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理解宪法,每年的国家宪法日都有活动( )。A.目标B.项目C.日程D.主题2.小亮妈妈工作的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还没有加班费,这侵犯了小亮妈妈的( )。A.平等权B.建议权C.劳动权3.六年级学生小林在街上看到两名不法青年抢劫超市,这时他正确的做法是( )。A.事不关己,置之不理B.讲究策略,赶紧报警C.赶紧走开,免受伤害D.不顾一切,维护正义4.公民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对权力进行监督是属于( )。A.舆论监督B.党内监督C.司法监督5.在我国,未满( )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nA.17B.13C.16D.186.没有选举资格的是( )。A.年满18周岁的学生B.小学生C.退休的老人D.全职太太7.外出旅游,( )的用处可大了。A.护照B.户口本C.身份证D.学生证8.我国行政机关是依据( )设立的。A.国法B.宪法C.制度9.( )不是居民身份证上印有的信息。A.职业B.住址C.有效期限10.李某在公司的微信群里谩骂同事张某,造成很坏的影响,人民法院判决李某向张某公开道歉。这体现了我国法律中的( )。\nA.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C.国家机关不可以滥用权力二.填空题(共10题,共50分)1.宪法是国家的( ),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 )。2.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 ),( )等权力,学习知识,快乐成长。3.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 )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 )性。4.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 )、( )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5.“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 ),并为( )所沿用。6.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 )的、( )的身份代码,由(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 );第7—14位为( );第15—17位为( ),第18位为( )。7.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 )。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 )。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 )。8.(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9.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 )参与。10.我国现行宪法是( )年12月4日颁布的,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生命健康权是自然人的重要权利,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2.刘某在微博上谩骂同事张某,已经触犯了法律。 ( )3.无论到哪里吃饭,都应该向服务员索要发票。( )4.公民一旦领取了身份证,身份证便长期有效。 (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所有法律都必须遵守宪法,所以其他法律就不是很重要,变得可有可无。( )6.权利是相对的,没有界限的。( )7.明明今年12岁了,为帮父母减轻负担,可以辍学打工。( )8.每年的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 ( )9.学习宪法是人大代表的事。( )10.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四.连线题(共2题,共12分)\n1.连一连。某镇一家食品加工厂向河里排放未治理的污水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一对父母狠心遗弃有身体残疾的孩子 劳动法张强春节回老家携带一箱烟花乘车 未成年人保护法李磊就职的公司拖欠工资 环境保护法2.连线题。财产权 《中国人民共和国选举法》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中国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女性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物质帮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五.简答题(共5题,共35分)1.谈谈你对居民身份证的认识。2.阅读宪法内容,从宪法内容中,我们有什么发现?3.请举例说明我国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至少三条。4.宪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宪法是什么?)5.你认为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七.材料题(共1题,共5分)1.材料:“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执政人员和公民团体只应在法律所不及的‘个别’事例上有所抉择,两者都不应该侵犯法律。”——亚里士多德说一说应如何树立法律权威?八.综合题(共3题,共23分)1.判断下列关于中国公民的说法。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画上“√”。( )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n( )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 )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 )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2.判断下面的人员是否具有选举资格。有选举资格的打“√”,没有选举资格的打“×”。 ( ) ( ) ( ) ( ) 3.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1.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n2.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B4.A5.D6.B7.C8.B9.A10.B二.填空题1.根本法;依据2.财产权;受教育权3.国家;权威4.国家;社会5.古希腊;古罗马6.唯一;终身不变;18;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7.行为的方向;行为的对错;坚强盾牌 8.宪法;国家宪法日9.共同10.1982;国家宪法日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n1.如图:2.如下:五.简答题1.居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公民身份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公民身份号码第16位是地址码,第7—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2.(1)我们应当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家庭受到宪法的保护。我们今天接受父母的抚养,将来也要关爱、瞻养父母。(3)我们村的大明哥哥光荣入伍了。听爸爸说,宪法规定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4)我们未成年人也有受教育权的。3.依法纳税、服兵役、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公共秩序、保守国家秘密等。4.(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2)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n(3)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5.(1)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增强宪法观念,并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2)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六.辨析题1.不一样。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学校纪律只是基本的社会规则,用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七.材料题1.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公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八.综合题1.( )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2.√;×;√;×3.(1)张某的观点更合理。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它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本题中,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中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拆迁工作人员无视宪法的最高地位、尊严和权威是错误的。(2)宪法与我们密切相关(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有人缺乏宪法意识,不能依宪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