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一部分(2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成长的历程镌刻着太多的怀想,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月光似水的夜晚,我们静听心灵流淌的声音,回望花季qǐ丽的岁月。在成长的旅途中,有刻骨铭心的故事,有感人肺腹的真情——成长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让生活如歌般委婉;成长如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生命的轨迹清晰定格;,。(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qǐ________丽镌_________刻(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2分)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儿童智能机器人具备强大的语言交互功能,可以根据主人的要求回答各种难题,它是孩子的忠实伙伴,专业的家庭教师。B.在第55届布达佩斯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5枚金牌,充分展示了他们奋发向上,顽强拼搏。C.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生素媲美,而且副作用较小,成本也较低。D.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使中小学生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④⑤C.⑤①③④②D.⑤②①③④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第23页共23页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院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院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C.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须眉”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老人。D.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因此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5.默写。(8分)(1)《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江城子》中词人借典故委婉的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3)《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将士们夜夜思归的心情,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第23页共23页
材料二:在电子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写不好字早已不是个例。不仅小学生写不好字,甚至一部分中学生的字迹也令人感到一言难尽。汉字书写的危机已经逐渐引起重视,目前教育部已经制定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书写教育在未来也必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摘自搜狐网)(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画,将提示语连贯起来,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3分)(2)认真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主要内容。(3分)第二部分(46分)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5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正值盛年,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隐约透露出怨愤不平之情。B.“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以及打猎场面之壮观。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D.整首词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渲染,把主人公的威武英姿和豪情满怀刻画了出来。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①第23页共23页
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②,且不华国③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见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节选自《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注释)①相:辅助。②爱:吝啬。③华国:使国家有光彩。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春和景明景___________②长烟一空一___________③古仁人之心仁人___________④食粗衣恶衣___________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人共以子为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吾亦愿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不闻以妾与马太守与客来饮于此D.