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父亲为女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这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司法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家庭保护2.当我们在外就餐结束时,应该( )。A.付完钱就可以了B.要一张消费清单C.让商家开具正规发票3.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A.国籍B.护照C.居留证D.籍贯4.赵刚仗着自己身材高大,经常欺负班级同学,起侮辱性的外号,甚至逼迫低年级同志给自己交保护费,如不顺从,就拳打脚踢,直到自己满意。这种行为主要侵犯了其他同学的( )。①人身自由权 ②生命健康权 ③姓名权 ④名誉权 ⑤财产所有权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5.下列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错误的是( )。A.公民的基本义务有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等\nB.公民履行的义务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C.公民不履行义务,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不必承担法律责任6.李爷爷领取了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体现了公民的( )。A.休息权B.平等权C.健康权D.物质帮助权7.2017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是( )。A.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B.学宪法,讲宪法C.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D.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8.以下对设立“宪法日”的认识说法错误的是( )。A.“宪法日”的设立使宪法精神抵达民心,是中国社会法制意识减弱的表现B.“宪法日”的设立有利于普及宪法,让全体国民都能敬畏宪法,遵守宪法C.“宪法日”的设立有利于各级国家工作人员依宪执政,依宪行政。9.爷爷80岁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是下列( )权利。A.休息权B.劳动权C.物质帮助权D.财产权10.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下列不属于权利的是( )。A.人身权B.受教育\nC.遵守交通法规二.填空题(共10题,共54分)1.法律调整( ),保护( )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 ),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2.(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3.宪法是国家的( )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 )和根本( ),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 )、( )、( )。5.(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 )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6.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 )和( )的时候,不得损害( )、( )、( )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7.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如过马路,要(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 )等。8.2020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7个法定南京大屠杀国家( )日。9.(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利,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 ),为( )提供服务。10.树立( ),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 )和( )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公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 )的根本依据。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我们可以滥用权利。( )2.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 )3.公民身份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 )4.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5.我们还是小学生,不需要了解法律。( )6.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7.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 )8.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 )9.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 )10.受教育只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连线题(共2题,共7分)\n1.下面的话分别是谁说的?请连线。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习近平 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起作用了,制度不是稻草人,效果就出来了。邓小平 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毛泽东2.连线题。财产权 《中国人民共和国选举法》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中国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女性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物质帮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五.简答题(共5题,共30分)1.《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哪些基本义务?(至少列举出五项)2.小刘是一名职员。一天晚上,同学聚会多喝了几杯,驾着车在回家的路上撞伤了两名路人,惊慌之下驾车逃逸。小刘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了什么罪?3.说一说,宪法规定公民应当履行哪些基本义务呢?4.宪法与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5.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六(1)班同学学习了“法律作用大”以后,有人认为纪律、道德、法律的作用是一样的,说话你的看法。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n2018年7月初,被告人张某从某公司获知,刘某借该公司一笔大款未还,就伙同被告人夏某、于某(另案处理)从该公司取得欠条,替公司向刘某追讨欠款。2018年7月3日凌晨,被告人张某伙同夏某、于某在一宾馆内找到刘某,强行将其带至开发区一出租屋内,限制其人身自由,并催要逾期未还的欠款。后强迫刘某向家人索要6000元交给被告人张某,一直到7月5日,被告人张某才将受害人刘某放走,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长达30多小时。经刘某报案后,警方将被告人张某抓获。2019年8月9日,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判决被告人张某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1)刘某拖欠某公司的欠款,这属于侵犯该公司的什么权利?公民享有这一权利吗?这项权利为什么这么重要?(2)法院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八.综合题(共3题,共27分)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在以下几件事你要怎么做。答:(1)过马路:( )。(2)借了别人的东西:( )。2.结合不同的情景,看看对应的是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和义务,分别将字母序号填在( )上。A.物质帮助权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E.服兵役的义务F.监督权 G.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H.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妈妈被选为地方人民代表,她享有( )。2.李奶奶病了,她的儿女轮流照顾她。对应的是( )。3.爷爷今年80岁了,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他享有( )。4.小张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里训练,对应的是( )。5.我们每天按时到校上学,享有( )。6.小丽的爸爸经常登录政府网站查看要闻动态,他有( )。\n7.小明和同学在车站等车,排队上车,对应的是( )。8.丁丁的爸爸在军事研究所工作,每次别人问起他妈妈关于爸爸工作情况时,妈妈都说:“对不起,无可奉告。”对应的是( )。3.搭配题。(把下面法律填入对应的括号里)(只填序号)①行政法 ②民法 ③刑法(1)( )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2)( )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3)(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A4.C5.C6.D7.D8.A9.C10.C二.填空题1.社会关系;合法权益;家庭生活2.税收3.根本大;制度;任务4.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5.宪法;根本制度6.自由;权利;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7.遵守交通法规;及时归还 8.公祭9.行政法;公共事务;公众10.宪法权威;权利;义务;行动\n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2.如下:五.简答题1.公民履行的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别人的财物,不伤害别人。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2.小刘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交通肇事罪。3.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4.\n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5.1.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2.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3.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六.辨析题1.法律的作用大;法律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七.材料题1.(1)财产权;享有;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2)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八.综合题1.走人行道;要及时归还2.C;D;A;E;H;F;G;B3.②;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