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2年上学期哈尔滨市三中高三历史第一次验收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単項选择題(本大题共48小题,每題1分,共48分.)1.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若分封诸疾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说明分封制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B.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D.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2.春秋时期,楚、秦、晋等国在新扩张的土地上设置县,战国晚期,“县”己经成为各国较为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这一变化表明A.贵族特权己被完全剥夺B.诸侯争霸战争逐渐平息C.中央集权制度己经确立D.诸侯国强化对地方管理3.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产品中常常要铭刻监造者、主造者、造者的姓名等,内容尽量详尽而丰富,所谓“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共情”。“物勒工名"的出现说明A.工商食官制度开始出现B.商业发展决定政府管理C.手工业区域性特征明显D.产品生产贯彻责任意识4.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A.重视人的主体地位B.强调理性思考C.主张维护等级秩序D.反对貴族专权5.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A.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B.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C,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D.时人从分裂到统一的诉求6.有学者指出,在关于君权限制完全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之时,除了由贤人的道德谏正之外,更诉之于神秘手段,以防止君权无限之强化.董仲舒与此相关的主张是A.天人感应B.天人合一C.天道自然D.天行有常7.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下列与魏征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思想是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为政以德思想8.汉武帝时,《春秋》一节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A,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B.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C.使法律丧失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D.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9.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北方农耕经济发展缓慢B.南方耕作方式比较先进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D.游牧民族占据北方地区10.唐代太学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取事官五品的期亲,或三品的曾孙,以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宋代太学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B.扩大中央政府的统治基础7/7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强化基层百姓的徳行修养11.唐代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壁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由此可得知唐代A.政府対商业进行有效管理B.政府己经取消市坊的分界C.交易己经打破时间的限制D.扬州成为最大的商业城市12.据《元和郡县图志》载,“730年吴郡(江苏苏州)户6万8千,洪州(江西南旨)户5万5千。到810年,两地分别増加到10万户与9万户”.据此,可推知A.南方人口总量超过了北方B.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权力C.江东地区经济发展最迅速D.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13.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14.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A.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B.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C.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15.当代许多学者比较推崇宋代文化.以下排列中,最能凸显宋文化特质的是A.文官政治——平民社会——尚武进取——词曲吟唱B.平民社会——义理涵养——书卷风流——尚武进取C.义理涵养——尚武进取——书卷风流——文官政治D.平民社会——文官政治——义理涵养——书卷风流16.元朝匠户子孙世袭,被长期“鳩集”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户除在规定时间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这种変化A.表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说明匠户地位和身份的根本改变D.有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17.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宋朝时,中国首次大规模从事海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不过,这一潜在的可能性从未实现。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社会经济内向型特性B.指南针尚未广泛用于航海C.北方少数民族的肆意侵扰D.理学严重束缚了思想规念18.明万历末年,内阁首辅方从哲曾说:“我朝阁臣虽无丞相之名,实有辅佐之责。自朝廷大礼大政以及人才进退、民生休戚,举天下国家之务,事无巨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这反映了A.皇权渐趋衰微B.内阁地位有所提高C.朝廷事务繁杂D.内阁决定国家事务19.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A.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C.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7/720.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北方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21.明朝中后期,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这种新文学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B.雕版印刷技术改进C.佛教影响逐渐增强D.市民阶层日益扩大22.黄宗羲认为君臣的共同职责是“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子对君主应该“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这些主张()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思想精华B.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义理C.吸收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D.全面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3.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A.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C.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24.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A.有利于经济的平衡发展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D,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5.清朝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表明清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是.A.商人垄断B.管理松弛C.严格限制D.朝贡贸易26.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27,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古代科技发展A.具有儒学化特征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为封建统治服务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28.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这体现了古希腊人的A.宗教意识B.民主意识C.理性意识D.自主意识29.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到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苏格拉底意在说明雅典A.城邦体制逐渐衰落B.人民主权遭到破坏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D.急需建立精英政治7/730.在雅典,改革的法案常常写在石碑上,而这些石碑一般是放置在市政广场西侧执政官官邸的巴塞勒斯柱廊里,雅典公民穿行于柱廊间就可以看到改革的法案。这一做法有利于A.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B.