子为鲁上卿或异三者之为11.翻译下列句子。(2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无乃非相人者乎!12.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分)好诗三“道”①现如今,诗歌再次热起来。从荧屏节目到线上公号,再到线下的各类读诗分享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味经典好诗,从诗词中汲取精神营养。诗在中国千年不衰,其道何在?结合我自身的诗歌创作实践,我认为好的诗歌,关键就是处理好气道、味道与门道这“三道”。②先说“气道”。诗是有气的,气通了,诗则顺:语顺,意顺,情顺,境顺,读起来也顺,容易产生共鸣。大千世界的风霜雨雪,现实社会的冷暖寒凉,都会在诗人心中掀起波澜,从而萌发诗情,生成为诗,进而释放诗气,形成诗的气场,甚至使人一下子就能看得见诗的形状,触摸到诗的骨骼。这气里有风吹草低、大漠孤烟、大江东去的豪气;有关注社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地气;有不随波逐流,勇于实践,努力登攀诗歌高度的勇气;有风抚塔铃,珠落玉盘,心弦随之颤动的灵气……这些气韵,为诗歌提了神,铸了魂,读来感同身受,方能令人难忘。第23页共23页
③再说“味道”。我赞成这样的说法:诗若酒。酒靠酿制而成,是供人们品味的。诗亦然,只有品,方知其真味,只有耐品的诗才是好诗。这里所说的味道,并非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实指,主要指诗的含蓄,诗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这里所说的含蓄,并非晦涩,是说通过对诗的品味、琢磨,能使人领略诗之意境、情境。而且一旦领略了,会有洞门大开、眼前一亮之感。④读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就是这样的感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四行短诗,让人回味无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幽深的意境,直击心性,余味无穷。“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辽阔的情境,摇撼心灵,令人回味再三。似这类有味道的诗词太有魅力,堪称百读不厌。⑤最后是“门道”。这里所说的“门道”,显然有写作方法之蕴。诗该怎么写,没有统一的模式。功夫在诗外,是诗歌的一条重要门道。所以,诗人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走走,多看看,多读多想多写,坚持下去,妙法自在其中。⑥诗歌的创作与创新,主要在实践而不是理论,更不要迷信所谓技巧。如果说真有技巧,正如前面所述,那也是熟能生巧。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的中心论点是:诗歌的创作与创新,主要在实践而不是理论,更不要迷信所谓技巧。B.在作者看来,好诗“三道”中的“味道”是指通过对诗的品味、琢磨,能使人领略诗之意境、情境。C.作者提出好诗“三道”这一论题,目的是教会我们不但要赏好诗,更要学会创作和创新。D.作者是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写作构思的。14.在作者看来,诗有哪几气?(3分)15.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6.选文第⑤段提到“功夫在诗外,是诗歌的一条重要门道”。写作何尝不是这样?请结合写作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你的“精神长相”①下了火车,距离目的地还有20分钟的车程。等大巴还是打出租,我有些犹豫不定。正在这时候,三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朝我走来,其中一个张口问我去哪里,听我报出地名之后,三个人欢呼起来。“拼车吧!”她们几乎同时对我说。我想都没想就跟她们走了。第23页共23页
②一辆出租车早等在那里了。三个女孩中的一个捷足先登地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另外一个女孩飞快地坐到了左侧座位,我和最后一个女孩被剩在车外。③“你先上!”她一偏头,对我发令。我犹豫了一下,因为“先上”意味着要坐在中间的位置,我属丰满型,又正犯膝关节炎,一想到要在局促的中间座位蜷缩双腿受20分钟刑,心里未免有些犯怵。我想说“算了,我去重新打一辆车吧”,又担心这三个眼巴巴盼着我承担四分之一打车费的女孩失望,也担心刚答应的事立刻反悔失面子,我一咬牙,上了车。一路上,她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中心话题是上不上陌生帅哥的豪车。话题的起点似乎是一条微信,说的是一男子驾驶500万的跑车在北京工体附近搭讪女子——“美女,一个人啊?走,吃点夜宵去!”结果有七成女子中招;还是这个人,换了辆烂车,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她们热烈讨论:假如换成自己,上不上这辆跑车?副驾驶女孩说:“我上,我上,我就上!不上白不上!”左侧女孩说:“我坐上去,拍张照片,发我微博,然后就跟他拜拜。”右侧女孩说:“我呢,我上去就跟他套近乎,然后就黏上他,让他载我去咱们学院兜一圈。”三个人一齐放肆地大笑起来,笑得天翻地覆,就像我和司机压根就不存在一样。④“你是老师吗?”临近下车的时候,左侧女孩突然开口问我。我悚然一惊——她怎么会知道我是老师呢?我第一次来此地,我们彼此绝对不曾见过面。那么,究竟是什么出卖了我?我想胡乱报出一个职业,但嘴里却莫名地蹦出了这样的话:“你是怎么猜到的?”那女孩不动声色地说:“因为,你不笑。”⑤我确实一直没笑——我笑不出来。⑥我在想,这三个女孩是哪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呢?学校里会开设“拼车抢座课”和“调戏流氓课”吗?我的学校终日里开展“道德教育”,但是,我敢打保票说从我的学校里毕业的女生绝不会成为她们这样的人吗?是谁,把她们培养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社会学家说,人是诞生两次的动物,第一次诞生是由“生理遗传”决定的,第二次诞生则是由“社会遗传”决定的,也就是说______,___。我问自己,这个社会究竟是怎样巧妙地将自己的“基因密码”不走样地、全覆盖地遗传给了它的成员?