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宇航员航天服的聚酯纤维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煤的主要成分为单质碳、苯、二甲苯等,可通过煤的干馏将它们分离C.PM2.5是指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D.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中放入生石灰 2.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NOB.NO2C.SiO2D.A12O3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位素,它们的性质基本相同B.MgCO3可以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C.在pH=1的溶液中,NH4+、K+、ClO﹣、Cl﹣可以大量共存D.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4.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M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C.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D.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 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1•L﹣1B.标准状况下,22.4L水所含的分子数为NAC.常温常压下NO2和N2O4混合气体22.4L,其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D.常温下,4gCH4含有NA个C﹣H共价键 6.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采用装置①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B.装置②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23-\nC.装置③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7.下列有关离子组的评价及相关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离子组评价及离子方程式AH+、Fe2+、N、Cl﹣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反应:2Fe2++2H+═2Fe3++H2↑BNa+、K+、HC、OH﹣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反应:HC+OH﹣═H2O+CO2↑CCa2+、N、C、Cl﹣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DNa+、N、S、Cl﹣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A.AB.BC.CD.D 8.X、Y、Z、W是短周期元素,X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总数的;Z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W原子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O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粘在试管内壁上的Z可以用YZ2洗涤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WD.X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常用来做半导体材料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铁粉加入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必有铁B.饱和FeCl3溶液在20℃时呈现棕黄色,100℃呈现红褐色,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C.在=10﹣12.溶液中Na+、I﹣、NO3﹣、SO42﹣能大量共存D.在原电池装置中,电子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经溶液或盐桥回到负极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AlCl3溶液、Na2SO3溶液蒸干并灼烧可分期得到A12O3、Na2SO3B.在溶液的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有的可能增大,有的可能减小,有的可能不变C.Ksp(BaSO4)=1.08×10﹣10,Ksp(BaCO3)=8.1×10﹣9,则沉淀BaSO4不可能转化为BaCO3D.0.1mo1•L﹣1CH3COOH溶液在稀释过程中将变小 11.一定温度下将1molA和2molB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并达到平衡.C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I所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II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3-\nA.达到平衡后,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C的体积分数增大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7.36C.一段时间后,若气体的密度不变,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D.在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El和E2均减小 12.下列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解释或结论A向某溶液中持续通入CO2,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通至过量,沉淀不溶解,证明存在[Al(OH)4]Al(OH)3不溶于碳酸B将SO2通入紫色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SO2具有还原性C用蒸馏法将溶解在CCl4中的碘分离出来碘易升华,先分离出D向Fe(NO3)2溶液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溶液变黄色氧化性:H2O2>Fe3+A.AB.BC.CD.D 13.某小组进行电化学研究,甲同学设计如右图的装置图,乙同学利用甲的装置和桌面其他的药品与材料,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使甲同学的正极变成负极B.设计一个新的原电池C.在碳电极上镀锌D.使锌电极受到保护 14.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B.Na2O2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供氧剂C.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可用作食品的膨松剂D.Na2SO4浓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可用于杀菌、消毒 15.在Na2O2与CO2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23-\nB.1molNa2O2参加反应,有2mole﹣转移C.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D.CO2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以干燥C12,也能干燥SO2B.SO2具有漂白性,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光纤主要成分是SiO2,具有导电性D.使用漂白液时,为了增强漂白效果,可以向漂白液中加入浓盐酸 17.已知甲、乙、丙、X是4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如图.则甲和X不可能是( )A.甲:Fe、X:Cl2B.甲:SO2、X:NaOH溶液C.甲:C、X:O2D.甲:AlCl3溶液、X:NaOH溶液 18.以下方法可用于工业冶炼金属的是( )A.电解熔融AlCl3获取金属铝B.电解MgCl2溶液获取金属镁C.用CO还原铁矿石来获取金属铁D.电解饱和食盐水来获取金属钠 19.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1;HCl(aq)与NaOH(aq)中和反应的△H=﹣55.6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43.5kJ•mol﹣1B.﹣43.5kJ•mol﹣1C.﹣67.7kJ•mol﹣1D.+67.7kJ•mol﹣1 20.