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清江中学2022-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第Ⅰ卷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合计48分,请将答案写答卷纸上)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右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A.云南境内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2.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3.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下列有关他的传说,正确的是()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产生的。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5.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下列文物属于这一文化的是()A.后母戊鼎B.西周可烧炭火的青铜器C.青铜立人像D.四羊方尊6.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典故有()A.退避三舍B.卧薪尝胆C.围魏救赵D.纸上谈兵7.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8.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9.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即()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10.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5\n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11.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ABCD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陈B.大泽乡C.巨鹿D.荥阳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题12分,14题16分,15题24分,合计52分)13.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它奉孔子为宗师,又称为孔子学说,是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的主张。----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1)材料一中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4分)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钱穆《国史大纲》(2)材料二中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战国时期的哪一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治国主张?他的主张又是什么?(8分)14.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曾修建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间,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余秋雨《文化苦旅》(1)材料一中的“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哪一水利工程?它的修筑者是谁?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促进了哪个诸侯国的经济发展?它使得成都平原获得什么美称?(10分)5\n材料二----斩山通道,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郭沫若的《满江红》词(2)材料二中与长城“同为世界之奇观”的是哪一水利工程?它是哪个皇帝派人兴修的?它的兴修有什么历史作用?(6分)15.秦朝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存在的时间短,只有15年的历史,却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韩非子》材料一中“商君”指的是谁?“商君之法”中对今天仍有重大影响的是哪一项?其中哪一项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性质?(6分)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材料二中李白的诗赞颂了“秦王”最主要的功绩是什么?他采取的哪些措施促进了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依据所学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10分)材料三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司马迁《史记》依据材料三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朝的统治的?这样的统治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4分)对于上述材料中的秦朝历史,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5\n初一历史试卷答卷纸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合计48分)123456789101112二、非选择题(13题12分,14题16分,15题24分,合计52分)13.(1);。(2);;;。14.(1);;;;。(2);;。15.(1);;。(2);;;。(3);。(4)。初一历史试卷答卷纸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合计48分)123456BCACCA7891011125\nBBDDAB二、非选择题(13题12分,14题16分,15题24分,合计52分)13.(1)为政以德。“仁”的学说。(2)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孟子。“仁政”治国。14.(1)都江堰。李冰。防洪灌溉。秦国。天府之国。(2)灵渠。秦始皇。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15.(1)商鞅。建立县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商鞅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认为秦朝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秦朝灭亡。(4)改革能使国家富强,暴政导致国家灭亡。(言之有理即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