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二中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多点“求异”思维江曾培 ①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季先生主张学术上要“求异存同”。 ②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讲的是“求同存异”,应当说,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作这样的强调是对的。只有“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如果反过来,“求异存同”,专“求”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就会把关系搞得很紧张,在国际有害于和平,在人际不利于和谐。不过,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像季先生所说,“求异存同”。因为,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否则,不过是雷同重复,谈不上有什么意义。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③“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里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现代学者胡适、章士钊等针对喜“同”恶“异”的现象,认为“同固欣然,异也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异”。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发展。 ④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艺创作的首要品质。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齐白石更告诫后人:“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艺术的根本方针,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键是要有众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众多不同声音的“家”在“鸣”,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声,只有“同”,没有“异”,也就不见什么“双百方针”了。 ⑤实际上,“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时下不少企业的产品生产,都喜欢用一个口号,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这里的“有”“优”“强”,就是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如此“求异”求变,正是当前时代创新精神的体现。-21-\n ⑥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莫泊桑说过:“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他强调这是“制造新生命的唯一法门”。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上。1.下列关于“求异存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应当“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B.只有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才需要“求异存同”,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以“异”求创新。 C.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 D.对学术研究来说,“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学界历来信奉“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有人喜“同”恶“异”,有人“好同而不禁异”,黄宗羲、胡适、章士钊等著名学者都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B.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因而更应“求异”,不能雷同重复。C.“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口号,强调的是“求异”“求变”的创新精神。 D.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发展求异思维,是“求异存同”、创新创造的不二法门。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季羡林在其《朗润琐言》中的不少论述与一般学者的看法很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说明季老学术上有主见,不人云亦云,他践行的是“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B.文艺创作贵在“脱窠臼,创新意”,因而一切模仿与借鉴都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没有任何价值意义。C.要实现文艺发展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这一“双百方针”,关键在于“求异”求新。D.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强调的是,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倡导活学活用、求异创新之风。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谮于帝者谮:说别人坏话,诬陷-21-\nB.旋复本官旋:不久C.兼判吏部铨铨:铨选,选拔任用官员D.前驺者潜知之潜:隐藏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C.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D.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2)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汴河曲①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其二)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释】①汴河:亦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8.李诗一、二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9.试比较两首诗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异同?(7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2)《阿房宫赋》是“赋”中名篇,杜牧借秦皇的悲剧,警告唐朝统治者,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3)庄子在《逍遥游》中表现宋荣子坦然面对世人的赞誉与非议的句子:“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n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强盗的苦恼 【日本】星新一黑社会的强盗们聚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窃计划。