好多中学天天喊“营造局部睛天”“建立精神特区”,可孩子一旦从学校的子宫娩出,一些病毒立刻不可阻挡地侵蚀了他原本清洁的肌体。我曾经悲哀地用“从大海里舀一瓢淡水”这句话来评价“道德教育”的难度系数。作为一个“舀水人”,我每天迎着大海的嘲笑无休止地重复舀水的动作,回回失望回回望……女孩说:“因为,你不笑。”——请给我一个笑的理由。⑦亚瑟·史密斯在《中国人的德行》一书中用文字为中国人画像。142年过去,我一看那画像,立刻就认出了自己的同胞——“麻木不仁”“缺乏公心”“缺乏同情”。瞧,我们的“精神长相”经过了近一个半世纪居然还是那副“德行”!⑧我很懊悔这次拼车,因为一路满心不爽。我听见亚瑟·史密斯又在指着我的鼻子说了:“讲究面子”“随遇而安”“遇事忍耐”。唉,我们那相似的“精神长相”啊……15.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空缺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3分)第23页共23页
15.第⑥段加点的“现在这个样子”具体指什么?结合文意分析回答。(3分)16.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3分)我想说“算了,我去重新打一辆车吧”,又担心这三个眼巴巴盼着我承担四分之一打车费的女孩失望,也担心刚答应的事立刻反悔失面子,我一咬牙,上了车。19.读完全文,说说题目中“精神长相”的含义。(3分)五、阅读《简·爱》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现有一位年轻女士,熟悉教学(我不是做了两年的教师吗?)愿谋一家庭教师职位,儿童年龄须幼干十四岁(我想自己才十八岁,要指导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人是断然不行的)。该女士能胜任良好的英国教育所含的普通课科,以及法文、绘画和音乐的教学(读者呀现在这张狭窄的技能表,在那个时代还算是比较广博的)回信请寄××郡洛顿邮局J。E.收。(1)简·爱想离开洛伍德学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3分)(2)在学校的八年,简·爱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称职的老师。结合她在学校的经历,说出一点促成她成长的因素。(3分)第三部分写作(5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令人难过的事,如被忽略、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所以千万别沮丧,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请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第23页共23页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一部分(2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成长的历程镌刻着太多的怀想,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月光似水的夜晚,我们静听心灵流淌的声音,回望花季qǐ丽的岁月。在成长的旅途中,有刻骨铭心的故事,有感人肺腹的真情——成长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让生活如歌般委婉;成长如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生命的轨迹清晰定格;,。(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qǐ________丽镌_________刻(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1)绮juān(2)腹腑(3)符合题意即可【详解】(1)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如“绮”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如“镌刻”,即“雕刻”之意,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读“juānkè”,注意据义定音。(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深感动。注意据义定形。(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成长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让生活如歌般委婉”。句式结构为“成长如……让(使、将、把)……”。内容要与前两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儿童智能机器人具备强大的语言交互功能,可以根据主人的要求回答各种难题,它是孩子的忠实伙伴,专业的家庭教师。B.在第55届布达佩斯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5枚金牌,充分展示了他们奋发向上,顽强拼搏。C.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生素媲美,而且副作用较小,成本也较低。第23页共23页
D.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使中小学生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答案】A【详解】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精神”。C.语序不当。将“不仅”移到“中草药”后。D.缺少主语。删去“使”。故选A。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④⑤C.⑤①③④②D.⑤②①③④【答案】C【详解】(1)①句的“他们倒是乐生的人”承接⑤句的“乐‘生’是人的本分”,并且⑤句概括了整个语段的内容,提到两个关键词“生的美丽”“乐生”,故⑤①。(2)③句的“他们”指的是“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故③句紧承①句,故⑤①③。(3)④句的“这样深的爱!”是对③句中的那些杀身成仁志士行为的评价,故紧承③句,故⑤①③④。(4)②句是总结句,这里面的“这是”指代前文那些杀身成仁志士和他们的行为,故是结尾句。所以顺序为⑤①③④②,故选C。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院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院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C.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须眉”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老人。D.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因此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第23页共23页
