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以下关于人大代表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 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④人大代表应当依法行使代表职权,积极履行代表义务 ⑤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2.对人民法院这个国家机构,认识正确的是( )。A.国家检察机关B.国家监察机关C.国家审判机关3.如果爸爸所在的单位拖欠员工的工资,可能会用到哪部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4.上海市公安局在某仓库内查获大量盗版乐高玩具,被告人违反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5.放学回家时,陈某被几个高年级的男生拦住,不仅被打,身上的手机和零花钱也被抢走。你认为他应当怎么做?( )\nA.害怕讲出去再次被打,只能忍吞声,对谁都不说B.拿出零花钱,找几个人把欺负自己的人打-顿C.向家人讲清楚情况,并向老师和学校报告6.政府可以通过( )方式让公民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①政府公报 ②政府网站 ③新闻发布会④报刊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7.下列关于中国公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B.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C.我父母是中国人,我出生在中国,我是中国公民D.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8.李奶奶卧病在床,他的儿子和女儿轮流在床前伺候,照顾的非常细心,这里他的儿女履行了( )。A.人身自由权B.赡养和扶助父母的义务C.文化权利9.下列部门属于国家机构的是( )。A.深圳大学B.龙华区人民政府C.深圳市人民医院D.中国人民银行\n10.下列不属于校园暴力的是( )。A.孤立不喜欢的同学B.跟好朋友闹别扭C.特强凌弱D.在校园论坛上传播同学的谣言二.填空题(共10题,共42分)1.( )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2.( )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 )”载入宪法。3.纪律、道德与法律都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法律不同,法律由( )制定和颁布,具有( )和( )。4.(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利,督促其履行自已的职责,管理( ),为公众提供服务。5.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式是“( )”关系。6.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 )我们必须做的事情,也包括不做( )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 )。7.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是世界人权日。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 )和( )。9.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 )。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 )。10.宪法除了( )公民的基本权利,还( )了公民的基本义务。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公民履行义务包括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但没包括我们禁止做的事情。( )2.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情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 )3.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 )4.在我国,年满12岁的儿童准许在道路上骑自行车。( )5.我国居民的身份证号码是唯一的、终身不变的号码。( )6.行政权力是不需要监督的。( )7.婷婷刚刚小学毕业,父母因生意繁忙就不让她继续读书,在家中帮忙做家务。( )8.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n9.只有年满18周岁的人,才是公民。( )10.子女在成年后,还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1.阅读下面的情境描述,把与情境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五.填表题(共1题,共8分)1.我会填写下表。\n六.简答题(共5题,共28分)1.采访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2.谈谈你对《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解。3.国籍的取得有哪几种方式?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有哪些内容?5.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家宪法日,班主任交代给你一个任务,向全班同学宣传宪法的知识。你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来向大家宣传呢?七.辨析题(共1题,共8分)1.小明说:“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小红说:“法律只约束那些干坏事的人,而我们都是遵纪守法的人,所以法律离我们很远。”小明和小红谁说的对?为什么?八.材料题(共2题,共19分)\n1.朱先生是一位民营企业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得知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便将自己的想法和详细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很快,这名人大代表打来电话告诉朱先生,将把他的建议整理提交。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向全国公开征集意见,朱先生又把自己的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相关机构,其中部分观点还在财经媒体上刊登。看到自己的建议受到重视,朱先生很高兴:“作为公民,我很开心能有这样的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你发现朱先生是通过哪些方式关心国家大事的?2.材料一:2019年8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决定,对九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材料二:2018年,十三大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材料三:2018年,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的什么职权?九.综合题(共2题,共12分)1.将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 )人大代表与选民见面( )选民登记( )人大代表候选人名单公示( )参与投票2.2019年3月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要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通过一些法律和法规,并对各项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请分析回答:(1)材料反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哪些最高权力?(2)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n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B4.A5.C6.A7.C8.B9.B10.B二.填空题1.刑法;民法;行政法2.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3.国家;强制力;权威性4.行政法;公共事务5.母子6.法律规定;法律禁止;法律责任7.12月10日8.基础;依据9.不;法律责任10.保障;规定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略\n五.填表题1.人身权;肖像权;名誉权;休息权六.简答题1.《教育法》保证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教师法》规范了老师的言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学校保护2.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3.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4.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5.编制宣传宪法的标语;办一期有关宪法知识的黑板报;举办一次班级宪法知识竞赛。七.辨析题1.小明说的对。法律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法律一方面惩罚犯人,另一方面保护好人,所以法律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八.材料题1.朱先生是通过参政议政、舆论监督、积极建言献策来关心国家大事的。2.材料一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材料二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材料三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九.综合题1.1;2;4;3 2.(1)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全国人大产生,受全国人大监督,向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