“真想痛痛快快地干它一桩震惊社会又成功无疑的大买卖呀!”一个歹徒异想天开地说,谁知这个集团的首领竟接着他的话爽然应允道:“说得对!我也一直这么盘算着,现在想出了些眉目,大伙准备一下吧,我要干活了。”这一番话让强盗们吃惊不浅,大家争先恐后地问道:“究竟怎么干呢?”“干咱们这一行的,大家都把行动时间选在夜里,但由于四周太安静,下手时难免惹人注目。这次我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地搞它一家伙……”“有道理,您到底不愧是咱们的头儿,想出的主意总是高人一招。不过,如何下手呢?”“光天化日之下,持枪闯进银行抢劫!”首领的话恍若呓语,啰喽们不禁大失所望。“别开玩笑啦!简直不着边际。照你说的去干,恐怕还没跨进银行的大门,就被抓去蹲牢房了。”“蠢货,你们的脑子里怎么总少根筋。好了,听我来说个端详……现在我们编写了一个电视剧脚本,送给银行附近的交通警察,然后大家装扮成电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到银行去拍摄一个袭击银行的场面,这样银行方面毫无防备,必定给打个措手不及,到时候,大家只管动手抢钱,即使万不得已开了枪,警察也会无动于衷,只当作剧情所需而特意安排的音响效果呢,最后,大家听我的命令,一起撤退……”首领的话音未落,啰喽们早已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只见一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高见,太棒了!妙不可言!”“这下可以过大瘾了,伙计们,快着手干起来吧!”强盗们弄来一辆面包车,在车身上写下“电视剧摄制组”的字样,不一会儿,电视摄影机也找来了,自然无需准备胶卷。待脚本印刷完毕,啰喽们将自己精心地装扮起来。有的扮做穷凶极恶的打手,有的扮成维持群众秩序的工作人员,最后一切准备就绪,首领一声令下,这个精心策划的计谋便开始付诸实行。强盗们把车开到银行门口,握着手枪刚刚走出车门,在附近执勤的交通警察果然都围上来询问。一个强盗赶忙给他们送上几份电视剧脚本,并说明缘由,很好,他们就心领神会不再追问了。万事如意!没想到事情一开头便如此顺利,强盗们精神十足,相继冲进银行,大声喝道:“银行的诸君,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赶快把钱交出来!谁敢乱动,马上要他的小命!”谁知,计划到此就乱了阵脚,发生了意外。一个门卫突然嬉皮笑脸地凑上前来,打破了这里的紧张气氛。“先生们,我可以帮忙吗?你们来拍电视,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上司真有意思,这种事也不先通知一下,好让职员们准备一下。要知道宣传工作是何等地重要啊,可他们……”另一位青年顾客也挤上前来热心地说道:“我是作家。你们刚才的那句台词不太适合,什么‘银行的诸君’,简直像在发表竞选演说。另外,‘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说法也欠含蓄,一下就把底亮给观众了。脚本是谁写的?下次让我来帮你们的忙。”他拿出名片,絮絮叨叨地纠缠不休,强盗们好不容易才摆脱他们来到窗口,在那里工作的一位姑娘慌忙站立起身来说:“什么时候播放呀?请签名留念,我也能上镜头吗?等等,让我再化妆一下……”银行的女职员们纷纷离座,朝这边拥了过来,“嗳,把我们也拍进镜头吧,我们都是电视迷,挺在行的,不用排练啦!”对这乱哄哄的场面,一个强盗不耐烦了,他忍不住扯起嗓子叫起来:“够了!这不是演戏,弟兄们,来真格的!”接着他扣动了扳机,子弹呼啸着飞向天花板,击碎了照明灯。然而此举也并未奏效,一个男孩儿挤过来说:“呵,真够劲!简直跟真的一样。”另一个人接上话又说道:“大概天花板内的电灯里预先装进了火药,然后让它爆炸的吧,要是不知情的人,倒还真给唬住了呢!”这时,这家银行的行长露面了。-21-\n“喂,先生们。你们能否再加上一个枪击玻璃的镜头!那是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倘从侧面为我们作宣传,将会提高顾客对本行的信赖……”说着,递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 “先生,让我们来扮演不屈服于强盗的威胁,饮弹而亡的光荣角色吧,拜托了!”男职员们也围拢过来请求着。强盗们无奈,只好百般解释,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把他们的话当真。甚至连那个最初帮助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苦苦哀求道:“让我们来扮演捉拿强盗的警察吧,这样或许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更扣人心弦。先生,您知道,如果我们还在家乡的父母能在电视荧幕上看到自己的孩子,该有多么高兴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早已难以收场,强盗首领站出来,愤愤地大声吼道:“大家听着,今天暂停拍摄,回去修订脚本,改日再来重拍!”强盗们狼狈地撤出现场,一个个牢骚满腹。“再也想不到会弄出这么个结局来,当今社会准出毛病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无法无天的人!”(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强盗首领计划“反其道而行之”,“出人们意料之外”地展开行动,这一安排不仅表现了他的精明能干,还为下文人们果然信以为真后的言行作了铺垫。B.作品中银行行长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作为报酬递给强盗,是希望他们把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击碎来为银行做宣传,提高顾客对银行的信赖C.作品主要采用人物对话的叙述方式,详尽地叙述了强盗们由计划抢劫到实施抢劫的整个过程,对于情节发展中不同人物的描写,虽寥寥数语,却极具画面感。D.面对银行里乱哄哄的场面,强盗们很是气愤却无计可施,还要被动应对人们各种稀奇古怪的言行,抢劫行动无法展开,于是强盗首领决定改期。E。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滑稽荒诞的情节不仅起到了博人一笑的作用,还对荒诞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批判。(2)小说中的交通警察、门卫、顾客、职员等作为群体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在开头部分详细地交代了强盗们完美的行窃计划,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4)“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人意料”是微型小说三要素,请从中任选两个要素,联系文本,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剑胆琴心蒋百里蒋百里,浙江省海宁人,自幼家贫,为人至孝,曾有割臂疗母之举,联系到执掌保定军校之时的愤而自戕,其壮怀激烈可见一斑。自幼聪慧过人,为学以博洽著称,深得同乡名儒与父母官赏识,得以进学成为秀才。后入浙江求是书院,因涉及反清言论,被迫赴日留学。-21-\n蒋百里自幼生长于海宁,钱塘江潮每每鼓荡而过,气吞山河,沛然莫之能御,少年时代的蒋百里一定对此记忆深刻,以致日后留学东瀛时期,创办《浙江潮》,在其主拟之发刊词中对此再三致意。这一唐宋以来文人骚客笔下的惊世奇观,隐隐中似已深深印入浙人蒋百里的心魄。甲午中日之战中国惨败,帝国的创深痛巨,演化为少年蒋百里的沉痛记忆,常手捧《普天忠愤集》,读至伤心处,放声痛哭,泪如雨下,立誓为国效命,掀起学习外国的雄心。留学日本期间,因目睹国家贫弱,蒋百里设法进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与蔡锷、张孝准等人先后同学,因志行坚卓,学业优异,毕业时名列前茅。后归国效力,不久又远赴德国学习陆军,扬名异国,深受德方军事统帅击赏。