【答案】D【详解】A.“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是对他人的称呼,而非对自己的谦称。B.“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C.古代“须眉”是男子的代称。故选D。5.默写。(8分)(1)《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江城子》中词人借典故委婉的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3)《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将士们夜夜思归的心情,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答案】(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详解】注意“作”“辟”“残”“徒”遣”“慕”“寐”“征”的书写正确。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第23页共23页
材料二:在电子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写不好字早已不是个例。不仅小学生写不好字,甚至一部分中学生的字迹也令人感到一言难尽。汉字书写的危机已经逐渐引起重视,目前教育部已经制定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书写教育在未来也必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摘自搜狐网)(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画,将提示语连贯起来,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3分)(2)认真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主要内容。(3分)【答案】(1)示例:书写时,用食指和拇指握紧笔杆,笔杆靠在虎口上方,食指在前,拇指在后,食指自然弯曲,中指紧紧托住笔,无名指、小指垫在下面。(介绍顺序要合理)(2)示例:汉字书写的危机已经逐渐引起重视,中小学生书写教育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示意图可知,该题要有条理地介绍握笔写字的基本要领。整合这些提示,必然要从握笔开始,所以“食指在前,拇指在后”握住笔杆,是写字的第一步;然后是“食指自然弯曲,笔杆斜靠在虎口上方”;接着写“中指紧托笔杆,无名指、小指垫在下面”。总之,依照我们握笔的习惯,有条理的将握笔要领写出来就好。第23页共23页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首先,关注导语中的关键信息“写不好字早已不是个例”,可见核心内容是“汉字书写危机”;根据“汉字书写的危机已经逐渐引起重视”,可见已经逐渐引起重视;都有谁重视呢?教育部发文件,还有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将以上内容整合,基本上就是“汉字书写有危机,中小学生书写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第二部分(46分)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5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正值盛年,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隐约透露出怨愤不平之情。B.“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以及打猎场面之壮观。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D.整首词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渲染,把主人公的威武英姿和豪情满怀刻画了出来。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3分)【答案】7.C8.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分析】7.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思是: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遣冯唐”是指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表述有误;故选C。8.第23页共23页
