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第I卷 选择题部分(共60分)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荀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程颐———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王阳明——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D.黄宗羲——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3.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4.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5.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6.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导致诗歌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门阀政治的衰落B.唐代都城的变迁C.科举制度的出现D.唐代气候的变迁7.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的变化 B.时局和战的变迁C.基本国策的改变 D.经济重心的迁移8.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B.存天理、灭人欲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9.“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尊崇道统B.格物致知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10.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这三大思想家A.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B.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7-\n11.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捷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A.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这反映出顾炎武的思想是A.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B.主张思想自由,批判虚假说教C.反对君主专制,但又尊崇传统D.主张主权在民,但又有复古情结13.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开始的。担负首航任务的是一艘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THEEMPRESSOFCHINA)的商船。对此,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皇后号”隶属于清政府B.该商船当时在中国停靠的港口是广州C.该史实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倾向性D.中美贸易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许可14.“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对应关系的一组是外部的冲击中国的回应A鸦片战争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C甲午中日战争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5.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16.右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其政治寓意是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7.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有①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③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④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8.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7-\n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19.“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20.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2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雅典的现状时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从该谈话中可看出他A.推崇民主制度B.认为雅典民主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C.欣赏僭主政治D.认为雅典政治受到人性的负面影响22.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符合材料所表达含义的是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D.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23.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完全入迷了。”然而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引起此兴趣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资源的丰富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需求 D.世界市场的形成24.“新和谐公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1825年建立的理想模型。其中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其出现表明A.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新制度的探索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工人运动促使资本主义完善自身的福利制度D.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25.美国总统一般称为Mr.President(总统先生),美国独立战争后,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约翰·亚当斯最初提出的头衔是“最仁慈的殿下”、“强有力的阁下”等称呼,最后众议院通过决议,只称呼华盛顿为总统先生,这个称呼后来一直沿用至今。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中央政府的制约与平衡B.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C.强调民主制度的公民意识D.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26.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27.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四幅图片,请为其命名恰当的主题词-7-\nA.近代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B.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及扩展C.近代西方议会制度的确立D.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趋势28.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29.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A.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B.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C.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30.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A.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B.反映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经成为各国的追求C.表明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西方支持D.反映各国因利益和实力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变化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40分)3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理学。——摘自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材料三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7-\n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摘自《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3分)(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6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3分)32.(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一开始,明太祖主要关心的是建立和永远保持一种政治现状,他不关心经济的发展……就明人所关心的问题来说……必须保持其农业特点,不能兼容并包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华帝国对外并不寻求领土扩张。同时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明王朝当局非常想把国土与世界隔离开来……尽可能减少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从16世纪中期起……(英国)王室向那些“具有足够企业精神,可资移植新技艺或者引进新制造业”的人士包括外国人颁发特许证,利用该垄断性的特许证制度来撬动产业升级。……通过这场大规模的进口替代运动,英国政府从欧洲大陆移植了一系列新企业和新产业。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趁法国及尼德兰宗教迫害之机,把“大批宗教难民作为‘英国经济和工业方面有价值的资产’而加以吸收”。向移民颁发特许证、授予专利权、给予宗教宽容、以学徒制促进技术本地化等诸多政策合在一起,终于造就了数十万之多的工匠大移民。——摘编自梅俊杰《所谓英国现代化“内源”“先发”性质商议》(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两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其所采取的措施。(10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经济发展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12分)-7-\n株洲市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答卷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题,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31.(18分)(1)(3分)(2)(6分)(3)(6分)(4)(3分)32.(22分)(1)(10分)(2)(12分)-7-\n株洲市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CDAACD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BCACBCC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CACDBB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题,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31.(18分)(1)(3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规范官僚集团的行为;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3分,每点1分)(2)(6分)宇宙论:理是宇宙的本原;伦理学:三纲五常;知识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6分)(3)(6分)丰富了韩国的民族精神;为韩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韩国经济发展。(6分,言之有理可得分,如儒学的集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推动了韩国的现代化建设。)(4)(3分)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儒家思想强调的封建伦理纲常则需抛弃。(3分,言之有理均可,需辩证看待得满分) 32.(22分)(1)(10分)趋势:中国长期在农耕文明上徘徊,开始落后于世界;英国工商业迅速发展,成为工业文明的领跑者。(2分)措施:中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2分)英国实行特许证制度,引进新企业和新产业;大力吸收掌握各种技术的欧洲移民;积极推动产业升级。(6分)(2)(12分)中国:保持政治现状的稳定,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的需要。(6分)英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拥有广阔海外市场,力图建立海上优势。(6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