向100mLpH=0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中投入3.84g铜粉,微热使反应充分完成后,生成NO气体448mL(标准状况).则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含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8mol•L﹣1B.0.4mol•L﹣1C.0.08mol•L﹣1D.0.04mol•L﹣1 二、简答题.2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填序号).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B.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C.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D.在50mL量筒中配制0.1000mo1•L﹣1碳酸钠溶液E.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F.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G.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22.溴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纤维、塑料阻燃剂等,回答下列问题:-23-\n(1)海水提溴过程中,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 (填写对应物质化学式),将其中的Br﹣氧化,再用空气吹出溴;然后用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吸收溴,溴歧化为Br﹣和BrO3﹣,其离子方程式为 ;(2)溴与氯能以共价键结合形成BrCl.BrCl分子中, (填写元素符号)显正电性.BrCl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在一定温度下的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2和3molH2,发生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H=﹣akJ.mol﹣1(a>0),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A.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molH2,同时生成0.4molH2OD.反应中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且保持不变(2)从0min到10min,v(H2)= ;(3)下列措施中能使增大的是 (填序号);A.升高温度B.恒温恒容下充入He(g)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D.恒温恒容再充入2molCO2和3molH2(4)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使该反应K=l,则可以改变以下 (填序号)条件.A.增大压强B.增大反应物浓度C.降低温度D.升高温度E.加入催化剂. 24.氰化钠(NaCN),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易潮解,应用于合成、电镀、冶金、药物等多个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1)氰化钠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 .碳的化合价为 价,据此推测,氰化钠中碳可能表现的性质是 (填序号);a.只具有氧化性b.只具有还原性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方程式为:2Na+2C+2NH3═2NaCN+3H2↑该反应的还原剂为: (填化学式),当反应得到24.5g氰化钠时,转移电子数为 ,同时产生标况下氢气 L;(2)氰化钠遇水时极易与水反应,产生一种具有挥发性的可燃物,最终所得溶液呈强碱性(强于同条件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配制氰化钠溶液的方法是 (填序号);-23-\na.在通风橱中,直接将其溶解于水b.在通风橱中,先将其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再稀释到相应浓度c.在通风橱中,边通CO2边将其溶解于水25℃时向等体积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pH=10的氰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同浓度的稀盐酸至pH=9,消耗盐酸的体积前者 后者(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氰化钠可以与很多金属形成络合物,因此工业上采用氰化法提炼金:用稀的氰化钠溶液处理粉碎了的金矿石,通入空气,使金矿石中的金粒溶解,生成能溶于水的络合物Na[Au(CN)2],其反应方程式为:4Au+8NaCN+2H2O+O2═4Na[Au(CN)2]+4NaH,Na[Au(CN)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Au(CN)2]═Na++[Au(CN)2]﹣然后再用锌从溶液中把金置换出来,锌转化为Na2[Zn(CN)4].据此,请写出在空气中用氰化钠溶液提取金的电极反应式:正极: ;负极: ;(4)含氰化钠的废水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或通入) (填常用试剂名称)处理,使CN﹣转变为无危害的气体.若人不慎氰化钠中毒,可用Na2S2O3缓解,二者反应得到两种含硫元素的离子,其中一种遇到Fe3+可变为血红色.写出解毒原理相关离子方程式 . -23-\n2022-2022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宇航员航天服的聚酯纤维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煤的主要成分为单质碳、苯、二甲苯等,可通过煤的干馏将它们分离C.PM2.5是指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D.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中放入生石灰考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分析:A.聚酯纤维为有机高分子材料;B.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不含苯和二甲苯等;C.胶体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D.生石灰有干燥的作用.解答:解:A.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属于有机物,不是无机材料,故A正确;B.煤不含苯和二甲苯,是煤通过干馏才生成的苯和二甲苯,故B错误;C.胶体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直径大于100nm,则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不是胶体,故C错误;D.生石灰有干燥的作用,不能防止油脂的氧化变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处理,明确常见的污染物及资源的综合应用即可解答,注意PM2.5与胶体的关系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NOB.NO2C.SiO2D.A12O3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中心原子化合价不变,溶于水一般生成酸的氧化物.解答:解:A.NO虽然是氧化物,但难溶于水,且与碱不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NO2虽然是氧化物,但NO2与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2NO2+2NaOH═NaNO2+NaNO3+H2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故C正确;D.A12O3与酸、碱都能反应,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物的概念,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然后再根据氧化物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题目难度不大.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位素,它们的性质基本相同B.MgCO3可以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23-\nC.在pH=1的溶液中,NH4+、K+、ClO﹣、Cl﹣可以大量共存D.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盐类水解的应用;离子共存问题;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B.