本题考查诗文中寄寓的作者情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词文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表现了作者希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早日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①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②,且不华国③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见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节选自《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注释)①相:辅助。②爱:吝啬。③华国:使国家有光彩。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春和景明景___________②长烟一空一___________③古仁人之心仁人___________④食粗衣恶衣___________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人共以子为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吾亦愿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不闻以妾与马太守与客来饮于此D.子为鲁上卿或异三者之为11.翻译下列句子。(2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第23页共23页
(2)无乃非相人者乎!12.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答案】9.①日光②全③品德高尚的人④穿10.C11.(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恐怕不是辅佐国君的人(该做的事)吧!12.季文子与范仲淹都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季文子身为相国,心系百姓,体恤民生疾苦因为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者犹多,自己就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这是季文子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春和景明”的句意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日光。(2)“长烟一空”的句意是: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3)“古仁人之心”的句意是: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仁人:品德高尚的人。(4)“食粗衣恶”的句意是:吃粗粮穿破衣。衣:穿。10.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A.以:介词,把/介词,因为;B.之:代词,这,这样/助词,的;C.与:连词,和,同/连词,和,同;D.为:动词,做,担任/代词,两种心情;故选C。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微(没有)、斯(这)、归(归依)”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无乃(恐怕)、非(不)、相人(辅佐国君的人)”几个词是重点词语。第23页共23页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结合乙文“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分析,季文子身为相国,体恤民生疾苦。因为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者犹多,自己就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以看出季文子也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据此可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甲】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乙】季文子任鲁宣公和鲁成公相国,妻子不穿丝绸衣服,没有一匹吃粮食的马。仲孙它劝谏他说:“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妻子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节俭。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妻子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妻子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分)好诗三“道”①现如今,诗歌再次热起来。从荧屏节目到线上公号,再到线下的各类读诗分享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味经典好诗,从诗词中汲取精神营养。诗在中国千年不衰,其道何在?结合我自身的诗歌创作实践,我认为好的诗歌,关键就是处理好气道、味道与门道这“三道”。第23页共23页
②先说“气道”。诗是有气的,气通了,诗则顺:语顺,意顺,情顺,境顺,读起来也顺,容易产生共鸣。大千世界的风霜雨雪,现实社会的冷暖寒凉,都会在诗人心中掀起波澜,从而萌发诗情,生成为诗,进而释放诗气,形成诗的气场,甚至使人一下子就能看得见诗的形状,触摸到诗的骨骼。这气里有风吹草低、大漠孤烟、大江东去的豪气;有关注社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地气;有不随波逐流,勇于实践,努力登攀诗歌高度的勇气;有风抚塔铃,珠落玉盘,心弦随之颤动的灵气……这些气韵,为诗歌提了神,铸了魂,读来感同身受,方能令人难忘。③再说“味道”。我赞成这样的说法:诗若酒。酒靠酿制而成,是供人们品味的。诗亦然,只有品,方知其真味,只有耐品的诗才是好诗。这里所说的味道,并非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实指,主要指诗的含蓄,诗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这里所说的含蓄,并非晦涩,是说通过对诗的品味、琢磨,能使人领略诗之意境、情境。而且一旦领略了,会有洞门大开、眼前一亮之感。