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在我国,未满多少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A.16周岁B.18周岁C.20周岁2.2018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扶按宪法、紧握右拳,依照宪法规定,庄严宣誓,体现了( )。A.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宪法具有最高权威D.领导人的示范作用3.国家宪法日是( )。A.12月12日B.9月17日C.12月4日4.( )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A.法律B.民法C.刑法D.道德5.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修订后的( )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n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李浩和同学去旅游,按照顺序上车,这是依据宪法规定,公民有( )的义务。A.保守国家秘密B.维护民族团结C.遵守公共秩序7.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已、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作为公民,在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中不能只作“吃瓜群众”,这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公民有关心国家和社会并履行义务的责任C.提高公民意识能够消除社会各种矛盾冲突D.政治生活的内容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8.贫困户王大爷长年患病,他得到了国家多种形式的经济补助。这种情形对应的公民权利是( )。A.财产权B.物质帮助权C.平等权D.休息权9.下列关于国家设立宪法日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的社会氛围B.仅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C.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nD.有助于形成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10.以下关于身份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身份代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B.警察可以随意查验居民身份证C.要注意避免身份证上的个人信息泄露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1.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代表( )。2.( )和( )常常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家乡所在地。3.( )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中的当事人,如盲、聋、哑及( )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4.中国是全世界第( )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5.所有( )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6.纪律、道德与法律都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法律不同,法律由( )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 )。7.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 )、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 )未成年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 )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 )儿童出现。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的广泛关注。8.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 )。大到国家的( )生活,小到个人的( )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9.(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 )。10.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具有( )力和( )性。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只有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2.刑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 )3.乘坐出租车要注意安全,不坐无公司名称无监督电话,无计价器的“三无”出租车。( )4.中国公民有不分种族、肤色或民族,在法律上享有一律平等的权利。( )5.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 )\n6.世界各国都规定了18周岁以上的公民才为成年人。( )7.我们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可以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8.小明发现在校门口不远处的网吧,每天都有低年级同学进出,于是她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9.宪法是我国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10.我和同学刘明是好朋友,在办理图书借阅时他没有带身份证,我主动的借给他身份证用。( )四.连线题(共2题,共12分)1.牵线搭桥。2.请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宪法 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 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利,督促其履行职责,管理公共事务行政法 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n五.简答题(共5题,共34分)1.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2.作为中国公民,我们走出国门后应该怎么做?3.国家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4.下面同学的说法对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小明认为说话是他的权利,所以他经常在图书馆里大声说话。5.说一说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六(1)班同学学习了“法律作用大”以后,有人认为纪律、道德、法律的作用是一样的,说话你的看法。七.材料题(共1题,共5分)1.案例分析。在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Z70次列车上,列车乘警在车厢内开展巡视检查时,张某将过期的身份证出示给乘警,乘警立即要求其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检查。张某在翻找钱包时,将钱包内另一张身份证取出揣到裤兜内。民警要求他拿出来配合查验,但张某拒不配合工作。张某始终拒绝出示装在裤兜里的身份证,并要求换个地方查验,乘警随即将其带到餐车上。在餐车内,张某依旧拒绝配合乘警工作,甚至推搡乘警,阻碍乘警执行职务。乘警将其控制后移交保定火车站派出所。在派出所内,张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承认自己持有一新、一旧两张身份证。张某认为,乘警查验自己的身份证让自己很丢“面子”,所以故意不出示新身份证。张某被北京铁路警方依法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读了上述案例,你知道当警察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吗?八.综合题(共3题,共23分)1.判断下列关于中国公民的说法。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画上“√”。( )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 )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 )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 )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n2.如果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工资,你认为爸爸应该怎么办?3.案例:林博远家楼上的高叔叔这几个月装修房子。高叔叔让工人早上六点就开工,晚上十点才收工。装修噪声搞得楼上楼下的邻居睡不好觉,林博远的爸爸多次找高叔叔协商,请他妥善解决问题,高叔叔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在自己家里装修是我的权利,你无权干涉!”甲:高叔叔有装修自家房子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乙:林博远和他的父母也享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丙:高叔叔装修不应该打扰邻居的正常休息。你如何评价这三位同学的看法?如果你是林博远,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A3.C4.B5.D6.C7.B8.B9.B10.B二.填空题1.中国2.户籍;身份证3.法律援助;未成年 4.五5.社会成员6.国家;权威性 7.保护;爱护;城镇;留守8.公共秩序;政治;家庭9.宪法;集中体现 10.强制;权威三.判断题1.×\n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2.如图:五.简答题1.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如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平等权等。2.中国公民不仅应当在中国境内遵守法律,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旅游时,也应当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n3.1.权力是由宪法赋予的。被任命者拥有权力后,宪法宣誓制度可以通过看得见的仪式,表示其会如何对待责任和职权,培养被任命者对法律的敬畏,强化被任命者对自己的约束。2.同时宣誓本身也代表了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和良心上的约束。宣誓人也会因为想到表过态、宣过誓而提醒自己应该履行自己的誓言。4.他的说法不对。我想对他说,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5.(1)身份证号码,理论上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都是不同的。(2)身份证照片,每个人的长相、五官都是不同的。六.辨析题1.法律的作用大;法律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七.材料题1.在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我们的身份证。当警察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时,我们应该积极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义务。八.综合题1.( )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2.(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2)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我同意乙和丙的意见,林博远和他的父母享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同时高叔叔装修房子不应该打扰邻居的正常休息。不同意甲的看法,高叔叔是有装修自家房子的权利,但权利是有界限的,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n如果我是林博远,我会找高叔叔协商,让高叔叔尽量错开休息时间装修房子,在不影响别人休息的同时,抓紧时间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