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利用影响铁离子水解的平衡移动因素角度分析;C.pH为1的溶液为强酸溶液,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明矾净水是氢氧化铝净水,漂白粉的净水原理是生成的次氯酸的氧化性导致的.解答:解:A.16O2与18O2是氧元素形成的结构相同的单质,为同一物质,故A错误;B.Fe3+水解溶液显酸性,Fe3++3H2O⇌Fe(OH)3+3H+,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碳酸镁,水解吸热,加热搅拌的条件促进水解,碳酸镁和氢离子反应,使三价铁离子的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三价铁离子变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同时实现将杂质转化为纯净物,所以应选用MgCO3,故B正确;C.pH为1的溶液为强酸溶液,在酸性条件下,ClO﹣与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明矾净水是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具有净水作用,漂白粉的净水原理是次氯酸的氧化性而具有的净水作用,原理不一样,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除杂、离子的共存问题、明矾净水等,明确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的离子的性质、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M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C.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D.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部分的结构和元素位置可知:金属M为Al,X为Si,Y为N,Z为O.A、同周期自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根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分析;C、根据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分析;D、根据O原子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分析.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部分的结构和元素位置可知:金属M为Al,X为Si,Y为N,Z为O.A、同周期自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Al>S>O,故A正确;B、由于非金属性:N>Si,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2SiO3,故B错误;C、由于非金属性:O>Si,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SiH4,故C正确;-23-\nD、O原子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因此O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ⅥA族,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通过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部分的结构和元素位置推出元素种类,熟悉物质的性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1•L﹣1B.标准状况下,22.4L水所含的分子数为NAC.常温常压下NO2和N2O4混合气体22.4L,其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D.常温下,4gCH4含有NA个C﹣H共价键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溶液体积大于1L;B、标况下,水为液态;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D、求出甲烷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甲烷中含4molC﹣H键来分析.解答:解:A、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溶液体积大于1L,故Na+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mo1•L﹣1,故A错误;B、标况下,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故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能计算,则含有的原子总数不能计算,故C错误;D、4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25mol,而1mol甲烷中含4molC﹣H键,故0.25mol甲烷中含1molC﹣H键即NA个,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6.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采用装置①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B.装置②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装置③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考点:铜的电解精炼;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尾气处理装置.专题:电化学专题;氮族元素.分析:A、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上是金属锌、铁、镍、铜失电子的过程,阴极上是铜离子得电子的过程,根据其原理知识来回答;B、在原电池装置中,活泼金属做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23-\nC、氨气或氯化氢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处理时要防止倒吸;D、氨气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收集时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解答:解:A、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所以a是正极,c是阳极,d是阴极,电解精炼铜时,阳极c是粗铜,阴极d是精铜,电解质是含有铜离子的可溶性的盐,如硫酸铜溶液,故A错误;B、在锌、铜、硫酸原电池装置中,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活泼金属锌做负极,该金属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故B错误;C、氨气或氯化氢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处理时要防止倒吸,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和水是互不相溶的,和氨气也不相溶,该装置可以防止倒吸,故C正确;D、氨气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收集时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可以用水来吸收多余的氨气,但是要防止倒吸,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知识的考查题,和实验知识相结合增加了难度,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7.下列有关离子组的评价及相关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离子组评价及离子方程式AH+、Fe2+、N、Cl﹣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反应:2Fe2++2H+═2Fe3++H2↑BNa+、K+、HC、OH﹣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反应:HC+OH﹣═H2O+CO2↑CCa2+、N、C、Cl﹣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DNa+、N、S、Cl﹣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A.AB.BC.CD.D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亚铁离子,该评价正确,但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B、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该评价正确,但是离子方程式错误;C、钙离子能够与碳酸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该评价错误;D、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该评价正确.