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凤凰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D.周王→士→诸侯→卿大夫2.祖先祭祀是古代社会与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宗庙活动只有“宗子”才有主祭的资格。此规定源于( )A.宗法制B.分封制C.“推恩令”D.郡县制3.最早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是( )A.西周B.秦朝C.唐朝D.北宋4.右图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以皇权为中心B.“三公”互不相属,彼此牵制C.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D.“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5.颁布“推恩令”的是( )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6.隋唐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奖励军功7.隋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完善中央集权制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保证决策的合理性8.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政治上,他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分享不同的权利与义务。由此在雅典确立了( )A.宗法等级制B.贵族等级制C.官僚等级制D.财产等级制9.下列漫画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图一:抓阉确立城邦管理者图二:超过一半的人同意放逐他,他得离开雅典)A.小国寡民,集体执政B.直接民主,陶片放逐C.人民主权,抽签选举D.公推直选,轮番而治10.关于罗马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源B.《查士丁尼法典》维护罗马共和国统治C.罗马法为调节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D.罗马法对后世影响广泛11.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是指:( )A.梭伦担任执政官时期B.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时期6\nC.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D.僭主政治时期12.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一致之处是( )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13.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A.行政权B.立法权C.司法权D.外交权14.2022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因为2022财年结算、2022财年预算没有被国会通过而被迫关门。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美国( )A.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C.联邦主权遭到削弱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15.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经过斗争,获得了在英国议会中的更多议席。这种情况开始于( )A.内阁制形成后B.1832年议会改革后C.“光荣革命”后D.19世纪后半期的议会改革16.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政体多次更迭。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 )A.帝制B.君主专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17.俾斯麦在1890年因与德皇意见不合而被国王罢免。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德皇这一做法( )A.合法B.不合法C.说不清D.屠戮功臣18、下列事件组合中,搭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天津条约》C.第二次鸦片战争——规定五口通商D.割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19.右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20.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21.“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给公共工程局的右款项用于履行下列的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2.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文,写道:“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丝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材料主要说明了()A.辛亥革命是一种民众的联合B.辛亥革命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C.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D.辛亥革命与民众没有关系6\n25.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这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北伐战争 B.土地革命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其中第26题28分,第27题22分,共50分。请将答案填入答卷上)26.(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元史·百官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诸侯的权力和义务分别是什么?(8分)(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16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4分)27.(22分)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材料一:“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议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请回答:(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8分)6\n(2)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6分)(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点?(8分)第二部分:能力测试(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答案栏里)1.《左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继承制C.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王位世袭制2.《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3.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4.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C.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D.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5.2022年12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席内阁会议,倾听大臣们的讨论。内容包括更改王室继承顺序相关法律、英国经济的近况等,并没有发表任何评论或讲话。大约半小时后,女王起身离开。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分权制衡B.内阁权力膨胀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国家元首统而不治6.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B.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而治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7.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保罗·肯尼迪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国家B.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 )A.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二、非选择题(26分)9.阅读下列材料:6\n材料一: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吴玉章文集》材料二: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鲁迅《阿Q正传》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曾被看作“疯子”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什么问题?(8分)(2)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12分)(3)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我们可以使用哪则材料来证明?说明理由。(6分)6\n湘潭凤凰中学202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一部分:基础检测(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答卷的答案栏里)1—5CABDA6—10BADBB11—15CBBDB16—20CABBC21—25DCBDA第二部分:能力测试(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答案栏里)1---5ABCAD6----8BBA9.(1)原因:要求推翻帝制。说明:维护封建帝制的观念很普遍。(8分)(2)推翻了君主专制;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任答3点共12分)(3)材料三。(1分)理由:革命不彻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6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