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0月份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①区域经济一体化②经济全球化③世界政治多极化④地缘合作与冲突并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1读图1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4-6题。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①M城市代表上海②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③N城市代表武汉④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A.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④3.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留的正确叙述是①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②经济最发达的是b经济带③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④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4.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尧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①劳动成本②土地成本③科技成本④原料成本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7—10题:5、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地区的自然带分别为:()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温热带落叶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7-\n6、西气东输工程管道线与下列哪一组铁路相交:()A、湘黔线、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B、包兰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C、京包线、京哈线、京九线、京沪线D、兰新线、陇海线、浙赣线、京广线7、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A、促进东部地区改变能源结构B、促进东部地区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C、有效改善大气环境D、有利于带动东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8、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A、沿线地区的再就业问题B、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C、东、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D、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9.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是A.乌鲁木齐、西安、郑州 B.成都、武汉、南昌C.沈阳、太原、西安 D.昆明、长沙、福州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制造商之一——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在北京建立分部。据此回答10—11题。10.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其主要因素是A.知识与技术B.市场C.交通D.生产协作11.微软仅用了20年时间完成了汽车行业、钢铁工业近百年的财富积累,其主要原因A.管理优势B.经营优势C.知识与技术D.市场优势12.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的界限一定是明显的B.区域内部具有差异性C.区域之间是彼此独立的D.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13.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A.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D.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14.重庆市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A.东部经济地带B.中部经济地带C.西部经济地带D.过渡性经济地带15、下列区域中有明显界线的是:()A、行政区域B、文化区域C、植被区域D、气候区-7-\n读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16-18题。16、该省可能是:()A、甘肃省B、广西省C、台湾省D、云南省17、给该省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泥石流C、沙尘暴D、地震18、该省著名的树木是:()A、银杏树B、樟树C、橡胶树D、红松树19、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0、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21、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22.下列土地类型中属于湿地的是①湖泊②麦田③沙漠④沼泽-7-\n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3.过去洞庭湖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①泥沙淤积②周边地区灌溉用水过量③人工围垦④气候干旱,蒸发旺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4、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A、调节气候B、美化环境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D、保护生物多样性25.田纳西河及其支流进行梯级开发的优势条件是:A.流域内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B.流域内各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C.流域内人口稀少,便于建水电站D.水电人才密集26.长江和田纳西河的共同点为:A.河流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水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C.流域内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D.都实现了梯级开发,实现了对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27.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注重了:A.以种植业为主B.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农业C.以水产养殖为主D.以副业为主28、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是:()A、阿根廷B、澳大利亚C、法国D、美国29、鲁尔区的钢铁公司把高炉建到荷兰的海边,其原因是A、荷兰海边有丰富的煤矿资源B、荷兰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荷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D、为了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进口的铁矿石30、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森林火灾面积B.土地干旱程度C.洪峰流量D.植物病虫害程度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我国西电东输略图,回答:(14分)-7-\n(1)我国常规能源丰富,但分布不均。煤炭主要分布在地区,水能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分布在、中南、西北地区。(2)A线工程是将内蒙古、、陕西等省区的火电送到地区;B线工程是将地区的(能源名称)输往沪宁杭地区;C线工程是将流域的水力资源输往三角洲地区。(每空1分)(3)图中三线目的地大量输入能源的共同原因是。(4)A、B、C工程的实施,对能源的输入地的积极意义是;对能源的输出地的积极意义是。(每空2分)32、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空1分)(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2)A处的天然植被,B处的天然植被是,C处的天然植被是。(3)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决定的条件。(4)合理开发利用B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5)无论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的畜牧业都为当地居民供应____________等禽畜产品,其生产布局主要受____________因素影响。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7-\n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能源资源使得它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在本国以致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材料二: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作为能源大省,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山西省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材料三:图是山西省主要煤矿分布图(煤矿用○表示)。(1)写出图中字母A、B代表的煤矿名称。AB。(2)与德国的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正在进行工程。(3)除了自然条件外,山西省比德国欠缺的区位优势还有、等。(每空2分)(4)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借鉴德国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你认为山西省应该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4分)。-7-\n高二地理10月考试答案1—5ACBBD6—10BCCDB11—15CDACA16—20CDBCB21—25DCCCB36—30CBDDC31、(1)华北(北方)西南(2)山西京津唐三峡珠江珠江(3)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的消费量很大,但能源资源短缺(4)为输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证,同时能减轻输入地的大气污染,并能减轻部分铁路运输的负担促进输出地的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32(1)自西向东减少(2)森林草原荒漠和荒漠草原(3)从沿海到内陆(或经度)海陆位置水分(4)退耕还林还草合理载蓄量(6)牛、羊水源33.(1)大同平朔(2)水资源引黄入晋(3)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4)主要思路:①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②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③增加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④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提示】回答第(3)小题时要注意根据题意要求,围绕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来回答。回答第(4)小题时应注意结合鲁尔区综合整治的具体措施来回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