经过在当时陆军强国日本、德国十余年的磨练,蒋百里已经成为一位视野开阔、素养超群的杰出军官。民国肇建,蒋百里投身军队建设,出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作育英才无数。1916年袁世凯甘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置共和于不顾,公然称帝,蒋百里与梁启超蔡锷师徒奋而讨袁,作为反袁势力的骨干,对护国运动的成功居功至伟。北伐后襄助唐生智实现蒋氏心目中的“新湘军”,多所筹划,只是由于当政者未从善如流,一一化为泡影。助唐生智起兵反对蒋介石失利之后,蒋百里受牵连入狱,只是由于其保定系领袖的角色,俨然一身系天下保定系之向背,所以才被蒋介石豁免,仅幽禁其数年。壮志满怀的蒋百里,在华年消逝之余,以抄佛经度日。一心以国家总参谋长自期的蒋百里,出狱后自号“澹宁”,内心之郁结可想而知。不过,剑胆琴心所萃,作为军人的蒋百里,其以身许国的热情犹如一座沉积已久的火山。一旦日寇的全面侵华来临,蒋百里便一跃而起,以往的个人恩怨早已置身事外。早在上一世纪20年代,蒋百里就预言,中日必有一战,日本必取速战速决战略,中国则应取持久消耗战略。两军将在自北平至广州一线以西的山岳地区长期拉锯。自华北形势危急以来,蒋百里以其对日本之深入了解,全力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国家抗战战略建言无数,在在皆堪称金玉良言,既切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其所著《国防论》云: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要‘拖’,一直‘拖’到东西战争合流(他预见世界大战必将爆发),我们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已。”此书为国共两党军政领袖公认为战略巨作,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指示郭化若对其进行研读。与此同时,蒋氏还就日本之国民性与国情做深入研究,所著《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发行数十万册,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激情,大大摧折了日寇之锐气。蒋百里在1938年前后发表近百次公开演说,为全国各界分析时势,揭露日寇之外强中干,不少演说脍炙人口。蒋百里晚年,临危受命,代蒋介石主持陆军大学事务,在竭尽心力之后,于赴任途中病逝。病逝当天,还在为陆军大学的未来殚精竭虑。噩耗传来,一时举国悲痛,然而其著作与精神却永存霄壤。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妄图挑起钓鱼岛争端,吾国上下群情激奋,只是热情有余,知性与认识似乎略显不足。蒋百里作为近代中国“知日派”的佼佼者,于抗战前后对日本之国民性与政治军事情势有极为精到之剖析,风雨如晦的当年,这些建言与分析大大鼓舞了抗战军民的斗志。如今展卷读来,依然不得不佩服其目光之敏锐与文字之精当。因着一颗敏锐而坚强的心灵,蒋百里宛若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每一个有心人都可以在他的著述与风范中收获感动。蒋百里,作为清末民初横空出世的先贤,必将在中国未来的历史隧道中发出格外动人的声光!2022年6月27日晚于北京观海楼(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蒋百里是中国现代史上难得的军事教育家,先后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的校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B.气吞山河的钱塘江潮深深的印入了少年蒋百里的心魄,对他的性格、情怀、思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和命运变迁。C.因其性格、兴趣的原因,蒋百里凭借其对日本的了解,对中日关系走向包括对中国抗战的预测等不太注重局部细致的分析,而重在战略上的认知和判断。-21-\nD.蒋介石后来重用当初助唐生智起兵反对自己的蒋百里,是因为蒋百里在保定系将领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也是因为蒋百里有着以身许国的剑胆琴心和世人公认的杰出的对日战略才华。E.文章着重介绍蒋百里在上个世纪因判断中日必有一战而于抗战前后对日本之国民性与政治军事情势进行极为精到之剖析的事迹,意在含蓄批评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妄图挑起钓鱼岛争端之际,吾国上下热情有余,知性与认识不足的盲目。(2)蒋百里哪些人生经历、事件促成了他成为抗战时的历史功勋?(6分)(3)文末说“蒋百里必将在中国未来的历史隧道中发出格外动人的声光”,蒋百里会在哪些方面给中国未来带来“声光”?试结合全文分析。(6分)(4)早在上一世纪20年代,蒋百里就预言,中日必有一战,日本必取速战速决战略,中国则应取持久消耗战略。两军将在自北平至广州一线以西的山岳地区长期拉锯。以及后来他说“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请谈谈你对蒋百里这一观点的看法,并阐明你的理由,要求有独到见解,有条理。(8分)第II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在反“扫荡”战役中,苏中军民在新四军军部的统一指挥下,多点开花,密切配合,使敌人______________,对粉碎敌之“扫荡”起到决定性作用。②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网上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等新的金融模式,面对新的金融发展形势,《巴塞尔III》所确立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显得有些______________。③国民党内部山头林立,王金平掌管的立法院亦不作为,民进党利用青年学生处处作梗,任期尚由两年的马英九很想留下彪炳青史的政绩,如今不仅乏善可陈,倒显出______________的窘境。A.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左支右绌B.顾此失彼捉襟见肘左支右绌C.左支右绌捉襟见肘顾此失彼D.顾此失彼左支右绌捉襟见肘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面对扑朔迷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深层次矛盾显现的情况,我们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陆续出台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和稳定市场等一系列定向调控举措,效应不断显现。B.昨晚,湖南大剧院歌声激昂,音乐磅礴,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演艺集团主办的湖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黄河颂》交响合唱音乐会在这里进行。C.这部电视剧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D.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5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21-\n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20年前,九寨沟人的生活情态第一次留在了电视影像之中。20年后,九寨沟人没有想到,他们家乡的美景会引来这么多客人。他们也没有料到,_____________,这些惊奇最终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么多未曾想过的改变。1992年,九寨沟成为世界自然遗产。