解答:解:A、NO3﹣在H+存在的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Fe2+,该评价正确,但是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4H+═3Fe3++2H2O+NO↑,故A错误;B、HCO3﹣、OH﹣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该评价正确,但是离子方程式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H2O+CO32﹣,故B错误;C、Ca2+、CO32﹣离子能够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该评价错误,故C错误;D、Na+、NH4+、SO42﹣、Cl﹣离子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该评价正确,故D正确;-23-\n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需要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4)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 8.X、Y、Z、W是短周期元素,X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总数的;Z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W原子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O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粘在试管内壁上的Z可以用YZ2洗涤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WD.X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常用来做半导体材料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X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应为Al,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总数的,应为C,Z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应为S,W原子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应为Na,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解答:解:X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应为Al,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总数的,应为C,Z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应为S,W原子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应为Na,A.Z为S,ZO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为硫酸,为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S易溶于CS2,故B正确;C.金属性Na>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碱性越强,故C错误;D.X为Al,是良好的金属导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根据原子结构明确元素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把握原子结构特点以及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铁粉加入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必有铁B.饱和FeCl3溶液在20℃时呈现棕黄色,100℃呈现红褐色,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C.在=10﹣12.溶液中Na+、I﹣、NO3﹣、SO42﹣能大量共存D.在原电池装置中,电子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经溶液或盐桥回到负极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离子共存问题.分析:A、氧化性Cu2+<Fe3+,铁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剩余固体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23-\nB、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水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水解,平衡正向进行;C、在=10﹣12.溶液中c(H+)c(OH﹣)=10﹣14,c(H+)=10﹣13mol/L,为碱性溶液,离子共存;D、原电池中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解答:解:A、氧化性Cu2+<Fe3+,铁加入溶液充分反应,若剩余固体则一定含铜,若铁不足剩余氯化铜,则不一定含铁,故A错误;B、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水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水解,平衡正向进行,饱和FeCl3溶液在20℃时呈现棕黄色,100℃呈现红褐色,是平衡移动的结果,故B错误;C、在=10﹣12.溶液中c(H+)c(OH﹣)=10﹣14,c(H+)=10﹣13mol/L,为碱性溶液,离子键不能发生反应,离子可以共存,故C正确;D、原电池中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是在外电路流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分析,离子共存的分析判断,主要是离子性质和原电池原理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AlCl3溶液、Na2SO3溶液蒸干并灼烧可分期得到A12O3、Na2SO3B.在溶液的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有的可能增大,有的可能减小,有的可能不变C.Ksp(BaSO4)=1.08×10﹣10,Ksp(BaCO3)=8.1×10﹣9,则沉淀BaSO4不可能转化为BaCO3D.0.1mo1•L﹣1CH3COOH溶液在稀释过程中将变小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应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分析:A、物质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该物质固体,如果是盐,说明该物质为难挥发性酸的盐,且该盐较稳定,受热不易发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B、酸溶液中稀释OH﹣离子浓度增大,碱溶液中稀释H+离子浓度增大,中性稀释溶液中OH﹣、H+离子浓度不变;C、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中,Qc=c(CO32﹣)•c(Ba2+)≥Ksp(BaCO3),开始转化为BaCO3;D、CH3COOH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促进电离,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CH3COOH的物质的量减少.解答:解:A、氯化铝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HCl,升高温度HCl易挥发,蒸干溶液得到的固体是氢氧化铝,灼烧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所以最终得到的固体是氧化铝,亚硫酸钠不稳定,受热易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钠,得到硫酸钠,故A错误;B、酸溶液中稀释时OH﹣离子浓度增大,碱溶液中稀释时H+离子浓度增大,中性溶液如NaCl溶液稀释时OH﹣、H+离子浓度不变,故B正确;C、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中,当Qc=c(CO32﹣)•c(Ba2+)≥Ksp(BaCO3),开始转化为BaCO3;所以BaSO4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BaCO3,故C错误;-23-\nD、CH3COOH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促进电离,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CH3COOH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稀释过程中将变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盐的水解知识的应用,和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沉淀之间的转化,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溶液稀释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综合性强,难度中等. 11.