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C.宣扬天赋人权的理念D.维护奴隶制贵族统治31.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邦纳说;“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下列思想可以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知识就是力量”B,“人是万物的尺度”C.“真理是时间的产物”D.“经验是一切可靠知识的母亲”32.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材料反映岀A.罗马统治者的法律至上观念B.万民法不适合罗马社会的发展C.罗马法是维护统治的工具D.罗马法由零散走33.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圏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这表明文艺复兴A.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C.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34..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而不是依靠圣礼、善功和神职人员。这一主张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因为A.否定了赎罪券的功效B.强调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得到了广泛的传播D.促进了瓯洲的思想解放35.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往往局限在“市民”范围之内,而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则把平等明确地扩大到一切人,且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民阶层力最削弱B.封建专制统治加强C.贵族权力得到增强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6.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捍卫和发展了太阳中心说的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他们的思想都被称为“异端”。与这些所谓“异端”相对立的思想分别是A.天主教思想和儒家正统思想B.加尔文教思想和宋明理学C,哥白尼学说和儒家正统思想D.启蒙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37.“近代欧洲贸易地理曾发生过一场转变,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各城市丧失了原来的中心地位,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荷兰的安特卫普等城市繁荣起来。”上述现象描述的是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C.殖民扩张D.传统的商路受阻38.史学研究者汉斯•巴伦指出:“在15世纪90年代初,我们在意大利半岛以外的每一个欧洲国家里都见到了一种类似的情况——人人对意大利心向往之。”上述现象的出现缘于A.文艺复兴的扩展B.美洲大陆的发现C.宗教改革的开始D.工业革命的推进39.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这个运动就是一群知识分子在科学化或理性化的世界观指引下,7/7试图在人类事务中发现一些类似于自然规律的“永恒法则”的努力。据此,“这个运动”指的是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40.16、17世纪,西班牙所属拉美殖民地生产的白银约占世界的85%.其中半数流入到了中国。对中国而言,这一状况A.促进了赋税改革B.扭转了贸易逆差C.抑制了物价上涨D,引领了商业革命41.新航路开辟后,从亚洲输入欧洲的香料比开通前“扩大了三十倍”,还有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在欧洲市场上流通,更是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A.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B,削弱了土耳其的实力C.推动了工业革命爆发D.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42.16-17世纪,荷兰人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来解决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货币的问题,又创建了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来解决商贸发展的投融融资等问题.据此可知,当时荷兰金融业兴起的背景是A.世界市场逐渐形成B.欧洲封建制度加速崩溃C.专制王权不断发展D.地中海沿岸经济较繁荣43.17-19世纪,随着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专制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专制制度在民主革命和改革中动摇。以下国家建立代议制顺序正确的是A,英国美国德国法国B.英国美国法国德国C.美国英国法国徳国D.美国英国徳国法国44.1706年,英国安妮女王在写给财政大臣的信中指出:“朕所希望的是支持和任用所有同政府保持一致者的自由,不论他们是辉格党人或托利党入,而不受某个政党的限制。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政党成为国王的附庸B.责任内阁制遭到了破坏C.国王仍掌握某些权力D.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45.根据美国选举制度,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来选举总统:获得半数以上选举人票者当选总统,选挙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美国总统这种选举方式A・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点B.削弱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C・规避了联邦制带来的弊端D.落实了三权分立的基本理念46.有人说近代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这足以说明法国A.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B.共和制确立的艰难C.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D.没有经历过革命的熏陶47.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A.历史传统的延续B.军事实力的强大C.民主政治的缺失D.对外扩张的企图48.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相互制约,消费在社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英国学者尼尔•麦肯德里克等人认为,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迈向消费社会。据此可知,英国进入消费社会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增长B.社会各阶层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C.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提供了条件D.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资本积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7/7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另外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往往加上三公三孤,投太子三师三少,……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摘编自于江泰《明代内阁对皇权制约》等材料二1714年,新任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懂英语,内阁会议由指定一名大臣来主持。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任首席財政大臣,他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841年,罗伯特皮尔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命其组阁。首相和内阁需从下院多数党屮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两党制形成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1887—189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工作时间由83%増加到84.5%。1905年,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内阁长官正式被授予“首相”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次关系。——摘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岀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主要区别。(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10)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图一图二7/7图三指出三幅示意图中所反映制度及其实行的历史时期,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相互联系的线索(或角度、内容),展开论述。(要求:明确指出所选角度,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直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民主”含义有何不同?分别对中国和雅典的政治和文化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10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中伯利克里所说“民主政治”0(5分)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