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我国的宪法日是( )。A.12月4日B.12月12日C.9月17日2.下列选项中,( )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A.拥有财产B.纳税C.休息D.人身自由3.温馨家庭,其乐融融,家庭成员各负其责;优美校园,书声琅琅,教学秩序井然;红灯停,绿灯行,人人文明出行……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这是因为( )。①法律只为人们当前的生活服务 ②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需要法律来规范 ③法律赋予每个人一生相伴的权利和义务 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佳琪的奶奶80岁,她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补贴,这是依据宪法规定,公民享有( )。A.劳动权B.物质帮助权C.报酬权5.在我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法定职权是( )。\nA.国家的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B.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C.国家的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D.国家最高军事指挥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6.下列属于中国公民的是( )。A.母亲是中国人,出生在中国B.外籍华人C.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中国人,出生在中国,随母移民德国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1.同学们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习的法律知识都是根据( )法制定的。2.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 )的好习惯,知法、( ),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 )”。3.为了更好地便民利民,许多地方政府建立了( )公共服务系统。这是政府( )、( )、( )的新平台。4.我国人民( )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产生( ),组成( ),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5.( )是世界人权日。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 )。6.我国于( )年制定了《反家庭暴力法》。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纪律和道德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 )2.子女在成年后,还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3.宪法有权威,国家秩序才良好,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4.学校门口的墙上、街道边的电线杆上被人贴满了烟草广告,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5.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利的手段。( )6.邻居趁小连的爷爷奶奶到地里干农活时,哄骗来到自己家中玩。他趁来某小连不注意,一把抱住小连,撕扯她的衣服。(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n1.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请将下列情景和对应的权利连线。受教育权 国家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权利 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费、杂费表达权和监督权 给予少数民族学生入学考试加分的优惠政策少数民族权利 小亮在政府网站留言板上就环境保护提出建议五.填表题(共1题,共4分)1.判断下列分别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哪项权利。六.简答题(共5题,共28分)1.在你的成长中,感受到了哪些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怀?2.政府还提供了哪些服务来保障人民的便利生活?试举几例。3.2016年,我国共摸底排查出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可能面临哪些问题?你有什么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的建议?4.说一说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我国专门制定了哪些法律?5.未成年人在出现性侵害事件后,应当怎么做?\n七.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周六晚上,公司职员小辉请同事到他家小区的空地开生日晚会。他们高谈阔论,大声喧哗,直至深夜,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为此小辉很困惑。公共空间人人享有使用的权利,为什么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八.材料题(共2题,共16分)1.情景分析题:你认为这些情形可以用到哪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利,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A.《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罗某某初中没毕业,家里人就让他辍学打工。( )(2)王某某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 )(3)某村三户农民和村委会签订了橘园承包合同,当年获利颇丰。有的村干部看着眼红,想毁约。( )(4)小丽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了一年的工资。( )2.材料: 朱先生是一位民营企业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得知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便将自己的想法和详细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很快,这名人大代表打来电话告诉朱先生,将把他的建议整理提交。 不久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向全国公开征集意见,朱先生又把自己的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相关机构,其中部分观点还在财经媒体上刊登。看到自己的建议受到重视,朱先生很高兴:“作为公民,我很开心能有这样的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问题:在建言献策的过程中,朱先生使用了哪些方式一步步表达自己的想法?除了这些方法,你还知道能通过哪些途径建言献策?九.综合题(共2题,共14分)1.材料分析:15岁的小林是某校九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不爱学习而且经常违纪,于是班主任多次责令他退学,小林就不想读书了。小林的父亲就送他到一家餐馆当服务员,这期间小林结识了一些不良青年,不仅学会了吸烟、喝酒、赌博,还偷了客人的钱财,受到了餐馆老板的警告。9月的某天晚上,他竟入户盗窃,因数额较大,触犯了刑法,被逮捕归案。请问:\n①材料中哪些人违反了法律?他们违反了什么法律?②小林一步步走向犯罪,是因为没履行哪些义务?③从材料中你受到了有哪些启示?2.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到海外留学、务工和执行公务的人员越来越多,以下是中国公民在外国的行为,在对的括号里面画“√”。( )要遵守当地的法律。( )要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 )在餐厅吃饭时很大声。( )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C4.B5.D6.A二.填空题1.宪2.遵纪守法;守法;勿以善小而不为3.12345;听民情;解民困;分民忧4.间;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5.12月10日;共同参与6.2015三.判断题1.×2.√3.√4.×5.√6.×\n四.连线题1.受教育权——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费、杂费;社会保障权利——国家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表达权和监督权——小亮在政府网站留言板上就环境保护提出建议;少数民族权利——给予少数民族学生入学考试加分的优惠政策。五.填表题1.决定权;任免权;立法权;监督权六.简答题1.①开学第一天,交通警察到学校讲解交通安全知识。②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火灾逃离”现场演练。③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场所,未成年人可享受免费或优惠票价。④网吧门口张贴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牌。2.设立不同的机关,办理相关业务;建立“一站式”服务,方便居民办理相关业务;建立网站,让居民足不出户办理业务。3.问题:可能面临生活缺少照料、学习缺乏引导、心事无人诉说等问题;建议:建立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联系制度,方便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学校建立专门的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5.应该及时求助父母或者依法进行维权。七.辨析题1.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力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八.材料题1.C;A;D;B2.在建言献策的过程中,朱先生使用了必邮件的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草案征集建言献策。除了这些方法,我还知道:在政府网站留言、给人大代表写信建言、参加听证会等途径建言献策。九.综合题1.①小林的班主任、小林的父母、餐馆的老板、小林本人都有违法表现,他们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②受教育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n③青少年要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严于律己不做违法的事情;享受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洁身自好拒绝不良嗜好;学法守法护法;学会依法律己,依法维权。2.(√)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要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 )在餐厅吃饭时很大声。(√)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的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