一定温度下将1molA和2molB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并达到平衡.C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I所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II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C的体积分数增大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7.36C.一段时间后,若气体的密度不变,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D.在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El和E2均减小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根据图象可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进行;B、该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K=,注意浓度必须是平衡时的浓度;C、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气体密度始终不变;D、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进行,C的体积分数增大,故A正确;B、A(g)+B(g)⇌C(g)+D(g),开始1mol2mol00反应0.9mol0.9mol0.9mol0.9mol平衡0.1mol1.1mol0.9mol0.9molK===7.36,故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气体密度始终不变,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E1和E2均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本题反应方程式的特征,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23-\n12.下列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解释或结论A向某溶液中持续通入CO2,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通至过量,沉淀不溶解,证明存在[Al(OH)4]Al(OH)3不溶于碳酸B将SO2通入紫色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SO2具有还原性C用蒸馏法将溶解在CCl4中的碘分离出来碘易升华,先分离出D向Fe(NO3)2溶液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溶液变黄色氧化性:H2O2>Fe3+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强碱,但不溶于碳酸盐溶液;B.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碘的熔点高于四氯化碳;D.硝酸也能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解答:解:A.偏铝酸根离子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化铝,说明氢氧化铝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B.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C.用蒸馏法能将溶解在CCl4中的碘分离出来,碘的熔点大于四氯化碳,所以四氯化碳先蒸馏得到,故C错误;D.硝酸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所以不能判断氧化性:H2O2>Fe3+,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间的反应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13.某小组进行电化学研究,甲同学设计如右图的装置图,乙同学利用甲的装置和桌面其他的药品与材料,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使甲同学的正极变成负极B.设计一个新的原电池C.在碳电极上镀锌D.使锌电极受到保护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装置甲是原电池,锌做负极,铜作正极,若将锌换成石墨,电解质换成硝酸银溶液时分析;B、将铝、石墨和硝酸银组成一个新的原电池;C、因为只有硫酸铜和硝酸银2种电解质溶液,并且铜离子和银离子的氧化性都比锌离子强,所以不可能析出锌;-23-\nD、将锌与铝组合形成原电池分析.解答:解:A、装置甲是原电池,锌做负极,铜作正极,若将锌换成石墨,电解质换成硝酸银溶液时,即铜变成负极,故A不选;B、将铝、石墨和硝酸银组成一个新的原电池,故B不选;C、因为只有硫酸铜和硝酸银2种电解质溶液,并且铜离子和银离子的氧化性都比锌离子强,所以不可能析出锌,故C选;D、将锌与铝组合形成原电池,锌作正极被保护,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分析应用,电极名称和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14.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B.Na2O2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供氧剂C.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可用作食品的膨松剂D.Na2SO4浓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可用于杀菌、消毒考点:氧化还原反应;钠的重要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分析:A.二氧化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和氯化锰,结合化合价变化判断;B.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作供氧剂;C.碳酸氢钠可与碱反应不生成二氧化碳;D.用于杀菌、消毒的溶液应使蛋白质变性.解答:解:A.二氧化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和氯化锰,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二氧化锰为氧化剂,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于潜水艇的氧气的来源,常用作供氧剂,故B正确;C.碳酸氢钠可作食品的膨松剂,原因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加热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D.用于杀菌、消毒的溶液应使蛋白质变性,Na2SO4浓溶液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碳酸氢钠、过氧化钠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 15.在Na2O2与CO2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B.1molNa2O2参加反应,有2mole﹣转移C.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D.CO2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该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和0价,所以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根据反应有2molNa2O2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1﹣0)=2mol,据此分析;C.过氧化钠中过氧根离子显﹣2价;D.CO2分子中只含有2个C=O极性键.-23-\n解答:解:A.该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和0价,所以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B.若有2molNa2O2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1﹣0)=2mol,则1molNa2O2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1mole﹣,故B错误;C.