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40小题,共60分)1、《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属水力灌溉工具2.、《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其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3.王韬在《瀛海杂谈》中称:“自黄姑归后,织纴器具大备,机杼之声,比刻相闻。濒海百里,实半赖之。昔完正课之外,尚有余布,是以人民称殷实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朝花楼机的使用,促成了“衣被天下”的局面
B.元朝的黄道婆传授棉纺织技术,引发了中国的“棉业革命”
C.明朝政府的赋税政策,客观上鼓励了民间棉纺织业的发展
D.明朝以松江为中心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从汉代开始起政府对市进行了直接管理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5、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Z-X-X-K]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B.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6、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反矣。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A.商品经济发达B.宗法制的崩溃C.科举制的实行D.士庶之分严格7.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 )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B.升降由皇帝决定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D.巩固了中央集权8.《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该规定表明( )A.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C.君主专制制度强化D.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9.《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10.《朱熹家训》云:“10\n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与此思想相一致的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D.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道不谋其功11、“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1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这句话旨在说明( )
A.雅典民主政治排斥农民的狭隘性 B.国家应由专业性的贤人治理
C.公民必须从事生产劳动 D.太多财产影响公民从政的积极性13、在罗马法的司法实践中,针对“一辆在前行的车,几个车夫帮着推之,这辆车后滑,撞上尾随其后的另一辆车,后面的车后滑并碾过一名年轻人”这一案件应该由谁担责的问题,出现了下列司法解释。据此可知,罗马法■推车的车夫故意停止了推车的行为,使得骡子不可能向前拉住车,这里车夫没有谨慎注意地完成法律规定的行为,为此他们要承担责任。■若骡子在突发情况下受到惊吓,车夫们担心被碾死而停止推车行为,那么,责任由骡子的主人承担。A.程序繁琐,缺乏灵活变通B.偏重技术,忽视法律观念指导C.注重传统,保留落后野蛮习俗D.权责一致,私法规则较为完善14.1782年秋,英国福克斯—诺斯联合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材料中,议会与内阁出现矛盾时的解决方案,最能说明( )A.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B.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C.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获得进一步发展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15.波提亚斯法官1994年由克林顿总统任命为联邦法官。2022年受到联邦调查局调查,他的罪名包括收受贿赂、向国会撒谎、用假身份申请破产筹等。如罪名属实,按照美国宪法,波提亚斯法官将( )A.由联邦法院审判并解除其职务B.由总统发布命令并解除其职务C.由国会弹劾并解除其职务D.自动解除职务16.1799年雾月政变后,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建立起以波拿巴为第一执政的临时执政政府,昭示了从民主共和制向军事独裁制的转变。这一转变( )A.彻底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B.标志封建专制王朝的复辟C.一定程度违背自由平等人权原则D.预示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10\n17.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B.政治作用得到增强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D.决定宰相政治命运18.柏拉图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D.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19.美国学者余英时说:“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上帝和理性这两个最高的价值观念都通过新的理解而发展出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天地。”下列事件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加尔文的财富观有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B.科学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生C.德文版《圣经》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D.胡格诺派最终在法国赢得了宗教宽容20.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 )A.认为宗教信仰服从科学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D.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21.古巴诗人胡安·克莱门特·塞内亚(1832—1871年)创作的诗歌:“我和鸟儿一起,向着天空高唱,在快乐的歌声中,注入深深的悲伤……啊,请将我运回故土,让我用自己灼热的光芒去温暖古巴的太阳。”这首诗歌()A.浪漫地讴歌国家和民族独立B.真实地反映了古巴的社会现实C.控诉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罪恶D.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22.15、16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雇佣—“寻金热”—地理大发现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C.黄金—宗教改革—人文主义D.商业革命—新航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3.《全球通史》说:“工业革命还影响了科学革命,并转而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不过,应该强调的是,在……大部分时间中,这种影响几乎只是朝着一个方向——从工业到科学的方向进行。”这种影响方向的逆转导致了( )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巩固B.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的出现C.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D.公司制生产组织形式的确立24.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领域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领域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这客观上反映了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B.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C.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D.