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2分)1.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侨民散布于全球各地。中国公民如果在海外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拨打( )热线电话求助。A.“12308"B.“114”C.“110”2.姐姐求职时,被招聘单位“仅限男性”的条件给拒绝,这是侵犯了姐姐行使( )。A.劳动权B.平等权C.人身自由权D.物质帮助权3.区政府在房屋拆迁中毁损了李强家的屋内合法财产,予以赔偿。与此生活场景对应的宪法条款是( )。A.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4.王某某破坏路灯被公安机关拘留,是因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 )。A.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5.在酒店、手机营业厅、邮局这三个地方,身份证分别有什么用处?6.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且经济困难时,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帮助?( )A.法律援助 \nB.自认倒霉 C.法院 D.律师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 )。A.国家的保障B.社会的保障C.所在工作单位的保障D.国家和社会的保障8.以下能体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有哪些?( )①在法律体系中,宪法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宪法是国家总章程③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④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⑤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9.下列人员中,属于中国公民的是( )。A.生活在美国的华裔美籍人B.持有韩国护照在中国旅游的人C.刚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10.“张天天的父亲向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件事对应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 )。A.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nD.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人民通过( )管理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都由( )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 )。3.(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4.国家设立宪法日一年只有( )。5.我们办理户口方面的问题,应该到( )部门办理。6.( )是保护我们最有效、( )的手段。7.( )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国际( )事业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8.有些法律规定( )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9.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 )、政治、经济、社会、( )等方面的权利。10.( )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2.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3.我们乘坐完火车,火车票就可以直接扔了。( )4.有人将5角钱硬币熔化打成戒指卖,这是违法的。( )5.公民要自觉做到先履行义务再行使权利。( )6.小明踢球犯了规,不一定就是犯了法。( )7.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交往。 ( )8.道德和法律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9.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不能加入中国国籍。( )10.尊老敬老只关系道德,不是法定义务。( )四.连线题(共2题,共20分)1.连线题。\n2.把宪法的部分条款和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对应,然后连线。\n把宪法的部分条款和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对应,然后连线。五.简答题(共5题,共31分)1.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2.法律有哪些作用?3.阅读宪法内容,从宪法内容中,我们有什么发现?4.公民身份证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于公民进行社会活动,请说说身份证的作用。(至少写3条)5.怎样做好居民身份证的信息保密?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n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阅读角。爸爸和发票一天,孙园一家三口去饭店吃饭。结账时,服务员说:“如果不要发票,就送你们一个小水杯。”孙园很喜欢那个水杯,但爸爸坚持要开发票。服务员又说:“我们饭店规定消费不满300元不能开发票。”爸爸很生气,说:“哪里有这种规定?你们再不开发票,我就打纳税热线12366!”服务员这才很不情愿地给他们开了发票。回家路上,孙园想不通爸爸为什么非要发票不可。爸爸说:“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的餐费里包含了饭店应该缴纳给国家的税款,如果我们不要发票,饭店就可能逃税,国家的税收会因此流失。”(1)你怎么看待饭店工作人员和孙园爸爸的做法?如果遇见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2)孙园爸爸的行为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八.综合题(共3题,共25分)1.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内容,请你将不同法律前面的字母填在大树上面相应“○”内。A.婚姻法;B.宪法;C.立法法;D.公司法;E.行政处罚法;F.民事诉讼法;G.劳动法2.\n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1.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查阅宪法第二章的规定,看看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义务,将序号写在圆圈中。1.维护民族困结的义务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4.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n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B4.A5.酒店时,手机用于办理住宿;手机营业厅,手机用于身份验证;邮局,手机用于身份验证。6.A7.D8.C9.C10.D二.填空题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选举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3.宪法4.一天5.公安6.法律;最有力7.人权;人权8.达到一定的年龄9.人身;文化10.权利;滥用权利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n1.如下:2.如下:\n五.简答题1.设立国家宪法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国家设立宪法日具有重要意义。2.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1)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2)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3)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后盾。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3.(1)我们应当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家庭受到宪法的保护。我们今天接受父母的抚养,将来也要关爱、瞻养父母。(3)我们村的大明哥哥光荣入伍了。听爸爸说,宪法规定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4)我们未成年人也有受教育权的。4.①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②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③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5.(1)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个人信息的单据,以及其他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2)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3)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局挂失。(4)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如果请他人帮自己办事也要托付给信任的人。六.辨析题1.不一样。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学校纪律只是基本的社会规则,用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七.材料题1.(1)饭店工作人员属于偷税漏税,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而孙园爸爸坚持索要发票,这种行为是正确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坚持索要发票,如果商家不给,我就打电话给父母或者纳税热线。\n(2)孙园爸爸的行为告诉我们:在我们消费后,一定要坚持索要发票,这样就可以避免商家偷税漏税,这也是我们作为公民的义务。八.综合题1.如下:2.(1)张某的观点更合理。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它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本题中,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中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拆迁工作人员无视宪法的最高地位、尊严和权威是错误的。(2)宪法与我们密切相关(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有人缺乏宪法意识,不能依宪办事。3.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