1998年,更因为这群深居简出的藏族人,连同这里众多的珍稀动、植物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A.世界竟可以带给家园这么多的惊奇B.这些客人带来了这么多的惊奇C.家园竟可以带给世界这么多的惊奇D.许多惊奇由他们的家园呈现给了世界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思维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如同数学上的公理一样,虽然难以证明,但却是人类长期思维实践的正确反映,这就是“逻辑规律”。①_______________。“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不能中途偷换概念,改变话题。“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②_______________,肯定一个,就必须否定另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正如奥运会比赛,在同一个项目上,一个人③_______________,又没有获得金牌。“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假的。比如不能说“这只羊不是动物”这句话是假的,又说“这只羊是动物”这句话也是假的。17.下面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说明:图案黑色的部分实际上是红色)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前任美国能源部长的朱棣文,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为即将进入社会的学子提出了以下四条忠告:第一,当你取得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帮助过你的人;第二,在未来的人生中,培养一种慷慨大方的精神;第三、当你开始生活的新阶段时,请跟随你的爱好;第四,当你白发苍苍、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你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请就朱棣文的四条忠告,选择某一条中的一个关键词语,以“说________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座位号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密—–—–—–—–—–—–—–—–封—–—–—–—–—–—–—–—–线—–—–—–—–—–——株洲市二中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答题卡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7分)-21-\n题号123456131415答案表达题7、翻译(1)(5分)(2)(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4分)、9(7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2),。(3),。三、四、文学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我选做三、四、(1)(5分)()()-21-\n(2)(6分)(3)(6分)(4)(8分)五、语言运用16(5分)①②③17(6分)、六、写作(60分)株洲市二中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1-\n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多点“求异”思维江曾培 ①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季先生主张学术上要“求异存同”。 ②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讲的是“求同存异”,应当说,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作这样的强调是对的。只有“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如果反过来,“求异存同”,专“求”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就会把关系搞得很紧张,在国际有害于和平,在人际不利于和谐。不过,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像季先生所说,“求异存同”。因为,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否则,不过是雷同重复,谈不上有什么意义。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③“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里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现代学者胡适、章士钊等针对喜“同”恶“异”的现象,认为“同固欣然,异也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异”。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发展。 ④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艺创作的首要品质。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齐白石更告诫后人:“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艺术的根本方针,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键是要有众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众多不同声音的“家”在“鸣”,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声,只有“同”,没有“异”,也就不见什么“双百方针”了。 ⑤实际上,“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时下不少企业的产品生产,都喜欢用一个口号,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这里的“有”“优”“强”,就是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如此“求异”求变,正是当前时代创新精神的体现。 ⑥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莫泊桑说过:“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他强调这是“制造新生命的唯一法门”。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上。1.下列关于“求异存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应当“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B.只有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才需要“求异存同”,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以“异”求创新。-21-\n C.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 D.