过氧化钠中过氧根离子显﹣2价,其电子式是,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故C正确;D.CO2分子中只含有2个C=O极性键,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以干燥C12,也能干燥SO2B.SO2具有漂白性,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光纤主要成分是SiO2,具有导电性D.使用漂白液时,为了增强漂白效果,可以向漂白液中加入浓盐酸考点:浓硫酸的性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硅和二氧化硅.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氯气、二氧化硫都不反应;B.依据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解答;C.二氧化硅为绝缘体;D.次氯酸根离子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氯气、二氧化硫都不反应,所以可以干燥氯气、二氧化硫,故A正确;B.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错误;C.二氧化硅为绝缘体,不导电,故C错误;D.使用漂白液时,漂白与酸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则增强漂白能力,应加入酸,但次氯酸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浓硫酸、二氧化硫、次氯酸钙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7.已知甲、乙、丙、X是4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如图.则甲和X不可能是( )A.甲:Fe、X:Cl2B.甲:SO2、X:NaOH溶液C.甲:C、X:O2D.甲:AlCl3溶液、X:NaOH溶液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无机物的推断.分析:A.甲:Fe,X:Cl2,则乙为FeCl3;B.甲:SO2、X:NaOH溶液,则乙为NaHSO3,丙为Na2SO3;C.甲:C、X:O2,则乙为CO,丙为CO2;D.若甲为AlCl3,X是NaOH,则乙为氢氧化铝,丙为NaAlO2.-23-\n解答:解:A.甲为Fe,X是Cl2,则乙为FeCl3,FeCl3与Cl2不能再反应,不符合题中转化关系,故A错误;B.甲:SO2、X:NaOH溶液,则乙为NaHSO3,丙为Na2SO3,Na2SO3与SO2反应生成NaHSO3,符合题中转化关系,故B正确;C.甲:C、X:O2,则乙为CO,丙为CO2,CO2与C反应生成CO,符合题中转化关系,故C正确;D.若甲为AlCl3,X是NaOH,则乙为氢氧化铝,丙为NaAlO2,NaAlO2与Al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符合题中转化关系,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关键是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题目难度中等. 18.以下方法可用于工业冶炼金属的是( )A.电解熔融AlCl3获取金属铝B.电解MgCl2溶液获取金属镁C.用CO还原铁矿石来获取金属铁D.电解饱和食盐水来获取金属钠考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金属的冶炼方法:电解法: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Al2O3)制得;热还原法: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热分解法:冶炼不活泼的金属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解答:解:A、工业上是电解熔融氧化铝获取金属铝,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电解MgCl2熔融物可以获取金属镁,电解氯化镁溶液得到的是氢氧化镁、氢气和氯气,故B错误;C、用CO还原铁矿石来获取金属铁是工业上炼铁的原理,属于还原法,故C正确;D、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的是氢氧化钠、氢气行业氯气,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冶炼金属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和原理,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采用相应的冶炼方法,难度不大. 19.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1;HCl(aq)与NaOH(aq)中和反应的△H=﹣55.6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43.5kJ•mol﹣1B.﹣43.5kJ•mol﹣1C.﹣67.7kJ•mol﹣1D.+67.7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分别写出两个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得到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电离方程式,同时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可得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反应热.解答: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CN(aq)+OH﹣(aq)═CN﹣(aq)+H2O(l)△H=﹣12.1kJ•mol﹣1…①H+(aq)+OH﹣(aq)═H2O(l)△H=﹣55.6kJ•mol﹣1…②-23-\nHCN电离方程式为,HCNH++CN﹣,用①﹣②可得HCN电离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N(aq)H+(aq)+CN﹣(aq)△H=﹣12.1kJ•mol﹣1﹣(﹣55.6kJ•mol﹣1)=+43.5kJ•mol﹣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本题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方法. 20.向100mLpH=0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中投入3.84g铜粉,微热使反应充分完成后,生成NO气体448mL(标准状况).则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含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8mol•L﹣1B.0.4mol•L﹣1C.0.08mol•L﹣1D.0.04mol•L﹣1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分析:pH=0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中c(H+)=1mol/L,n(H+)=0.1L×1mol/L=0.1mol,3.84g铜粉物质的量为=0.06mol,NO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3Cu+8H++2NO3﹣=3Cu2++2NO↑+3H2O可知,铜、H+过量,所以只可能是硝酸不足,可计算出硝酸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c(HNO3),再根据c(H+)=2c(H2SO4)+c(HNO3)计算硫酸的浓度.解答:解:pH=0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中c(H+)=1mol/L,n(H+)=0.1L×1mol/L=0.1mol,3.84g铜粉物质的量为=0.06mol,NO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3Cu+8H++2NO3﹣=3Cu2++2NO↑+3H2O可知,生成0.02molNO,需要铜0.03mol、H+为0.08mol,所以铜、H+过量,所以只可能是硝酸不足,硝酸完全反应,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n(HNO3)=n(NO)=0.02mol,c(HNO3)==0.2mol/L,原溶液中c(H+)=2c(H2SO4)+c(HNO3),即1mol/L=2c(H2SO4)+0.2mol/L,解得c(H2SO4)=0.4mol/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硝酸性质、混合物的计算等,难度中等,学生习惯用硝酸跟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容易忽视了硫酸电离出的H+造成错解,要重视离子方程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二、简答题.2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CG (填序号).