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不享有( )。A.受教育权B.隐私权C.选举权D.名誉权2.下列行为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A.无偿献血B.参与爱心志愿服务C.李奶奶卧病在床,她的儿子和女儿轮流照顾她。3.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需要遵循( )。A.刑法B.行政法C.民法D.交通法4.下列行为违背对未成年人保护原则的是( )。A.学校门口新开了一家营业性网吧,并让学生进入B.某工厂拒绝年仅15周岁的小强应聘C.某市博物馆、文化馆等相继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D.国家有关部门严厉查处网络色情案件5.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n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6.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A.刑法 B.交通法 C.劳动法 D.宪法二.填空题(共6题,共26分)1.世界各国的法律对成年年龄的规定是不同的,未满成年年龄的就属于( )。2.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 )和(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 ),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3.国家机构是( )的统称。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 )、( )、( )、( )等单位不享有宪法规定的职权,不属于国家机构。4.2014年9月2日,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 )24小时热线电话正式开通。5.国家宪法日在每年的( ),我国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6.大到( )的政治生活,小到( )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地位是一样的。( )2.普通公民也可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建言,参证议证。( )3.中国公民到其他国家应当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4.“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的话说明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强制性。( )5.今年新冠疫情期间,武汉人到了外地,或者从武汉回来的人,必须向社区登记,如实报告自己的行程,并配合防疫人员进行隔离。我认为自己的行程,属于个人隐私,可以不配合隔离并逃跑。( )6.我国法律上指的外国人就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不包含无国籍的的世人在内。(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牵线搭桥。(请把下面的情景与对应的法律连起来)街道边的电线杆上被人贴满了烟草广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鱼虾大量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n开学典礼上校长带领师生肃立,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王叔叔和刘阿姨谈恋爱,准备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五.填表题(共1题,共10分)1.写出下列国家机关的法定职权。六.简答题(共5题,共35分)1.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职责有哪些?2.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3.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写出你知道的几条共享。(至少各2条)4.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经出示执法证件,哪些情形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5.国家设立宪法日有何重大意义?七.辨析题(共1题,共5分)1.政府为什么要给大家提供“一站式”服务?八.材料题(共2题,共16分)1.\n刘阿姨家的姐姐准备考研了,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可是,她家楼场上,每天都有一些跑“广场寿”的人把音箱的音量开得特别大。从吃过晚饭开始,跳完过身操,又按现代舞,一直持续到十点多,刘阿姨家的姐姐每晚都不能好好学习,刘阿姨多次找跳舞的人交涉,他们却说:“广场又不是你家的,跳舞健身是我们的权利,你管得着吗?”周末,刘阿姨的丈夫邀请了同样备受噪声困抚的部居商量应该志么办?结合“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同跳舞的人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2)刘阿姨家和邻居应该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合法的做法写出来。2.六年级2班召开了“宪法权威我之见”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言。张同学说:宪法有权威,国家秩序才良好,人民生活才美好。王同学说:维护宪法权威,我们就必须全面实施宪法。李同学说:我们的宪法宣誓制度就是为了彰显宪法权威。赵同学说:任何纽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宪法权威的具体体现。郭同学说:尊重宪法就要先了解宪法,让我们一起诵读宪法吧!(1)你对上面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你认为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呢?(2)请你写两个宣传宪法的标语,作为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标语。九.综合题(共2题,共16分)1.关于欺凌他人的原因,某机构曾发布过一份调查报告。你认为这些说法合理吗?欺凌他人的原因:\n2.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1.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B4.A5.A6.D二.填空题1.未成年人2.强制力;权威性;遵守法律3.国家机关;学校;医院;银行;邮局4.123085.12月4日6.国家;个人 三.判断题1.×2.√\n3.√4.×5.×6.×四.连线题1.如下:五.填表题1.国家元首,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国家的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国家的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依法行使自治权六.简答题1.(1)多方调研,了解民情、社情。(2)设立接待日,接待来访群众。(3)撰写议案和建议,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2.人民选举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和监督“一府一委两院”,“一府一委两院”服务于人民。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3.基本义务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保守国家机密的义务;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遵守交通法规;爱护公物;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等。基本权利有: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名誉权、人身权、财产权等。4.(一)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二)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四)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五)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n5.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七.辨析题1.“一站式”服务,或像一个“政务超市”,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的行政机关,承担着办理不同业务的职能,人们到这里办理业务时到达不同的区域即可。政府给大家提供“一站式”服务,主要是为了方便公民办理业务。八.材料题1.(1)不认同,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跳舞的人在跳舞健身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①告诚跳舞的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应尊重他人的权利。②可以找物业反映问题,也可以向派出所反映,共同找出合法的,有效的解决办法。2.(1)上面的观点都有道理。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和机构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违反宪法的活动都应该得到追究;维护宪法权威,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就必须做到遵纪守法,还要宣传宪法知识,让宪法深入人心。(言之有理即可)(2)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我守法,我光荣。(言之有理即可)九.综合题1.这些说法并不合理。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2.(1)张某的观点更合理。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它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本题中,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中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拆迁工作人员无视宪法的最高地位、尊严和权威是错误的。(2)宪法与我们密切相关(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有人缺乏宪法意识,不能依宪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