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一中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2022年11月8日15时0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二十八号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的遥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回答1—3题1.下列不包含“遥感二十八号卫星”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2.遥感二十八号卫星发射当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且向南移 B.在南半球,且向南移C.在北半球,且向北移 D.在南半球,且向北移3.关于地球在轨道上的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丁处时,是12月22日,公转速度最快B.位于乙处时,是6月22日,公转速度最慢C.从乙到丙,公转速度逐渐变快D.从丁到甲,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酒泉(北纬40.9°N,东经100.3°E)、太原(38.1°N,111.5°E)、西昌(28.2°N,102°E)3个卫星发射基地,文昌(19.3°N,109.8°E)卫星发射基地正在建设中。读我国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图,回答4—5题4.我国的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中最有利于大吨位宇宙飞船发射的是( )7\nA.酒泉B.太原C.西昌D.文昌5.下列关于我国的卫星发射基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文昌>西昌>太原>酒泉B.3月21日日出从早到晚:文昌、西昌、太原、酒泉C.自转角速度:文昌=西昌=太原=酒泉 D.自转线速度:文昌>西昌>太原>酒泉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巨大的能量,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据此完成6—7题。6.有关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C.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7.下列能反映太阳辐射作用的是( )。①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 ②大气运动 ③生物演化 ④地热资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8—9题。8.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 )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D.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9.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 )。A.耀斑频繁爆发B.两极同时出现极光C.全球降水增多D.地球磁场增强7\n读云南彝良地震参数,回答10—12题。时间2022年9月7日11时19分(北京时间)震中位置27.6°N,104.0°E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震源14km震级里氏5.7级10.云南彝良玉树地震发生时,彝良县的地方时约是( )A.10时19分 B.9时15分 C.10时15分 D.12时23分11.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 B.北京时间是北京(116°E)的地方时C.北京时间是l20°E的地方时 D.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12.云南彝良地震发生时,全球日期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日期为9月6日和9月7日,9月7日大约占230° B.全球日期为9月6日和9月7日,9月6日大约占230° C.全球日期为9月7日和9月8日,9月8日大约占130° D.全球日期为9月7日和9月8日,9月7日大约占130°13.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及关联正确的是()。A.南岸沉积作用强烈B.北岸受冲刷严重C.沙坝将与南岸相连D.沙坝将与北岸相连14.下图中表示北半球春、秋分日的是( )15.从甲、乙、丙、丁四处上空俯视,所见的经纬网与①、②、③、④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7\nA.甲—④B.乙—①C.丙—③D.丁—②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16—18题。16.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生物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大气圈、生物圈、水圈17.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地球圈层结构中的外部圈层B.包括软流层、上地幔顶部、地壳C.地震波(包括纵波、横波)都能通过D.陆地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18.地球上若没有A层,下列现象就不会出现的是( )①极光②风雨云雾③流星现象④生命物质⑤昼夜现象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夏至日北京时间12:40,25ºN以南的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地太阳与头顶的夹角达到该日的最小值。完成19—20题。7\n19.此时太阳悬挂在该地的天空上A.正南B.正北C.正东D.正西20.该校所在的地理位置是A.(125°E,20°N)B.(110°E,24°N)C.(125°E,24°N)D.(110°E,20°N)二、综合题21.太阳是地面能量的源泉,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引起了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和春夏秋冬的循环变化,下表是海平面上太阳辐射日总量(×4.2焦/厘米2·日),据表内容分析、回答问题。(10分)节气纬度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小计90°NOO 7831093777OOO265360°N14745382199481444514851387340°N4386969241007915685435325542520°N70185593895092984269561565250°89191085l802842897883856693220°S9848566715766638449731014658l40°S9706984213044246909581074553960°S863457143481324528511061400790°S827O00OO81311662806小计58214925】555257745496485557566162 (1)在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2)90°N从秋分到春分太阳辐射量为0,原因 ;(3)导致90°N在夏至日较90°S在冬至日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A.日地距离 B.太阳高度角 C.日照时间 D.公转速度(4)综合来看,此表中反应的影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有 。22.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回答问题。7\n(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日前后。(2)L线是 (晨、昏)线,A点地方时为 时。(3)如果C点经度为0°,那么B点经度是 ,此时北京是(昼、夜)。7\n2022年秋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BDDB6~10、CACAC11~15、BADCB16~20、BCBBD二、综合题。21.(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2)该地处于极夜。(3)A。(4)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纬度、季节(任意两点即可)。22.(1)夏至(6月22日)。(2)晨线,6点。(3)30°E,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