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B.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C.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D.在50mL量筒中配制0.1000mo1•L﹣1碳酸钠溶液E.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F.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G.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B.中和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C.湿润的pH值试纸可以稀释碱液;D.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溶液,不能配制溶液;-23-\nE.玻璃中的SiO2与NaOH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Na2SiO3,会粘住瓶塞;F.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G.根据钠的性质分析,能和水、氧气反应.解答:解:A.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故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实验室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故A正确;B.中和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V(标准)偏大,可知C(待测)偏大,故B错误;C.湿润的pH值试纸可以稀释碱液,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根据减小,测定的溶液碱性减弱,测定值偏小,故C正确;D.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溶液,不能配制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用容量瓶,故D错误;E.玻璃中的SiO2与NaOH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Na2SiO3,会粘住瓶塞,所以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故E错误;F.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大,故F错误;G.钠性质很活泼,能和水、氧气反应,所以为防止钠燃烧,必须隔绝空气和水,一般用细沙覆盖灭火,故G正确.故选ACG.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基础实验操作,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22.溴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纤维、塑料阻燃剂等,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提溴过程中,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 Cl2 (填写对应物质化学式),将其中的Br﹣氧化,再用空气吹出溴;然后用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吸收溴,溴歧化为Br﹣和BrO3﹣,其离子方程式为 3Br2+6CO32﹣+3H2O═5Br﹣+BrO3﹣+6HCO3﹣ ;(2)溴与氯能以共价键结合形成BrCl.BrCl分子中, Br (填写元素符号)显正电性.BrCl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rCl+H2O═HCl+HBrO .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1)氧化剂氯气可将溴离子氧化,用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吸收溴,溴歧化为Br﹣和BrO3﹣,以此写离子反应;(2)BrCl中Cl的非金属性强,与水反应生成HCl、HBrO.解答:解:(1)海水提溴过程中,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Cl2,将其中的Br﹣氧化,再用空气吹出溴;然后用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吸收溴,溴歧化为Br﹣和BrO3﹣,其离子方程式为3Br2+6CO32﹣+3H2O═5Br﹣+BrO3﹣+6HCO3﹣,故答案为:Cl2;3Br2+6CO32﹣+3H2O═5Br﹣+BrO3﹣+6HCO3﹣;(2)BrCl中Cl的非金属性强,Cl显负电性,Br显正电习惯,与水反应生成HCl、HBrO,反应为BrCl+H2O═HCl+HBrO,故答案为:Br;BrCl+H2O═HCl+HBrO.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发生的反应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3.在一定温度下的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2和3molH2,发生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H=﹣akJ.mol﹣1(a>0),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B (填序号);-23-\nA.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molH2,同时生成0.4molH2OD.反应中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且保持不变(2)从0min到10min,v(H2)= 0.075mol•L﹣1•min﹣1 ;(3)下列措施中能使增大的是 CD (填序号);A.升高温度B.恒温恒容下充入He(g)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D.恒温恒容再充入2molCO2和3molH2(4)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0.20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使该反应K=l,则可以改变以下 D (填序号)条件.A.增大压强B.增大反应物浓度C.降低温度D.升高温度E.加入催化剂.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1)①平衡状态的标志可以两个方两去判断,一、是看正逆反应速是否相等,二是各组分的浓度和分数是否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可以抓住未平衡时是个变量,现在不变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了,来解决问题;(2)计算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结合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计算氢气的反应速率v=计算得到;(3)根据外界条件的改变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然后去分析分子和分母的变化情况;(4)用三行式来求平衡时的各组分浓度,然后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求解,要注意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是平衡浓度,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变平衡常数才变,到底如何变,还要看反应的热效应;解答:解:(1)①未平衡时是个变量,现在不变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了,A.未平衡CO2的体积分数是个变化的量,现在混合气体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已经平衡了,故A正确;B.未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个变化的量,现在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已经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molH2,向正方向,同时生成0.4molH2O,也向正方向,不能反映正逆反应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D.反应中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且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各自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C错误;故选AB;-23-\n(2)从0min到10min,v(CO2)==0.025mol/L•s,v(H2)=3v(CO2)=0.025mol/L•s×3=0.075mol/L•s,故答案为:0.075mol•L﹣1•min﹣1;(3)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比值减小,故A不选;B.