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25.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商业性农业”发展的实质是( )A.外国资本主义掠夺中国原料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C.自然经济结构解体D.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26.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7.针对皇帝强烈地反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告诉皇帝说:“10\n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28.近代某政权编写了新版《三字经》,开篇为“皇上帝,造天地,造山海,万物备……”。另外还有一些用白话写作的颂扬上帝和耶稣的赞美诗,并加有标点以便阅读。这表明( )A.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B.民国初年新旧思想并存C.该政权力图向民众灌输基督教思想D.中国开始了“文学革命”[Z-X-X-K]29.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30.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除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这反映出( )A.西方学说已经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舆论界大一统学说C.民主革命思想逐步成为思想界主流D.资产阶级政体大争论仍然持续进行着31、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转变救国探索方略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倡导民主共和政体32.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中写道:“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表明当时( )A.中共已经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B.中共中央尚未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中共已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D.中共将城市斗争与农村革命紧密结合33.《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2.7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30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从材料可见A.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B.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C.大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D.中共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34“徐州总司令刘峙集中8个兵团及其他直属部队,总兵力80万人,我军出动兵员60万,在豫皖苏边区,展开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这位老兵的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35.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主张停用货币”。下列对材料的合理解读是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10\n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36.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3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的关系。1966年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材料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A.法国日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B.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C.欧洲普遍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D.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37.有学者说: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据此判断,该材料中“革命”的目的是A.改变经济结构完善福利制度 B.保障经济安全稳定社会秩序C.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D.减少公共开支压缩福利规模38.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了。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B.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3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22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 )A.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B.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4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就其形成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相比,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A.农民是否自愿B.是否改变土地所有制C.是否面向市场D.是否经营同类农产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大题,其中第41题16分,第42题12分,第43.44题各12分,任选其中一题做答)4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Z-x-x-k.Com]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材料二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10\n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阶段特征和巡视制度的积极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与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相比,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有哪些特点。(6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类似事项中国日本相差年数事项年事项年开办外语学校购买轮船设立工场开设电信设备派遣留学生发行报纸建设铁路改革文字运动民众政治运动发行杂志创始师范教育近代学校制度设立国立大学政治革新立宪预告发型开禁实施新历改革货币制颁布宪法同文馆商船亚丁号安庆军械所上海和香港之间美国留学《昭文新报》上海和吴淞之间《一目了然初阶》公车上书《时务报》南洋公学师范院《钦定学堂章程》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诏书准备立宪上谕自由理发太阳历实行法币中华民国宪法1862186218641871187218731876189218951896189719021902190519061911191219351947洋学所咸海丸横须贺造船所东京和横滨之间荷兰留学《中外新闻》东京和横滨之间《汉字御废止之仪》建议设立民选议院《西洋杂志》师范学院《学制》东京帝国大学五条誓文设立国会诏书自由散发太阳历新货币制度大日本帝国宪法18551857186418691862186818721866187418671872187218771868188118711873187118897年5年0年2年10年5年4年26年21年29年25年30年25年37年25年40年39年64年58年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10\n43.(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如清人所言,“今之土司,即昔之酋长”。