对学术研究来说,“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学界历来信奉“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有人喜“同”恶“异”,有人“好同而不禁异”,黄宗羲、胡适、章士钊等著名学者都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B.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因而更应“求异”,不能雷同重复。C.“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口号,强调的是“求异”“求变”的创新精神。 D.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发展求异思维,是“求异存同”、创新创造的不二法门。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季羡林在其《朗润琐言》中的不少论述与一般学者的看法很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说明季老学术上有主见,不人云亦云,他践行的是“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B.文艺创作贵在“脱窠臼,创新意”,因而一切模仿与借鉴都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没有任何价值意义。C.要实现文艺发展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这一“双百方针”,关键在于“求异”求新。D.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强调的是,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倡导活学活用、求异创新之风。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1.【答案】D【解析】A答非所问,本应谈“求异存同”,却大谈“求同存异”。B说法绝对,作者认为,“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C理解片面,选项中只谈“求异”的意义,忽略了“存同”的前提。2.【答案】A【解析】说法绝对。文中说,“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而且,喜“同”恶“异”并非“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3.【答案】B【解析】说法绝对。文艺创作中并不排除适当的“模仿”与“借鉴”,只是不提倡“陈陈相因”“雷同重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21-\n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谮于帝者谮:说别人坏话,诬陷B.旋复本官旋:不久C.兼判吏部铨铨:铨选,选拔任用官员D.前驺者潜知之潜:隐藏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C.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D.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2)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21-\n4.D(潜:秘密地)5.D(《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于《资治通鉴》算不算正史,说法不一。《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释义】正史: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2.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6.C(原文是“恶其名不取”,即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7.(1)我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译出大意给2分,“所以”“导”“过”各1分,共5分)(2)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刘温叟)的了。(译出大意对2分,“愀然”“语”“比”各1分,共5分)【参考译文】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显德初年,升任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九年,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前面骑马的侍从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朝见时,温叟详细地说;“人主登楼非时,则近臣都希望得到降恩宽恕,护卫诸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难找合适人选,不允许。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赏赐给他礼器玉帛,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正耿直,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缄后再加印记而后离去。第二年端午节,太宗又派人送去粽子、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从前接受下来,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的清节越是明显。”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雍熙初年,他的儿子刘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等待铨选,因为家贫到朝廷(登闻鼓)请求审查自己的资历和劳绩。等到皇帝诏见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回答是刘温叟(的儿子)。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刘温叟)的了。于是问他:“刘炤应当充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提升刘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刘温叟的另两个儿子刘炳、刘烨都考中进士。(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汴河曲①李益-21-\n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其二)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释】①汴河:亦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8.李诗一、二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答案解析:运用了对照(对比)的艺术手法:第一句正面描写汴河春色——汴水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两岸绿野千里,一片无边春色。第二句写汴水边上隋炀帝的行宫则已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无限春”与“已成尘”形成强烈对照,以见人世沧桑、历史无情。9.试比较两首诗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异同?(7分)答案解析:不同点:李诗:汴河千里碧波、隋堤绿柳,成为了隋炀帝荒淫误国的历史见证,诗人也由此寄寓了人世沧桑、历史无情的深沉感慨;皮诗:汴河(大运河)使得南北交通显著改善,是造福后世的工程。