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国家机关主动接受监督的好做法是( )。A.请检察院监管B.信息公开C.请监察委员会监管D.请法院监管2.企业营业执照由( )部门颁发。A.税务部门B.公安机关C.检察院D.市场监督管理部门3.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是( )。A.蛟龙号B.鹦鹉螺号C.阿尔文号4.“夫法者,所以兴工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这句话出自( )。A.墨子B.管子C.孔子5.2020年国家宪法日活动主题是( )。A.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nB.学习贯彻党的19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C.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下列关于国家设立宪法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B.我们只需要在宪法日学习宪法C.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的社会氛围D.有助于形成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二.填空题(共6题,共30分)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 )负责,受( )监督。2.法徽的图案由麦穗、齿轮、( )、天平和( )构成。3.中国公民不仅应当在中国境内遵守法律,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旅游时,也应当遵守( ),尊重当地的( )。4.居民身份证上有( )、( )、( )等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 )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5.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 )或( ),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 )。6.国家机关必须在( )内,依照( )行使权力,既不能对应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少履行或( ),也不能超越( )行使权力。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我国的宪法日是12月4日。 (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 )3.在火车站自助机上取票需用身份证。( )4.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交往。 ( )5.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碰。(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是我国唯一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连线魔方。\n身份证号码 含义第1—6位 地址码第7—14位 校验码第15—17位 出生日期码第18位 顺序码五.填表题(共1题,共9分)1.写一写,下列情景中涉及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谁享有的,谁应该保障这些权利的行使。情景1:今年6岁的叶童成为一名小学生。情景2:崔鹏程在教育局局长留言板上就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出建议。情景3:吴丽敏家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六.简答题(共5题,共36分)1.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写出两种办法即可)2.公民履行的义务包括哪些?3.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的?4.请同学谈谈公民参政议政有哪些好处。\n5.周日晚上,张亮请同学到他家小区的空地开生日晚会。他们大声喧哗,高歌直至深夜,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为此,张亮很困惑。请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角度劝一劝张亮。七.辨析题(共1题,共6分)1.2020年10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了“网络保护”“政府保护”章节,这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小北认为“国家集合了全社会的力量,创造了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一定能够杜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你赞同小北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八.材料题(共2题,共13分)1.案例分析。在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Z70次列车上,列车乘警在车厢内开展巡视检查时,张某将过期的身份证出示给乘警,乘警立即要求其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检查。张某在翻找钱包时,将钱包内另一张身份证取出揣到裤兜内。民警要求他拿出来配合查验,但张某拒不配合工作。张某始终拒绝出示装在裤兜里的身份证,并要求换个地方查验,乘警随即将其带到餐车上。在餐车内,张某依旧拒绝配合乘警工作,甚至推搡乘警,阻碍乘警执行职务。乘警将其控制后移交保定火车站派出所。在派出所内,张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承认自己持有一新、一旧两张身份证。张某认为,乘警查验自己的身份证让自己很丢“面子”,所以故意不出示新身份证。张某被北京铁路警方依法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读了上述案例,你知道当警察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吗?2.今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为了宣传宪法,某校六年级决定围绕“走进宪法”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此项活动策划:(1)出一期黑板报,围绕以上主题设计两个板报栏目,请你把两个栏目名称写出来。(2)制作宣传横幅,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九.综合题(共2题,共20分)1.政府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什么叫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这个中心的设立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好处呢?2.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相处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时光,但有时也有不和谐的欺凌事件。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2016年11月,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向校园欺凌和暴力“亮剑”。为此,各校积极开展了“防校园欺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n(1)你了解校园欺凌行为有哪些表现?(至少写三个)(2)如果遇到校园欺凌,你将如何应对?(至少写三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3.A4.B5.A6.B二.填空题1.人民;人民2.华表;红旗3.当地法律;风俗习惯4.姓名;生日;家庭地址;不法分子5.家人;老师;保护6.法定范围;法定程序;慢履行;职责范围三.判断题1.√2.√3.√4.√5.√6.×四.连线题1.如图:\n五.填表题1.如下:六.简答题1.告诉老师或父母,与对方协商;报警或者上诉处理。2.(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劳动的义务;(5)受教育的义务。3.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例如,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4.①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责任;②它不仅有利于政府听取广大人民的意见,更好地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管理好国家事务;③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n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以合法的适当的方式行使权利。张亮和同学们有权使用小区公共空间,但不应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即可)七.辨析题1.不赞同(1)国家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能够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2)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八.材料题1.在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我们的身份证。当警察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时,我们应该积极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义务。2.(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2)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让宪法走近每一个人身边,宪法至上。九.综合题1.政府一站式服务中心就像一个“政务超市”,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的行政机关,承担着办理不同业务的职能,政府把需要审批的事项集中到一个大厅、一个窗口。好处:简化操作流程,一人受理,内部运作,方便办事人,提高效率。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简化了人们办事程序,除了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政府还建立了12345公共服务系统,设置12345热线电话,12345政府网站等。2.(1)①打:打架、斗殴;②毁: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③骂: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④传: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⑤吓: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等。(2)①告诉家人;②向老师、学校报告;③向公安机关报案;④上学、放学与同学结伴而行;⑤向居委会求助;⑥向法律援助部门求助;⑦向妇女儿童保护组织求助;⑧大胆沉着勇敢地面对;⑨大声提醒对方,他们所作所为是违法乱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⑩找机会逃跑,并大声呼喊求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