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A.刑法B.民法C.宪法2.下列属于公民权利的是( )。A.劳动权B.依法服兵役C.遵守公共秩序3.以下关于权力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 B.小学生年龄小,不用对权力监督C.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不用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4.下列不属于家庭暴力的是( )。A.进行心理疏导B.限制人身自由C.经常性谩骂5.2019年国家宪法日的活动主题是( )。A.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B.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学宪法,讲宪法D.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n6.根据宪法第二章规定,下列情景依次对应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①休息权②平等权③物质帮助权情景一:沈一诺的爷爷今年80岁,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情景二:孟家琪的爸爸就职的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节假日,也不发加班费。情景三:梁思源的姐姐大学毕业求职时,看到县财政局公务员招聘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二.填空题(共6题,共22分)1.我们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 ),不能诬告陷害。2.( )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 )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3.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 )部位不能被别人( )。4.每年的三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会聚( ),走进( ),代表( )行使国家权力,( )。5.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 )权利,处罚侵害未成年人的( )行为,我国专门制订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6.现在的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期间,不收( )、(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参政议政是大人的事情,我们小学生就不参与了。( )2.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3.未成年人在遭遇侵害时应当勇敢与坏人搏斗。( )4.宪法宣誓的誓词虽简短,但意义非凡。( )5.国家工作人员可以适当的给亲朋好友一些特殊照顾。( )6.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将校园严重欺凌行为与其对应的刑法罪名连线。\n五.填表题(共1题,共8分)1.法官用法:假如你是大法官,遇到下列情形会用哪部法律,请写出来。六.简答题(共5题,共38分)1.请你用流线图的方式标明“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一府一委两院”之间的关系。根据流线图,谈谈自己的认识。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要求我们怎么做?3.小明有一天去超市,出门的时候,保安怀疑他拿了超市的东西,强行要搜他的身。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理由是什么?\n4.为什么说“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但是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5.居民身份证是公民身份的证明文件,我们在许多场合必须出示或使用它,考考你对它的了解。(1)有照片的是一面是( )面,有国徽的一面是( )面。(填正反)(2)身份证号码由( )位数字组成。(注意:第一位数字用字母a代替,最后一位数字或字母用字母b代替)(3)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身份证?(写出四个用处4分)(4)生活中怎样保护个人信息不泄露?(至少写出四个4分)七.辨析题(共1题,共8分)1.认识居民身份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1)关于身份证的知识你知道多少?(至少写出两点)(2)在生活中,身份证有哪些用途?(至少写出三条)八.材料题(共2题,共15分)1.阅读下面“六年级学生小海暑假生活的一天”回答问题。\n(1)在这一天里,小海得到了哪些方面的保护?(2)你怎样看待网吧老板的行为?如果你是小海,当时你会怎么做?(3)“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否矛盾?为什么?2.案例分析。在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Z70次列车上,列车乘警在车厢内开展巡视检查时,张某将过期的身份证出示给乘警,乘警立即要求其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检查。张某在翻找钱包时,将钱包内另一张身份证取出揣到裤兜内。民警要求他拿出来配合查验,但张某拒不配合工作。张某始终拒绝出示装在裤兜里的身份证,并要求换个地方查验,乘警随即将其带到餐车上。在餐车内,张某依旧拒绝配合乘警工作,甚至推搡乘警,阻碍乘警执行职务。乘警将其控制后移交保定火车站派出所。在派出所内,张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承认自己持有一新、一旧两张身份证。张某认为,乘警查验自己的身份证让自己很丢“面子”,所以故意不出示新身份证。张某被北京铁路警方依法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读了上述案例,你知道当警察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吗?九.综合题(共2题,共20分)\n1.同学一:梁小惠沉着机智,巧妙周旋,保全自己,值得学习。同学二:梁小惠胆子太小了,她一开始就应该与歹徒作斗争!在讨论“机智自救的梁小惠”时,有两名同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你认为哪个同学的观点更有道理?当你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当如何应对?2.你认为下列情形会涉及到哪部法律,请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李某初中没毕业,家里人就让他辍学打工( )。 赵某某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 )。15周岁的罗某参与贩卖毒品被警察抓住( )。 小学生张某经常放学后去学校附近的网吧打游戏( )。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员工工资( )。 爷爷举报附近的饭店有偷税漏税行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A4.A5.B6.A二.填空题\n1.尊重事实2.父母;保护3.隐私;触碰4.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共商国是5.合法;违法6.学费;杂费三.判断题1.×2.×3.×4.√5.×6.√四.连线题1.如下:五.填表题1.《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刑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广告法》 六.简答题1.如下:\n认识: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利。根据宪法,“一府一委两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同级人民代表监督。2.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3.我会严厉拒绝,打110报警。因为保安搜身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4.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传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5.(1)反;正(2)18 (3)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在邮局邮寄物品、买保险、银行开户办卡、挂失、领结婚证、户口迁移、工商税务登记、办理护照、网吧上网等等。(4)保护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及其他个人隐私信息,千万不要把这些信息通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告诉别人,无论您认为这个人多么可靠,保护私人电脑和手机安全,使用复杂密码,丢掉含有私人信息的文件前先将其销毁,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身份证丢失,及时挂失,身份证不要借给他人使用,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别随便晒自己及家人照片,网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自己的事等等。七.辨析题\n1.(1)①身份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②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③第1-6位是地址码;④第7-14位是出生日期码;⑤第15-17位是顺序码;⑥最后一位是校验码等。(2)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办理登机手续;在火车站自动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在邮局邮寄物品等。八.材料题1.(1)社会保护、家庭保护。(2)①老板的做法是违法的,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社会保护的要求,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应受法律制裁。②坚决拒绝网吧老板的邀请,并劝阻同学也不要进去。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依法举报网吧老板的违法行为。(3)不矛盾。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对他们给予特殊保护,体现了对他们的关爱之情,给予他们特殊保护,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2.在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我们的身份证。当警察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时,我们应该积极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义务。九.综合题1.示例:我认为第一个同学的观点更有道理;当自己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当首先保护好自己。在维护自身权益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当遭遇侵害时,应该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2.①;③;②;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