隋炀帝开河功绩堪与大禹治水相比。相同点:两首诗都批判了当年隋炀帝在运河竣工后华丽出行,耗费民力以满足一己之淫乐的荒淫误国之举;两首诗都有怀古伤今、寄寓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之意。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阿房宫赋》是“赋”中名篇,杜牧借秦皇的悲剧,警告唐朝统治者,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庄子在《逍遥游》中表现宋荣子坦然面对世人的赞誉与非议的句子:“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强盗的苦恼 【日本】星新一黑社会的强盗们聚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窃计划。“真想痛痛快快地干它一桩震惊社会又成功无疑的大买卖呀!”一个歹徒异想天开地说,谁知这个集团的首领竟接着他的话爽然应允道:“-21-\n说得对!我也一直这么盘算着,现在想出了些眉目,大伙准备一下吧,我要干活了。”这一番话让强盗们吃惊不浅,大家争先恐后地问道:“究竟怎么干呢?”“干咱们这一行的,大家都把行动时间选在夜里,但由于四周太安静,下手时难免惹人注目。这次我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地搞它一家伙……”“有道理,您到底不愧是咱们的头儿,想出的主意总是高人一招。不过,如何下手呢?”“光天化日之下,持枪闯进银行抢劫!”首领的话恍若呓语,啰喽们不禁大失所望。“别开玩笑啦!简直不着边际。照你说的去干,恐怕还没跨进银行的大门,就被抓去蹲牢房了。”“蠢货,你们的脑子里怎么总少根筋。好了,听我来说个端详……现在我们编写了一个电视剧脚本,送给银行附近的交通警察,然后大家装扮成电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到银行去拍摄一个袭击银行的场面,这样银行方面毫无防备,必定给打个措手不及,到时候,大家只管动手抢钱,即使万不得已开了枪,警察也会无动于衷,只当作剧情所需而特意安排的音响效果呢,最后,大家听我的命令,一起撤退……”首领的话音未落,啰喽们早已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只见一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高见,太棒了!妙不可言!”“这下可以过大瘾了,伙计们,快着手干起来吧!”强盗们弄来一辆面包车,在车身上写下“电视剧摄制组”的字样,不一会儿,电视摄影机也找来了,自然无需准备胶卷。待脚本印刷完毕,啰喽们将自己精心地装扮起来。有的扮做穷凶极恶的打手,有的扮成维持群众秩序的工作人员,最后一切准备就绪,首领一声令下,这个精心策划的计谋便开始付诸实行。强盗们把车开到银行门口,握着手枪刚刚走出车门,在附近执勤的交通警察果然都围上来询问。一个强盗赶忙给他们送上几份电视剧脚本,并说明缘由,很好,他们就心领神会不再追问了。万事如意!没想到事情一开头便如此顺利,强盗们精神十足,相继冲进银行,大声喝道:“银行的诸君,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赶快把钱交出来!谁敢乱动,马上要他的小命!”谁知,计划到此就乱了阵脚,发生了意外。一个门卫突然嬉皮笑脸地凑上前来,打破了这里的紧张气氛。“先生们,我可以帮忙吗?你们来拍电视,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上司真有意思,这种事也不先通知一下,好让职员们准备一下。要知道宣传工作是何等地重要啊,可他们……”另一位青年顾客也挤上前来热心地说道:“我是作家。你们刚才的那句台词不太适合,什么‘银行的诸君’,简直像在发表竞选演说。另外,‘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说法也欠含蓄,一下就把底亮给观众了。脚本是谁写的?下次让我来帮你们的忙。”他拿出名片,絮絮叨叨地纠缠不休,强盗们好不容易才摆脱他们来到窗口,在那里工作的一位姑娘慌忙站立起身来说:“什么时候播放呀?请签名留念,我也能上镜头吗?等等,让我再化妆一下……”银行的女职员们纷纷离座,朝这边拥了过来,“嗳,把我们也拍进镜头吧,我们都是电视迷,挺在行的,不用排练啦!”对这乱哄哄的场面,一个强盗不耐烦了,他忍不住扯起嗓子叫起来:“够了!这不是演戏,弟兄们,来真格的!”接着他扣动了扳机,子弹呼啸着飞向天花板,击碎了照明灯。然而此举也并未奏效,一个男孩儿挤过来说:“呵,真够劲!简直跟真的一样。”另一个人接上话又说道:“大概天花板内的电灯里预先装进了火药,然后让它爆炸的吧,要是不知情的人,倒还真给唬住了呢!”这时,这家银行的行长露面了。“喂,先生们。你们能否再加上一个枪击玻璃的镜头!那是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倘从侧面为我们作宣传,将会提高顾客对本行的信赖……”说着,递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 “先生,让我们来扮演不屈服于强盗的威胁,饮弹而亡的光荣角色吧,拜托了!”男职员们也围拢过来请求着。强盗们无奈,只好百般解释,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把他们的话当真。甚至连那个最初帮助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苦苦哀求道:“让我们来扮演捉拿强盗的警察吧,这样或许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更扣人心弦。先生,您知道,如果我们还在家乡的父母能在电视荧幕上看到自己的孩子,该有多么高兴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早已难以收场,强盗首领站出来,愤愤地大声吼道:“大家听着,今天暂停拍摄,回去修订脚本,改日再来重拍!”强盗们狼狈地撤出现场,一个个牢骚满腹。“再也想不到会弄出这么个结局来,当今社会准出毛病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无法无天的人!”-21-\n(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强盗首领计划“反其道而行之”,“出人们意料之外”地展开行动,这一安排不仅表现了他的精明能干,还为下文人们果然信以为真后的言行作了铺垫。B.作品中银行行长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作为报酬递给强盗,是希望他们把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击碎来为银行做宣传,提高顾客对银行的信赖C.作品主要采用人物对话的叙述方式,详尽地叙述了强盗们由计划抢劫到实施抢劫的整个过程,对于情节发展中不同人物的描写,虽寥寥数语,却极具画面感。D.面对银行里乱哄哄的场面,强盗们很是气愤却无计可施,还要被动应对人们各种稀奇古怪的言行,抢劫行动无法展开,于是强盗首领决定改期。E。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滑稽荒诞的情节不仅起到了博人一笑的作用,还对荒诞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批判。C、E (答 E给3分,C给2分,D给1分。D 项“强盗首领决定改期”表述欠妥,文中所谓“改日再来重拍”只是撤离的借口。A项“精明能干”错,“精明能干”侧重于说行动,此处应该是“诡计多端”。B项“把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击碎来为银行做宣传“错,行长的意思是“击不碎”)(2)小说中的交通警察、门卫、顾客、职员等作为群体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作品塑造了滑稽愚昧的群体形象。①他们无知愚昧,毫无安全警觉意识。当强盗们以拍电视为由实施抢劫时,门卫的话里已经暴露出“上司没有事先通知”,但没有一个人怀疑这个摄制组,反而全都热情配合。②他们追求浮华,热衷于表现自己。门卫嬉皮笑脸地想要帮忙,显示自己的重要;作家适时地批评脚本,显示自己的才华;女职员们想趁机上镜头露脸,满足虚荣心;交通警察也想扮演角色,表现自己“捉拿强盗”的英姿。