它(土司制度)是封建统治者对西南各民族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统治方式。……从形式上看,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在经济上“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但是,设置土司绝不是封建统治者的最终目的,“开端创始,势不得不然”,这一点封建统治者是十分清楚的。清雍正时期的岳钟琪在谈到设置土司的必要性时讲得很深刻:“原以番苗蛮倮之属远处边荒,向居化外,故择其中之稍有功者授以世职,俾其约束,此历代权宜一时之计也。”材料二就云南来说,也有广阔肥沃的土地,但一直到清雍正时,仍是“额征钱粮,不数支应”,“俱赖外省协济”。……“土司不识调制,夷人不知稼穑”。……云南曲靖府越州土知州阿资“烧府治,大肆剽掠”。并扬言“国家有万军之勇,而我有万山之险”,叛乱持续七年之久。……正德五年(1510年),永顺、保靖二土司因争地相攻,“累年不决”。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改土归流已成为土司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的特点,(6分)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推行改土归流的原因。(6分)44.(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甘地在祈祷会上被刺杀。甘地死后他一直受到广泛的评论。丘吉尔曾说:“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天普中学出来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与此相反,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甘地:“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他又说:“我认为甘地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材料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Z-x-x-k.Com]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第四十三章》(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丘吉尔和爱因斯坦为何对甘地的评价不同。(4分)(2)结合所学知识,用甘地的相关史实来论证材料二中老子学说的哲理。(8分)10\n10\n期中考试高三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个1.5分,共计60分1-5BCABB6-10CAAAD11-15CBDCC16-20CBAAD21-25AADCC26-30ABCBC31-35BBACA36-40DBDDB41(1)历史沿革:秦汉时期刺史巡视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巡视制度正式形成;隋唐时期的“一台三院”体制标志着巡视制度的成熟;明清时期御史巡按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巡视制度更加强化并且完备。(6分)(罗列史实3分,概括阶段特征3分)历史作用: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可用于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阶级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反腐肃贪和吏治清明等起了积极作用。(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不同点: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由法学家担任监察官,注重倾听民意,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6分)42.相同点:①经济近代化开始时间、开启模式大体相同。19世纪50和60年代相继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从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开始,近代生产技术、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开始时都来自西方国家)。(3分)原因:都遭受西方侵略,开始沦为西方半殖民地;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本国改革势力的推动。(3分)②文化教育近代化开始时间相同,两国在六七十年代先后创办近代学校与派遣留学生,开始文化教育近代化。(3分)原因:近代工业发展的需要;西方教育的影响(3分)不同点:①工业近代化结果不同:日本基本从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而中国根本未能实现工业化。(3分)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对封建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为工业化创造了基本前提,而中国反而维护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制约了工业化的进程。(3分)②教育改革结果不同:日本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教育系统,中国最终没能彻底改变封建的教育制度。(3分)原因:领导者的素质差异(旧官僚与资产阶级改革家);经济基础不同;接受外来文化的差异(以儒学为根本,排斥西方科技教育)(3分)③政治近代化时间不同:近代政治制度的确立相差20年以上,更有甚者达50年以上。(3分)原因:清政府一直在维持传统的封建统治机构,而明治政府却是在废弃幕府统治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日本商品经济发展新的阶层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阻碍民主政治的建立;而日本传统文化没有沉重负担,易于学习外来文化,所以走得较快。(3分)④近代化进程的不同:日本的现代化是通过明治维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同时进行;中国则是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一步一步缓慢推进的。(3分)原因: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势力根深蒂固,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与改革力量强弱不同;传统文化对外来文明态度不同;国际环境不同。(3分)⑤中国近代化整体程度落后于日本,经济与教育起步差距较小,政治差距巨大;实施的结果整体差距巨大。(3分)原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封建制度的强大程度不同;领导者的决心、素质目的不同;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态度不同;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3分)43、(1)10\n特点:主要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发展了原来的部落酋长制度,土司长官可以世袭;保留当地风俗和生产方式,改变了当地的政治制度。(3分)(2)原因:土司制度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西南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土司制度的长期存在,不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土司间争士仇杀,涂炭生灵;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6分,答出3点即可)44.(1)丘吉尔站在英国殖民者立场上,反对印度独立,故意贬低甘地。爱因斯坦倡导反战和平,高度赞赏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分)(2)哲理:上善若水,无坚不摧,柔之胜刚,弱之胜强。(2分)论证: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两部分内容:“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具体内容有:辞去英国人授予的公职和爵位;不参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会;不接受英国教育;不买英国货,自己纺纱织布等(2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不同教徒间的团结,带领印度摆脱英国实现民族独立(2分)。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饱含宽容和尊重人性的理念,成为很多印度人的精神指引,促进印度稳定,并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2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