恒温恒容下充入He(g),平衡不移动,故比值不变,故B不选;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正向移动,故比值变大,故选C;D.恒温恒容再充入2molCO2和3molH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比值变大,故选D;故答案为CD;(4)CO2(g)+3H2(g)⇌CH3OH(g)+H2O(g)初始(mol/L)11.500变化(mol/L)0.250.750.250.25平衡(mol/L)0.750.750.250.25所以K==0.20,而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只有通过改变温度来改变平衡常数,正反应量放热反应,降低温度,K值变大,故答案为:0.20;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学生要学会三行式在解题中的应用,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24.氰化钠(NaCN),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易潮解,应用于合成、电镀、冶金、药物等多个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1)氰化钠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 共价键、离子键 .碳的化合价为 +2 价,据此推测,氰化钠中碳可能表现的性质是 c (填序号);a.只具有氧化性b.只具有还原性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方程式为:2Na+2C+2NH3═2NaCN+3H2↑该反应的还原剂为: Na、C (填化学式),当反应得到24.5g氰化钠时,转移电子数为 1.5NA ,同时产生标况下氢气 16.8 L;(2)氰化钠遇水时极易与水反应,产生一种具有挥发性的可燃物,最终所得溶液呈强碱性(强于同条件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CN﹣+H2O⇌HCN+OH﹣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a+]>[CN﹣]>[OH﹣]>[H+] .配制氰化钠溶液的方法是 b (填序号);a.在通风橱中,直接将其溶解于水b.在通风橱中,先将其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再稀释到相应浓度c.在通风橱中,边通CO2边将其溶解于水25℃时向等体积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pH=10的氰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同浓度的稀盐酸至pH=9,消耗盐酸的体积前者 小于 后者(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氰化钠可以与很多金属形成络合物,因此工业上采用氰化法提炼金:用稀的氰化钠溶液处理粉碎了的金矿石,通入空气,使金矿石中的金粒溶解,生成能溶于水的络合物Na[Au(CN)2],其反应方程式为:4Au+8NaCN+2H2O+O2═4Na[Au(CN)2]+4NaH,Na[Au(CN)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Au(CN)2]═Na++[Au(CN)2]﹣-23-\n然后再用锌从溶液中把金置换出来,锌转化为Na2[Zn(CN)4].据此,请写出在空气中用氰化钠溶液提取金的电极反应式:正极: O2+2H2O+4e﹣═4OH﹣ ;负极: 4Au+8CN﹣﹣4e﹣═4[Au(CN)2]﹣ ;(4)含氰化钠的废水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或通入) 过氧化氢溶液(或氯气) (填常用试剂名称)处理,使CN﹣转变为无危害的气体.若人不慎氰化钠中毒,可用Na2S2O3缓解,二者反应得到两种含硫元素的离子,其中一种遇到Fe3+可变为血红色.写出解毒原理相关离子方程式 S2O32﹣+CN﹣═SCN﹣+SO3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1)NaCN中含离子键和C、N之间的共价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处于中间价态的微粒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处于最高价的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的具有还原性;2Na+2C+2NH3═2NaCN+3H2↑中,Na、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反应转移6e﹣;(2)氰化钠遇水时极易与水反应,最终所得溶液呈强碱性(强于同条件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则生成NaOH,NaCN水解显碱性,同时生成有毒的HCN;25℃时向等体积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pH=10的氰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同浓度的稀盐酸至pH=9,碱性溶液的pH降低,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增大,NaOH抑制水的电离,而NaCN促进水的电离,则NaOH中加酸要少些;(3)由4Au+8NaCN+2H2O+O2═4Na[Au(CN)2]+4NaH可知,A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4)含氰化钠的废水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氧化剂处理,使CN﹣转变为无危害的气体;氰化钠中毒,可用Na2S2O3缓解,二者反应得到两种含硫元素的离子,其中一种遇到Fe3+可变为血红色,即反应生成SCN﹣、SO32﹣.解答:解:(1)NaCN中含离子键和C、N之间的共价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NaCN中Na为+1价,N为﹣3价,则C为+2价;C元素处于中间价态的微粒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2Na+2C+2NH3═2NaCN+3H2↑中,Na、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还原剂为Na、C,该反应转移6e﹣,当反应得到24.5g氰化钠时,转移电子数为×3×NA=1.5NA,同时产生标况下氢气为××22.4L/mol=16.8L,故答案为:共价键、离子键;+2;c;Na、C;1.5NA;16.8;(2)氰化钠遇水时极易与水反应,最终所得溶液呈强碱性(强于同条件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离子反应为CN﹣+H2O⇌HCN+OH﹣,则生成NaOH,NaCN水解显碱性,则离子浓度为[Na+]>[CN﹣]>[OH﹣]>[H+],同时生成有毒的HCN,则配制氰化钠溶液的方法是在通风橱中,先将其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再稀释到相应浓度;25℃时向等体积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pH=10的氰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同浓度的稀盐酸至pH=9,碱性溶液的pH降低,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增大,NaOH抑制水的电离,而NaCN促进水的电离,则NaOH中加酸要少些,则消耗盐酸的体积前者小于后者,故答案为:CN﹣+H2O⇌HCN+OH﹣;[Na+]>[CN﹣]>[OH﹣]>[H+];b;小于;(3)由4Au+8NaCN+2H2O+O2═4Na[Au(CN)2]+4NaH可知,A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负极反应为4Au+8CN﹣﹣4e﹣═4[Au(CN)2]﹣,故答案为:O2+2H2O+4e﹣═4OH﹣;4Au+8CN﹣﹣4e﹣═4[Au(CN)2]﹣;-23-\n(4)含氰化钠的废水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或氯气)处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CN﹣转变为无危害的气体;氰化钠中毒,可用Na2S2O3缓解,二者反应得到两种含硫元素的离子,其中一种遇到Fe3+可变为血红色,即反应生成SCN﹣、SO32﹣,离子反应为S2O32﹣+CN﹣═SCN﹣+SO32﹣,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或氯气);S2O32﹣+CN﹣═SCN﹣+SO32﹣.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及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极反应等,把握相关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应用及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