③他们不安本分,渴望刺激,异想天开。面对强盗们拍电视的谎言,银行中的职员玩忽职守,不顾银行职业的严肃性;男职员们渴望“扮演不屈服于强盗的威胁,饮弹而亡的光荣角色”;行长想趁机为银行的“防弹玻璃”作宣传;门卫和交通警察都忘了自己的职责,警察还想着怎么“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更扣人心弦”;小男孩也觉得“真够劲!简直跟真的一样”。(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小说在开头部分详细地交代了强盗们完美的行窃计划,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答:①开头写强盗首领的完美抢劫计划,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还造成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这样开头,不仅为后文银行中所有人把强盗当成真正的拍电视者以及那些滑稽言行做了铺垫,也与文章结尾写强盗计划破产的苦恼相呼应。③这样开头,就使计划的完美与实施时的苦恼形成了反差,突出了计划的荒诞性和故事的滑稽性,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感和讽刺效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人意料”是微型小说三要素,请从中任选两个要素,联系文本,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8分)答:①构思新颖奇特。一场黑社会的抢劫银行行动本来应该是充满血腥的悲剧,然而作者却把它写成了带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荒诞剧,罪犯们自作聪明,以为计划万无一失,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脚;银行里的群众毫无警惕心,乱哄哄地配合歹徒的“拍摄”-21-\n,反而歪打正着使歹徒的抢劫行动无法得逞,最后让盗“苦恼”起来,看似荒诞,实则反映出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②情节相对完整。小说以抢劫计划作线索,从设计计划开始,到实施计划,再到计划破产,“计划”贯串全文。看似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却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有很强的戏剧性和可读性。③结尾出人意料。小说以强盗们的牢骚话为结尾,出人意料,引人深思。本是强盗们打算“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抢劫,谁知却是这样的结局,不仅歹徒想不到,读者也想不到,可谓出人意料,本来是犯法作恶的黑社会歹徒,却抱怨世人“无法无天”,又不禁让人哑然失笑,这种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当今社会”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发人深省。(任选2点,每点4分,意思对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剑胆琴心蒋百里蒋百里,浙江省海宁人,自幼家贫,为人至孝,曾有割臂疗母之举,联系到执掌保定军校之时的愤而自戕,其壮怀激烈可见一斑。自幼聪慧过人,为学以博洽著称,深得同乡名儒与父母官赏识,得以进学成为秀才。后入浙江求是书院,因涉及反清言论,被迫赴日留学。蒋百里自幼生长于海宁,钱塘江潮每每鼓荡而过,气吞山河,沛然莫之能御,少年时代的蒋百里一定对此记忆深刻,以致日后留学东瀛时期,创办《浙江潮》,在其主拟之发刊词中对此再三致意。这一唐宋以来文人骚客笔下的惊世奇观,隐隐中似已深深印入浙人蒋百里的心魄。甲午中日之战中国惨败,帝国的创深痛巨,演化为少年蒋百里的沉痛记忆,常手捧《普天忠愤集》,读至伤心处,放声痛哭,泪如雨下,立誓为国效命,掀起学习外国的雄心。留学日本期间,因目睹国家贫弱,蒋百里设法进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与蔡锷、张孝准等人先后同学,因志行坚卓,学业优异,毕业时名列前茅。后归国效力,不久又远赴德国学习陆军,扬名异国,深受德方军事统帅击赏。经过在当时陆军强国日本、德国十余年的磨练,蒋百里已经成为一位视野开阔、素养超群的杰出军官。民国肇建,蒋百里投身军队建设,出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作育英才无数。1916年袁世凯甘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置共和于不顾,公然称帝,蒋百里与梁启超蔡锷师徒奋而讨袁,作为反袁势力的骨干,对护国运动的成功居功至伟。北伐后襄助唐生智实现蒋氏心目中的“新湘军”,多所筹划,只是由于当政者未从善如流,一一化为泡影。助唐生智起兵反对蒋介石失利之后,蒋百里受牵连入狱,只是由于其保定系领袖的角色,俨然一身系天下保定系之向背,所以才被蒋介石豁免,仅幽禁其数年。壮志满怀的蒋百里,在华年消逝之余,以抄佛经度日。一心以国家总参谋长自期的蒋百里,出狱后自号“澹宁”,内心之郁结可想而知。不过,剑胆琴心所萃,作为军人的蒋百里,其以身许国的热情犹如一座沉积已久的火山。一旦日寇的全面侵华来临,蒋百里便一跃而起,以往的个人恩怨早已置身事外。早在上一世纪20年代,蒋百里就预言,中日必有一战,日本必取速战速决战略,中国则应取持久消耗战略。两军将在自北平至广州一线以西的山岳地区长期拉锯。自华北形势危急以来,蒋百里以其对日本之深入了解,全力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国家抗战战略建言无数,在在皆堪称金玉良言,既切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其所著《国防论》云: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要‘拖’,一直‘拖’到东西战争合流(他预见世界大战必将爆发),我们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已。”-21-\n此书为国共两党军政领袖公认为战略巨作,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指示郭化若对其进行研读。与此同时,蒋氏还就日本之国民性与国情做深入研究,所著《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发行数十万册,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激情,大大摧折了日寇之锐气。蒋百里在1938年前后发表近百次公开演说,为全国各界分析时势,揭露日寇之外强中干,不少演说脍炙人口。蒋百里晚年,临危受命,代蒋介石主持陆军大学事务,在竭尽心力之后,于赴任途中病逝。病逝当天,还在为陆军大学的未来殚精竭虑。噩耗传来,一时举国悲痛,然而其著作与精神却永存霄壤。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妄图挑起钓鱼岛争端,吾国上下群情激奋,只是热情有余,知性与认识似乎略显不足。蒋百里作为近代中国“知日派”的佼佼者,于抗战前后对日本之国民性与政治军事情势有极为精到之剖析,风雨如晦的当年,这些建言与分析大大鼓舞了抗战军民的斗志。如今展卷读来,依然不得不佩服其目光之敏锐与文字之精当。因着一颗敏锐而坚强的心灵,蒋百里宛若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每一个有心人都可以在他的著述与风范中收获感动。蒋百里,作为清末民初横空出世的先贤,必将在中国未来的历史隧道中发出格外动人的声光!2022年6月27日晚于北京观海楼(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蒋百里是中国现代史上难得的军事教育家,先后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的校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B.