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重点、体艺班)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1.“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材料中“争”的实质是()A.确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B.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C.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D.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2.史籍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4.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5.在元代,汉儒的地位低下,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可也就是在元代,施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汉儒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考生严格按程朱理学观点答题。这说明元朝()A.民族歧视,控制思想B.等级森严,制度矛盾C.重视礼教,维护统治D.重视理学,以备顾问6.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7.李贽认为“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非但不是“万世之至论”,而且变成了“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这种议论()A.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B.表明李贽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C.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D.是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抨击8.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9.顾炎武认为:“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据此,顾炎武强调的是()A.社会教化B.经世致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政通人和10.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 )A.立足现实,追求完美B.物质富足,精神自由C.人欲有度,服从神性D.清心寡欲,讲究道德11.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6\nA.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B.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C.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D.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12.“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13.“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持此言论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4.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15.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B.践行“因信称义”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D.主张政教分离16.“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17.雕塑家罗丹(1840-1917)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因信称义”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18.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主权属于人民全体C.天赋人权D.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19.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A.赞美古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20.“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6\n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21.明朝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B.是对当时官方哲学的否定C.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D.是早期民主思想的体现22.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A.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C.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23.“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这段文字有可能出自下面的()ABCD24.文化学者吴方在著作中写道:“元杂剧成为突出的文化史现象,似乎正反映出传统与时代纵横交会或者说一种‘文化碰撞’。如果元代文人不是抛舍仕途流连于吟风弄曲的光景,一掬其才智,戏曲便仍停留在简陋的艺术和思想水平上。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宋元以来都会生活的要求,也不可能产生雅俗结合的元杂剧”。这说明①元杂剧对诗体的解放,逐渐占据文坛重要位置②瓦肆、勾栏为元杂剧提供了生存发展土壤③杂剧的灵活与通俗隔离了元代社会政治生活④元代文人反对科举,表达出对社会的反叛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6\n二、材料解析题(25题20分,26题12分,27题20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已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政会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接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斯塔夫里阿偌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据材料一,概括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明清之际的文化,橫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种现点认为明清之际的文化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的文化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种观点加以论证。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东晋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潇洒,浸透了晋人诗文、绘画、雕塑“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达到了当时士大夫追求美的极致。他书写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二(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6\n 材料三画上题字并有章的两幅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1)概述东晋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6分)(2)“高雅文化”锚点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是什么?(4分)根据材料二,探究其形成原因。(4分)(3)材料三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6\n上饶中学2022届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实验班、体艺班)历史答题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DCCCBCADCD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BDADBBBACC二、材料解析题(26题20分,27题12分,28题20分,共52分)25、.答案:1.个人主义就是人文主义。(2分)重要意义: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4分)2.“印记”——其主张明显带有一种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深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4分)意义:弘扬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4分)3.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6分)26、.答案:观点一赞同“曙光说”:明清时期,由于“西学东渐”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工商业阶层队伍的兴起,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程朱理学因循守旧产生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迎合了近代历史的发展潮流,并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作用。(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二赞同“晚霞说”: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明清的进步思想未能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文化的桎梏,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对未来的制度没有提出设想,只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以维护封建秩序为根本目的,最终也没有改变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命运。(言之有理即可)(任选一种观点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只提出观点,不论证不给分)27、.答案:1.特点:东晋书法虚玄灵动。(2分)形成原因: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4分)2.表现:宋词、元曲、风俗画的出现等。(4分)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发展。(4分)3.文人画。(2分)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4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