④读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就是这样的感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四行短诗,让人回味无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幽深的意境,直击心性,余味无穷。“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辽阔的情境,摇撼心灵,令人回味再三。似这类有味道的诗词太有魅力,堪称百读不厌。⑤最后是“门道”。这里所说的“门道”,显然有写作方法之蕴。诗该怎么写,没有统一的模式。功夫在诗外,是诗歌的一条重要门道。所以,诗人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走走,多看看,多读多想多写,坚持下去,妙法自在其中。⑥诗歌的创作与创新,主要在实践而不是理论,更不要迷信所谓技巧。如果说真有技巧,正如前面所述,那也是熟能生巧。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的中心论点是:诗歌的创作与创新,主要在实践而不是理论,更不要迷信所谓技巧。B.在作者看来,好诗“三道”中的“味道”是指通过对诗的品味、琢磨,能使人领略诗之意境、情境。C.作者提出好诗“三道”这一论题,目的是教会我们不但要赏好诗,更要学会创作和创新。D.作者是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写作构思的。14.在作者看来,诗有哪几气?(3分)15.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6.选文第⑤段提到“功夫在诗外,是诗歌的一条重要门道”。写作何尝不是这样?请结合写作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第23页共23页
【答案】13.A14.豪气、地气、勇气、灵气。15.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现代诗歌和古诗词,论证了领略了诗歌的意境、情景,就会有洞门大开、眼前一亮之感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6.围绕选文第⑤段最后一句,结合自身写作经历作答即可【分析】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①段“现如今,诗歌再次热起来。从荧屏节目到线上公号,再到线下的各类读诗分享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味经典好诗,从诗词中汲取精神营养。诗在中国千年不衰,其道何在”可知,本文由诗歌通过各种方式流行起来,引出诗的“道”这一话题,从而引出“结合我自身的诗歌创作实践,我认为好的诗歌,关键就是处理好气道、味道与门道这‘三道’”这一中心论点;第⑥段“诗歌的创作与创新,主要在实践而不是理论,更不要迷信所谓技巧”强调的是“诗歌如何创作与创新”,并非本文的“中心论点”;故选A。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②段“这气里有风吹草低、大漠孤烟、大江东去的豪气;有关注社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地气;有不随波逐流,勇于实践,努力登攀诗歌高度的勇气;有风抚塔铃,珠落玉盘,心弦随之颤动的灵气”可知,在作者看来诗有豪气、地气、勇气、灵气。15.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证论、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是为论证内容,说明对象服务的。在分析作用时从内容,如何突出观点的方面进行理解。提炼论证观点时注意画线句上下文,尤其是段落开头。论证方法:根据第④段“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可知,本段引用了卞之琳的《断章》及其他诗人的诗句,运用了道理论证法,表现了不同诗歌营造的意境;论证内容:联系第③段“这里所说的含蓄,并非晦涩,是说通过对诗的品味、琢磨,能使人领略诗之意境、情境。而且一旦领略了,会有洞门大开、眼前一亮之感”可知,通过道理论证,具体有力的论证了“一旦领略了诗歌的意境,就会有洞门大开、眼前一亮之感”这一观点。第23页共23页
16.本题考查拓展延伸。“功夫在诗外,是诗歌的一条重要门道”出现在第⑤段,联系第⑤段“诗人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走走,多看看,多读多想多写,坚持下去,妙法自在其中”,第⑥段“诗歌的创作与创新,主要在实践而不是理论,更不要迷信所谓技巧。如果说真有技巧,正如前面所述,那也是熟能生巧”理解即可。示例:在创作过程中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事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作也是如此,只有深入实践,多走多看多想多写,坚持下去才能写出接地气的文章,有了诗外的功夫,才能够反哺创作。四、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你的“精神长相”①下了火车,距离目的地还有20分钟的车程。等大巴还是打出租,我有些犹豫不定。正在这时候,三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朝我走来,其中一个张口问我去哪里,听我报出地名之后,三个人欢呼起来。“拼车吧!”她们几乎同时对我说。我想都没想就跟她们走了。②一辆出租车早等在那里了。三个女孩中的一个捷足先登地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另外一个女孩飞快地坐到了左侧座位,我和最后一个女孩被剩在车外。③“你先上!”她一偏头,对我发令。我犹豫了一下,因为“先上”意味着要坐在中间的位置,我属丰满型,又正犯膝关节炎,一想到要在局促的中间座位蜷缩双腿受20分钟刑,心里未免有些犯怵。我想说“算了,我去重新打一辆车吧”,又担心这三个眼巴巴盼着我承担四分之一打车费的女孩失望,也担心刚答应的事立刻反悔失面子,我一咬牙,上了车。一路上,她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中心话题是上不上陌生帅哥的豪车。话题的起点似乎是一条微信,说的是一男子驾驶500万的跑车在北京工体附近搭讪女子——“美女,一个人啊?走,吃点夜宵去!”结果有七成女子中招;还是这个人,换了辆烂车,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她们热烈讨论:假如换成自己,上不上这辆跑车?副驾驶女孩说:“我上,我上,我就上!不上白不上!”左侧女孩说:“我坐上去,拍张照片,发我微博,然后就跟他拜拜。”右侧女孩说:“我呢,我上去就跟他套近乎,然后就黏上他,让他载我去咱们学院兜一圈。”三个人一齐放肆地大笑起来,笑得天翻地覆,就像我和司机压根就不存在一样。④“你是老师吗?”临近下车的时候,左侧女孩突然开口问我。我悚然一惊——她怎么会知道我是老师呢?我第一次来此地,我们彼此绝对不曾见过面。那么,究竟是什么出卖了我?我想胡乱报出一个职业,但嘴里却莫名地蹦出了这样的话:“你是怎么猜到的?”那女孩不动声色地说:“因为,你不笑。”⑤我确实一直没笑——我笑不出来。第23页共23页
