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时,考生务必将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1.西周建立后,执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推行新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2.周武王分封许多亲戚子弟、功臣以及先代著名部落首领和君王的后裔,在各地建立诸侯国。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袭扰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当今社会人们还经常以“五百年前是一家”来拉近关系;在亲属的称谓上,父亲和母亲的亲属的称谓有严格的区别。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世袭制D.等级制4.西周宗法制度下,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大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B.地位C.信仰D.血缘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8\n6.《集解》引苏林日:“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秦始皇三十六年,在华阴平舒道有人对使者奉璧并诅咒“今年祖龙死”,于是始皇大怒,“使御史观望”。材料中秦御史的主要职责是()A.负责监察工作B.行使行政大权C.掌握司法刑狱D.组织史书编撰7.“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A.完成了国家统一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修筑了万里长城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8.《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所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9.《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10.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都县制度,那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D.地方推举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案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皇权不断加强D.幸相数量逐渐增加12.汉武帝诏日:“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此举的意图是()A.施恩于请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13.“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这些话流行于()A.汉朝B.魏晋C.秦朝D.隋唐14.8\n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科举制的推行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察举制的完善15.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中出现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疆域的拓展B.中央放权C.加强中央集权D.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16.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下列关于明初六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六部分理全国政务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六部的设置削弱了皇权D.六部的设置加强了君主专制17.《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人直(值),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18.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官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9.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D.军机处设立者为雍正帝20.清朝确立了册封制度和驻藏大臣制度等。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看,下面对清朝的边疆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是清朝贵族对边疆地区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深化B.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值得肯定C.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破坏了民族团结,不利于民族融合D.“改土归流”破坏了多民族国家的多样性,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21.他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虎门销烟显示了他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他”是()A.岳飞B.关天培C.林则徐D.左宗棠22.下列对鸦片战争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B.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大加重8\nC.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被迫全境开放23.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一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24.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C.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25.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B.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D.是天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26.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即()A.农民领袖之间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安乐B.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可避免D.小农经济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27.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说:“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8.“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A.三元里人民斗争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29.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润众神.....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游一统定江山。”义和团这种激昂的情绪主要来自()A.朴素的爱国热情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8\nC.知识分子的宜传D.对清政府的正确认识30.《辛丑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错误的是()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B.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C.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D.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31.(14分)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1)材料一中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分)?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4分)材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8\n(2)宗法制有何特点(4分)?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出的这两种制度有何关系?(4分)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材料二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指出上述两则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各自选官的主要依据。(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推行的积极意义。(6分)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英国侵略的深入,18世纪,英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邪恶战胜了正义,公理遭到了践踏,自卫者受到镇压,使邪者笑,善者哭!”8\n请回答:(1)从上述材料可以判断,鸦片战争是哪国发动的?(2分)(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该国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它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分)(3)上述材料显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8\n蒙山县第一中学2022级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答案:1-5ADBDB6-10ABDAC11-15CDDBC16—20CCDAB21—25CDCBA26—30DCCAD31.(1)分封制。宗亲和功臣(2)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形成严格的大小宗体系③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④血缘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写出两点即可)关系:①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②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32.(1)制度: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德才、考试成绩。(2)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限制了徇私舞弊,相对公平公正;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形成社会重学风气。33.(1)英国(2)《南京条约》,它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也是近代史开端。(3)封建统治的腐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自已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会不被欺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