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其中1——7题为单选,8,9,10题为多选,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零分。)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以及在力的合成过程中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这里都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2.在玉树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题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0×104N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2.0×105N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D.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3.下列四组单位中,哪一组中的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米(m)、牛(N)、秒(s) B.米(m)、千克(kg)、秒(s) C.千克(kg)、焦耳(J)、秒(s) D.米(m)、千克(kg)、牛(N)4.某人在静止的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的淤泥中某一深度处.若不计空气阻力,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最能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5.-10-\n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x(m)随时间t(s)变化的规律为:汽车为,自行车为x=6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m/s2B.在t=8s时两车速度相等,自行车第一次追上了汽车C.在t=0至t=16s时间内,两车间距离先减小后增大D.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m6.在高处以初速vo水平抛出一石子,当它的速度由水平方向变化到与水平方向夹θ角的过程中,石子的水平位移的大小是()A.vo2sinθ/gB.vo2cosθ/gC.vo2tanθ/gD.vo2ctanθ/g7.如图所示,物体A和B相对静止,以共同的速度沿斜面匀速下滑,则:()A.A、B间无摩擦力的作用B.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A+mB)gsinθC.B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mAgcosθD.取走A物后,B物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B.如果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那么物体一定也受到弹力作用C.当物体受到20N、25N、30N的三个共点力作用时,物体可能处于平衡状态D.表明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体现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9.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A.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F=μmg时,A的加速度为μg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10.如图所示,A、B、C三物体放在旋转水平圆台上,它们与圆台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已知A的质量为2m,B和C的质量均为m,A、B离轴距离为R,C离轴距离为2R。当圆台转动时,三物均没有打滑,则:(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这时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B.这时B物体受的摩擦力最小C.若逐步增大圆台转速,C比B先滑动D.若逐步增大圆台转速,B比A先滑动二.填空题(本题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0-\n11.用右图实验装置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经正确操作后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0、1、2、3、4、5、6七个测量点,相邻两测量点的时间间隔为0.04s,测量出后面各测量点到0测量点的距离d,记入下表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后便可测得重力加速度值。测量点0123456d/cm01.204.168.6014.5021.9030.85时间t(s)00.040.080.120.160.200.24d/t(m/s)0.300.520.720.911.101.29甲同学的处理方法是:计算出1、5两点对应的速度v1、v5,然后由算得g值,则其中v5=m/s。(取3位有效数字)乙同学的处理方法是:计算出的值(已记入表中),作出-t图象,由图象算得g值。请你按以下要求完成乙同学的处理过程。①.在提供的坐标纸上作出规范的-t图象。②.根据图象求得g=m/s2。(取3位有效数字)实验测得的g值,你认为应选(填:甲的值;乙的值;都可以)。12.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击打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可看做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末端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末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__________。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采用频闪照相法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L=1.25cm,则由图可求得拍摄时每__________s曝光一次,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g取9.8m/s2)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13.(6分)如图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求:(1)质点前1s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2)质点从1s到4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3)质点在整个4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10-\n14.(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斜面体的质量为M,斜面与物块无摩擦,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现对斜面体施一个水平推力F,要使m相对斜面静止,推力F应为多大?15.(8分)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一根长1m,只能承受46N拉力的绳子,拴着一个质量为1㎏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已知圆心O离地面h=6m。转动中小球在最底点时绳子断了,(1)绳子断时小球运动的角速度多大?(2)绳断后,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间的水平距离。16.(8分)冬季有一种雪上“府式冰撬”滑溜运动,运动员从起跑线推着冰撬加速一段相同距离,再跳上冰撬自由滑行,滑行距离最远者获胜,运动过程可简化为如题图所示的模型,某一质量m=20kg的冰撬静止在水平雪面上的A处,现质量M=60kg的运动员,用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的恒力F=200N斜向下推动冰撬,使其沿AP方向一起做直线运动,当冰撬到达P点时运动员迅速跳上冰撬与冰撬一起运动(运动员跳上冰撬瞬间,运动员和冰撬的速度不变)。已知冰撬从A到P的运动时间为2s,冰撬与雪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不计冰撬长度和空气阻力。(g取10m/s2,cos37°=0.8)求:(1)AP的距离;冰撬从P点开始还能继续滑行多久?17.(12分)如图所示,方形木箱质量为M,其内用两轻绳将一质量m=1.0kg-10-\n的小球悬挂于P、Q两点,两细绳与水平的车顶面的夹角分别为60°和30°。水平传送带AB长l=30m,以v=15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木箱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µ=0.75,(g=10m/s2)求:(1)设木箱为质点,且木箱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那么经过多长时间木箱能够从A运动到传送带的另一端B处;(2)木箱放到传送带上A点后,在木箱加速的过程中,绳P和绳Q的张力大小分别为多少?密封线●●●●●●●●●●●●●●●●●●●●●●●●●●●●●●●●●●●●●●●●●●●●●●●●●●●●●●●●●●●●●●●●●●●●●●●●●●●●●●●●●●●●●●●●●●●●●●●●●●●●●●●●●●●●●●●●●●●●●●●●●●●●●●●●●●●●●●●●●●●●●●●●●●●●●●●●●●●●●●●●●●●●●●●●●●●●●●●●●●●●●●●●●●●●●●●●●●●●●●●●●●●●●●●●●●●●●●●●●●●●●●●●●●●●●●●●●●●●●●●●●●●●●●●●●●●●●●●●●●●●●●●●●●●●●●●●●●●●●●●●●●●●●●●●临川一中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卷答题卷一 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班级:姓名:考号: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填空题(本题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1题.(1)(2)①在右图中作图②(3)12题.(1) (2) (3)13题、(6分)-10-\n14题、(8分)15题、(8分)16题(8分)-10-\n17题(12分)-10-\n0.300.400.500.600.700.800.901.001.101.201.301.4000.040.120.160.200.240.08d/t(m×s-1)Åt/sÅ二.填空题(本题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1题.(1)2.04(2)①在右图中作图②9.75(9.65~9.83)(3)乙的值12题.(1)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2)P球击中Q球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3.57×10-20.713题、(6分)解:(1)前1s时间内的加速度2分(2)1s到4s时间内的加速度,1s到4s时间内的位移2分(3)前1s时间内的位移,4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分-10-\n14题、(8分)解:物块受两个力:重力mg、支持力FN,且两力合力水平向左,如图所示,由图可得:ma=mgtanθ,a=gtanθ (4分)再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m)g=(M+m)a解得F==(M+m)g(μ+tanθ) (4分) 15题、(8分)解:(1)Tm-mg=mrω2,ω=6rad/s (4分)(2) (4分)-10-\n17题解:(12分)(1)对木箱m/s2木箱加速位移:m木箱加速时间:s所以还要在传送带上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木箱匀速运动:s所以s(6分)(2)当绳P伸直但无拉力时木箱加速阶段所以小球已经飘起,绳P已经松弛。故:;此时有则N(6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