⑥我在想,这三个女孩是哪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呢?学校里会开设“拼车抢座课”和“调戏流氓课”吗?我的学校终日里开展“道德教育”,但是,我敢打保票说从我的学校里毕业的女生绝不会成为她们这样的人吗?是谁,把她们培养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社会学家说,人是诞生两次的动物,第一次诞生是由“生理遗传”决定的,第二次诞生则是由“社会遗传”决定的,也就是说______,___。我问自己,这个社会究竟是怎样巧妙地将自己的“基因密码”不走样地、全覆盖地遗传给了它的成员?好多中学天天喊“营造局部睛天”“建立精神特区”,可孩子一旦从学校的子宫娩出,一些病毒立刻不可阻挡地侵蚀了他原本清洁的肌体。我曾经悲哀地用“从大海里舀一瓢淡水”这句话来评价“道德教育”的难度系数。作为一个“舀水人”,我每天迎着大海的嘲笑无休止地重复舀水的动作,回回失望回回望……女孩说:“因为,你不笑。”——请给我一个笑的理由。⑦亚瑟·史密斯在《中国人的德行》一书中用文字为中国人画像。142年过去,我一看那画像,立刻就认出了自己的同胞——“麻木不仁”“缺乏公心”“缺乏同情”。瞧,我们的“精神长相”经过了近一个半世纪居然还是那副“德行”!⑧我很懊悔这次拼车,因为一路满心不爽。我听见亚瑟·史密斯又在指着我的鼻子说了:“讲究面子”“随遇而安”“遇事忍耐”。唉,我们那相似的“精神长相”啊……15.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空缺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3分)16.第⑥段加点的“现在这个样子”具体指什么?结合文意分析回答。(3分)17.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3分)我想说“算了,我去重新打一辆车吧”,又担心这三个眼巴巴盼着我承担四分之一打车费的女孩失望,也担心刚答应的事立刻反悔失面子,我一咬牙,上了车。19.读完全文,说说题目中“精神长相”的含义。(3分)【答案】16.人的第一次诞生遗传了父母的基因,第二次诞生遗传了社会的基因。17.精于算计,极端自私利己,物欲熏心,厚颜无耻。18.通过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不跟女孩们拼车时的顾虑重重,揭示了作者“讲究面子”“随遇而安”“遇事忍耐”的“精神长相”。19.精神长相指的是人们的道德品性,如文中女孩的极端自私、厚颜无耻,作者的讲究面子、随遇而安等个性。【解析】16第23页共23页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要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从“人是诞生两次的动物,第一次诞生是由‘生理遗传’决定的,第二次诞生则是由‘社会遗传’决定的”可知,所补写的句子是对这句话的解释说明,应进一步说明“生理遗传”“社会遗传”的含义,补写的句子里应包含“遗传”这个关键词。从“我问自己,这个社会究竟是怎样巧妙地将自己的‘基因密码’不走样地、全覆盖地遗传给了它的成员”可知,所补写的句子里应包含“基因”这个关键词,“生理遗传”指遗传了父母的基因,“社会遗传”遗传了社会的基因,所补写的句子为:人的第一次诞生遗传了父母的基因,第二次诞生遗传了社会的基因。17.本题考查确定词语指代对象的能力。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分析判断。从第②段“一辆出租车早等在那里了。三个女孩中的一个捷足先登地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另外一个女孩飞快地坐到了左侧座位,我和最后一个女孩被剩在车外”和第③段“‘你先上!’她一偏头,对我发令”可知,三个女孩是以自我为中心,拼车抢座,可见她们精于算计,极端自私利己。从三个女孩上车后谈论的话题“上不上陌生帅哥的豪车”,可见其庸俗虚荣。从“我上,我上,我就上!不上白不上”“我坐上去,拍张照片,发我微博,然后就跟他拜拜”“我呢,我上去就跟他套近乎,然后就黏上他,让他载我去咱们学院兜一圈”可知,这三个女孩物欲熏心,厚颜无耻,灵魂丑恶。所以第⑥段加点的“现在这个样子”指精于算计,庸俗虚荣,极端自私利己,物欲熏心,厚颜无耻的“精神长相”。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句式、表现内容、表达情感、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简洁准确表述。画线句中“算了,我去重新打一辆车吧”“又担心这三个眼巴巴盼着我承担四分之一打车费的女孩失望,也担心刚答应的事立刻反悔失面子”,这是对作者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作者想不跟女孩们拼车时的重重顾虑,表现了作者怕丢面子的矛盾心理,“我一咬牙,上了车”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作者遇事忍耐的特点,画线句揭示了作者“讲究面子”“随遇而安”“遇事忍耐”的“精神长相”。19.本题考查对题目含义的理解能力。要结合文章的主旨体会题目的言外之意。“长相”本义同于相貌,指的是一个人在身上固有的元素,比如脸蛋、头发、身材、皮肤等等,现引申为一个人的素质、相貌、人品等综合水平。精神长相指的是人们的道德品质。文中三个女孩拼车抢座,对上不上陌生帅哥豪车的“高谈阔论”,都表明她们庸俗自私、物欲熏心、厚颜无耻的道德品质,而“讲究面子”“随遇而安”“遇事忍耐”是文中的作者的道德长相。五、阅读《简·爱》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现有一位年轻女士,熟悉教学(我不是做了两年的教师吗?)愿谋一家庭教师职位,儿童年龄须幼干十四岁(我想自己才十八岁,要指导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人是断然不行的)。该女士能胜任良好的英国教育所含的普通课科,以及法文、绘画和音乐的教学(读者呀现在这张狭窄的技能表,在那个时代还算是比较广博的)回信请寄××郡洛顿邮局J。E.收。(1)简·爱想离开洛伍德学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3分)(2)在学校的八年,简·爱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称职的老师。结合她在学校的经历,说出一点促成她成长的因素。(3分)第23页共23页
