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九) 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一、选择题1.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2.我国古代哲学命题是人类认识史上的思想精华,哲理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形式。下列哲学命题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又包含辩证法观点的是( )A.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王夫之)B.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C.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王守仁)D.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吾心,格物只须反省内求就可以(陆九渊)3.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通之处,结合史学知识,下列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 )A.注重写实,揭示作者身边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规律B.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C.追求意境,抒发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情感体验D.缘物寄情,展现作者自强不息改造世界的创新精神4.经济新常态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面两幅漫画共同告诉我们,要创业创新,必须( )A.坚持个人和社会有机统一B.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C.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重视量的积累以促成事物的质变7\n5.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这给我们搞好民族工作的启示是( )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选择性和自觉创造性 ③抓重点,优先解决主要矛盾 ④分清主流和支流,妥善处理矛盾的次要方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漫画《乌鸦喝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按客观规律办事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C.要破除一切旧的观念D.要敢于突破客观实际7.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会意,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这种合数文以成一字,而义在其中的会意造字方法( )①表明客观存在可以被人的头脑所反映②体现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说明世界上存在着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④反映了所造汉字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抢呀抢红包,抢出一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抢红包。”从认识论角度看,对“抢红包”褒贬不一的原因在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②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及其研究团队宣布,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在丁肇中看来,这些研究成果是朝着人类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但不是最终答案。这一新进展再次佐证了( )①立足于实践,思维与存在可以实现统一 ②科学实验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限制了认识发展的可能性7\n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一本《论语》,有人能一目十行,不到几分钟就复述出来。研究人员采用先进的光遗传方法证实了“瞬间记忆”的幕后“操纵者”为大脑内侧的前额叶。人们能获得这一发现是因为( )①记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新的手段 ③创新推动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 )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归宿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 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3D打印机是一位名为恩里科·迪尼的发明家设计的一种神奇的打印机,它不仅可以“打印”一幢完整的建筑,甚至可以在航天飞船中给宇航员打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状。2022年8月23日,有媒体报道,有10幢应用3D打印技术建成的房屋在上海张江高新青浦园区正式交付使用。这些建筑的墙体是用建筑垃圾制成的特殊“油墨”,依据电脑设计的图纸和方案,经一台大型的3D打印机层层叠加喷绘而成,建筑过程仅花费24小时。这一材料直接佐证了( )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④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n2022年初,《华尔街日报》发表《科技变革即将引领新的经济繁荣》一文,文中预见性地指出人类社会处于3场宏大技术变革的开端,它们分别是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革命。今日的人类社会发展,见证着三大技术变革不仅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活,而且创新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形态并建构着新的文化人格。牛津大学网络学院的教授维克托写作了《大数据时代》一书,它的核心论点是大数据为信息分析带来深度转变。大数据处理流程是:首先利用多种轻型数据库收集海量数据,将不同的数据流整合到大型数据库中,然后对各个维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各种各样的关联,最后进行一定的预测。依托这一流程,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决策效果精确量化,效率大幅度提高,有可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1)大数据对文化传承与发展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2)有人认为,大数据决策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因而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方式。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阐明理由。14.(2022·资阳三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n材料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成熟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十六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提升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新观点、新举措,凸显法治在国家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法治思想演变所蕴含的哲理。答案1.选D 本题旨在考查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中的“理在事先”是唯心主义观点,“断章取义”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一对;②中的“形存神存”是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点;③中的“掩耳盗铃”和“削足适履”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一对;④中的“沧海桑田”强调运动变化,是辩证法的观点,“刻舟求剑”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选择D项。2.选B 本题考查哲学两大派别的相关知识。A项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B项“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指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而老子认为道生一,是客观唯心主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指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其中对“有”和“无”的认识具有辩证法思想,故选B项;王守仁的观点是“良知也就是天理,把我心中的良知推延到天地间不同的事物上,就能发现事物中所蕴含的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与陆九渊的观点相同,故C、D两项不选。3.选C 前者属于中国的山水画,后者属于西方的印象派,都是追求意境,故选C项。4.选C 本题旨在考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漫画中的文字及青蛙和人的行为说明他们不积极进取,再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创业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5.选C 本题考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要矛盾。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这启示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优先解决主要矛盾,①③正确;②④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7\n6.选B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乌鸦喝水”寓意着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7.选B 本题旨在考查意识和联系。这种合数文以成一字,而义在其中的会意造字方法,表明客观存在可以被人的头脑所反映,所造汉字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干没有讲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故②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③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8.选A 本题考查认识论。设问要求是认识论,故排除④;对“抢红包”褒贬不一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①②正确;③材料未体现,材料只是一种认识,不涉及真理的问题。9.选B ②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错误,认识事物必须立足于客观物质条件。人们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入选;人们获得了对暗物质的最新研究成果但这并不是最终答案体现了③。10.选C 本题考查认识论观点。材料中的科研活动属于实践范畴,实验结果的得出也是科研人员创新思维作用的体现,故②③正确。①中“自然界”表述错误,没有体现人类社会和人脑的机能。④强调的是意识含义,不是原因,故排除。11.选C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取名为“X射线”。它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中的“改变客观条件”说法错误。12.选C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和实践的特征。3D打印机可以“打印”一幢完整的建筑,有10幢应用3D打印技术建成的房屋在上海张江高新青浦园区正式交付使用,佐证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尊重客观规律。13.解析:第(1)问考查大数据对文化传承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应该围绕着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的创新展开思维。(2)本题属于开放型的观点判断类题目,同意或者同意都可,都必须言之有理,有根有据,知识限定辩证唯物论。答案:(1)①科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手段,大数据有利于推动建立文化资源管理数据库;②大数据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文化成果共享便利化,推动文化产品利用率普遍提高;③大数据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大数据有效创新文化内容与形式,极大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生产效率,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2)答案一:认同这种观点。大数据决策基于客观的数据和分析,避免了主观经验的局限性,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数据决策将海量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寻找数据之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尊重了规律的客观性。7\n答案二:不认同这种观点。尽管大数据决策基于客观的数据和分析,避免了主观经验的局限性,但是决策完全基于数据,忽视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且数据之间的关联不一定都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比较、鉴别,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14.解析: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包括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认识过程,把我国法治思想的演变过程与上述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即可。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我国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推动依法治国理论发展。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法治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法治理论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法治理论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向前发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