气吞山河的钱塘江潮深深的印入了少年蒋百里的心魄,对他的性格、情怀、思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和命运变迁。C.因其性格、兴趣的原因,蒋百里凭借其对日本的了解,对中日关系走向包括对中国抗战的预测等不太注重局部细致的分析,而重在战略上的认知和判断。D.蒋介石后来重用当初助唐生智起兵反对自己的蒋百里,是因为蒋百里在保定系将领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也是因为蒋百里有着以身许国的剑胆琴心和世人公认的杰出的对日战略才华。E.文章着重介绍蒋百里在上个世纪因判断中日必有一战而于抗战前后对日本之国民性与政治军事情势进行极为精到之剖析的事迹,意在含蓄批评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妄图挑起钓鱼岛争端之际,吾国上下热情有余,知性与认识不足的盲目。答案解析:B、D.(A.陆军大学校长还没有到任蒋百里就途中病逝;C.重战略的认知判断并不意味着不重局部\细致的分析,原文没有此信息;E.文章意在褒扬蒋百里的爱国热忱和坚卓见识.B给3分,D给2分,E给1分)(2)蒋百里哪些人生经历、事件促成了他成为抗战时的历史功勋?(6分)答案解析:1.少年感受钱塘江大潮气势;2.哭读《普天忠愤集》;3.留学东京陆军士官学校;4.留学德国学习陆军;5.著《国防论》《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6.1938年前后发表分析抗日时势公开演说近百次。(2)文末说“蒋百里必将在中国未来的历史隧道中发出格外动人的声光”,蒋百里会在哪些方面给中国未来带来“声光”?试结合全文分析。(6分)答案解析:-21-\n1.为国效命、以身许国的忠诚;2.广求知识于世界的豪情;3.不姑息于丑恶、如钱塘大潮般的激烈壮怀;4.临危受命的担当、临难不苟免的勇气;5.为理想而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6.对日本的深入了解,对中日关系走向的洞察。(4)早在上一世纪20年代,蒋百里就预言,中日必有一战,日本必取速战速决战略,中国则应取持久消耗战略。两军将在自北平至广州一线以西的山岳地区长期拉锯。以及后来他说“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请谈谈你对蒋百里这一观点的看法,并阐明你的理由,要求有独到见解,有条理。(8分)答案解析:可以从当时两国国力、日本特点、日本民族性,中国地域特点、中国国民性等角度来谈,言之成理即可。第II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在反“扫荡”战役中,苏中军民在新四军军部的统一指挥下,多点开花,密切配合,使敌人______________,对粉碎敌之“扫荡”起到决定性作用。②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网上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等新的金融模式,面对新的金融发展形势,《巴塞尔III》所确立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显得有些______________。③国民党内部山头林立,王金平掌管的立法院亦不作为,民进党利用青年学生处处作梗,任期尚由两年的马英九很想留下彪炳青史的政绩,如今不仅乏善可陈,倒显出______________的窘境。A.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左支右绌B.顾此失彼捉襟见肘左支右绌C.左支右绌捉襟见肘顾此失彼D.顾此失彼左支右绌捉襟见肘答案解析:B。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面对扑朔迷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深层次矛盾显现的情况,我们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陆续出台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和稳定市场等一系列定向调控举措,效应不断显现。B.昨晚,湖南大剧院歌声激昂,音乐磅礴,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演艺集团主办的湖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黄河颂》交响合唱音乐会在这里进行。C.这部电视剧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D.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5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答案解析:A.(B,“音乐会”“进行”主谓搭配不当;C“透过”“让”使得句子主语缺失;D,“是……优秀选手”和“由……优秀选手组成”杂糅。)-21-\n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20年前,九寨沟人的生活情态第一次留在了电视影像之中。20年后,九寨沟人没有想到,他们家乡的美景会引来这么多客人。他们也没有料到,_____________,这些惊奇最终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么多未曾想过的改变。1992年,九寨沟成为世界自然遗产。1998年,更因为这群深居简出的藏族人,连同这里众多的珍稀动、植物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A.世界竟可以带给家园这么多的惊奇B.这些客人带来了这么多的惊奇C.家园竟可以带给世界这么多的惊奇D.许多惊奇由他们的家园呈现给了世界答案解析:C(文段内容是介绍九寨沟被发现的经过,神奇九寨沟带给外界以“惊奇”,才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和被纳入保护区;从“没有想到”“也没有料到”的并列关系看,“家园”和“家乡的美景”并列,意思衔接更紧密。)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思维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如同数学上的公理一样,虽然难以证明,但却是人类长期思维实践的正确反映,这就是“逻辑规律”。①_______________。“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不能中途偷换概念,改变话题。“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②_______________,肯定一个,就必须否定另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正如奥运会比赛,在同一个项目上,一个人③_______________,又没有获得金牌。“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假的。比如不能说“这只羊不是动物”这句话是假的,又说“这只羊是动物”这句话也是假的。答案解析:①逻辑规律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1分)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2分)③不能既获得了金牌(2分)17.下面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说明:图案黑色的部分实为红色)答案解析: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语“青年”(YOUNTH)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与红色的背景构成爱心图案。标志寓意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面向世界、奔向未来,表现青年志愿者“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