【答案】(1)直接原因:坦普尔小姐结了婚,随丈夫迁往-一个遥远的郡,同简·爱失去了联系;她一走,简·爱和洛伍德之间像家的感情和联系也随之消失。根本原因:她向往冒险、追求自由的天性,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厌倦,对新生活、对未来的强烈渴望。(2)遇到善良的海伦,教给她宽容、忍让;在她被惩罚站在凳子上当众受辱时,用微笑给她力量。遇到坦布尔小姐,听她诉说自己的不幸,为她洗刷罪名;不仅教给她知识,还影响她学会控制情绪和忠于职守。她喜爱某些课程,希望超过所有人,充分利用所提供的有利条件,不断学习奋进。【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直接原因:坦普尔小姐是洛伍德学校的教师,是简·爱的良师益友。后来她嫁给了一个牧师,要随丈夫迁往一个遥远的郡。由于坦普尔小姐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因为那里再也没有家的感觉,因此她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根本原因:简·爱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的女性,她思想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对独立的追求,使她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厌倦。她对新生活、对未来总是充满强烈渴望,因此简·爱想离开洛伍德学校的根本原因是她渴望自由的本性。(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结合她在“学校”的经历,说出一点促成她成长的因素。外在因素:在洛伍德学校时,是海伦和坦普尔小姐给予简·爱的影响和帮助促成了她成长。善良的海伦,在她被惩罚站在凳子上当众受辱时,用微笑给她力量;坦布尔小姐,听她诉说自己的不幸,为她洗刷罪名,教她学会控制情绪和忠于职守。正是在她们的关怀和引领下,简·爱有了较为温和的思想,有了自己的信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感。内在因素:在学习上,她不断学习奋进,对喜爱的课程,努力超过所有人。第三部分写作(5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令人难过的事,如被忽略、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所以千万别沮丧,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请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第23页共23页
【答案】例文:别样的幸福我,实在嫉妒别人期待暑假时的快乐。对于我,它实在是可有可无的。回家的路上,车子一路颠簸,小中巴拥挤热闹,车箱里弥漫着汗臭味。但,我还是希望车子开慢一些,路长远一些,最好是没有尽头。站在家门口,我不企盼他们有谁会开门欢迎我。我用自己的钥匙开门。父亲独自坐在沙发上抽烟,母亲肯定不在家。“爸爸。”我叫了一声。“回来了。”父亲的语气平淡得很,他向来是这样。我“嗯”了一声,便进自己的房间收拾东西。想加煤烧水洗澡,走到厨房,才想起早在一个月前我放月假回来时煤炉就冷了。热水器也坏了,我只能用液化气烧水,幸庆液化气罐还有能源。父亲一直保持着我初进门时的状态,我们也没有说第二句话。“你洗了澡去那边吃饭吧!”这是父亲说的。“那边?那边是哪边?母亲那儿吗?”我笑了,一种自己都无法言明的笑。这一个月,究竟成就了一种什么样的局面?无论如何,我只想笑,一种多么可怕的笑啊!从卧室出来,父亲已经出去了,只剩下一股烟味。母亲的店里忙碌而喧哗,我的出现没有声息。母亲正在招呼客人,见到我,表情转变得很快——她很开心。“什么时候回来的?吃饭了没有?”“没。”我又笑了。“后面厨房有饭,叫吴师傅热一热。对了,把案台上的碗洗了,妈妈太忙,店里的小姐毛手毛脚的。”我的笑顿了一下,不过没有停下来。我感觉得到,一种安静而和谐的笑一直洋溢在我的脸上,吃饭,洗碗。然后,跟忙碌的母亲道一声再见,走黑漆漆的夜路独自回家。躺在床上,我想着一连串的问题:他们离了吗?或者仅仅是分居?我究竟是属于谁的?母亲大概很久没回家了吧?……想着想着,就睡了。半夜,有电话铃声,我从一个自己都迷糊的恶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早已拥被而哭。是母亲的电话,说明天中午到她店里吃饭,炖了一只仔鸡给我补身子。我一看表,12点了。母亲已经歇下来了吧。那一刻,心里很暖。当我再次躺在床上,我感受得到父亲轻轻走进了我的房间,抚摸着我被风扇吹得冰冷的手,将滑落的毯子拉上,再关掉风扇,离开。我心里更暖。父亲是我的父亲,母亲是我的母亲,他们都在爱着我。想着想着,一般暖流向我涌来。【详解】第23页共23页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是“温暖”。温暖,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它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温暖”与“幸福”“感动”是接得比较近的,一般让人幸福或感动的,都是温暖的。这种感到“温暖”的情景,可以是与父母在一起的一个生活片断,可以是与老师在一起的一个交谈场景,还可以是与同学在一起的一个暖心行动……这些既可以是你自己感受到的爱的温暖,也可以是你看到别人幸福美好的温暖。选择生活经历过的那些“温暖”的人、事、物,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体裁方面,可记叙,也可议论,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体裁为文。第23页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