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一中2022—202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科)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下列对文化内涵的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B.文化就是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C.文化是人们进行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产品2.《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 )A.文化是对神的描绘B.文化是神的恩赐C.文化是精神的产物D.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3.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毛泽东认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角度看,这些观点说明( )A.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改造世界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产品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4.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婚姻家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不同年代的新人在举行婚礼的同时也折射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这说明( )A.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C.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D.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5.我国换届选举时,为了保证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选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领导干部,从中央到地方都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操行品质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出( )A.文化是对政治的反映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D.人们的文化素养决定我国的政治进程6.“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②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9-\n③要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在中国,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行为;而在日本,尽量别在地铁里给老年人让座,因为老年人会认为你是觉得他(她)老了、不中用了。这表明(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③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我国各地通过网络、电视、宣传栏等形式,做了各种各样的公益广告。重视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深远持久的特点B.消极被动的特点C.潜移默化的特点D.瞬息万变的特点9.每年一届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后,各位获奖者们都以其崇高的精神、优秀的品质激励着每一位华夏子孙,催人奋发进取,推动社会进步。中央电视台推出这一评选活动,目的是向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先进人物的事迹和崇高品德。这是因为,优秀文化( )①是人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大众喜欢的文化起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大众喜欢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1.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这说明,通过民族节日( )①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能够集中表达每个民族的情感③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2.2022年举行的莫斯科奥运会,其会徽与其他各届奥运会的会徽一样,都充分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之所以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9-\n②各国都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④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13.“相约维也纳——奥地利中国艺术节”在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中国民族风《二泉映月》等曲目的演奏,让当地听众陶醉在中国韵味中,赢得了他们的阵阵掌声。这表明( )A.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D.中国与西方文化是完全一致的14.千百年来,客家人把古老的文化带出中原,带到南方,传播到海外,并以泰山不拒细壤的兼收并蓄精神,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终使客家文化发扬光大。这表明( )A.客家文化喜欢迁徙,不喜欢稳定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D.客家文化包含了所有的民族文化15.近年来,在中国举办的各种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国际会议,不仅是经济、政治方面的盛会,也是文化方面的盛宴。假如你有幸成为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国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一个个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这启示我们( )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手段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我国各地都有自己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现在,这些传统元素经常与时尚、流行元素相结合,特别是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①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②传统文化的稳定是相对的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普通的一张纸,在剪纸艺人手中变得“活灵活现”。中国的剪纸艺术以其特有的飞动的韵律、飞动的色彩和丰富的造型,征服了世界。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有( )-9-\n①剪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 ③剪纸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④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9.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新的成功发射,都是对上一次发射的进一步提高,技术都在原有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继承就是要否定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先有继承而后有发展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20.“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文化的发展。而要找到文化发展的措施,就要明确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文化自身传承角度看,下列属于文化传承影响因素的有( )①科学技术 ②百家争鸣 ③新文化运动 ④社会制度更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④21.在我国,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是重要的教育思想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②文化创作的动力与灵感来自社会实践③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④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作的成果服务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3.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24.出色文学报告《木棉花开》描述了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攻坚人物任仲夷在政期间的一些经历,是历史的真实再现和记忆,是文学纪念40年改革开放生活的壮美篇章。这说明( )A.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新的成果服务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文化创新要受社会实践的检验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25.为迎接党的十九大,文化部主办了“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活动,通过记者亲身体验、-9-\n实地采访,将非遗之美,传承之事,精彩生动地展现,深受民众好评。这启示我们要创作精品力作,就要( )A.创新内容,改变方式B.继承传统,满足大众C.立足实践,扎根生活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26.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老树发新芽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7.通过组织世界魔术大会等方式,我国搭建各种平台,作为我国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与交流的新举措,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魔术艺术的发展创新。这表明( )A.文化创新需要立足实践,顺应时代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文化继承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8.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出现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宣称,“无产阶级是未来的创造者,不是过去的继承者”,因此要“把资产阶级文化作为一堆废物扔掉”去“臆造自己特殊的文化”。主张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文化,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这一思潮,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依然盛行。“无产阶级文化派”是( )A.具有革命性质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的主张B.一种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新观念C.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D.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29.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世界汉字文化艺术节以继承弘扬汉字文化,沟通世界传播友谊为宗旨。这说明( )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0.几千年前,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今天的华夏子孙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并随着时代发展增添了一些新“因素”。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要一分为二地对待传统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1.-9-\n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必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新的辉煌。而要实现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必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③全面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④全面吸收外来文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3.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世界各大宗教也随之传入泉州。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观。这反映了泉州文化( )①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④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34.中华世纪坛序写道: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选项中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 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 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 ④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35.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和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等,都让世人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A.文化的多样性 B.民族精神的力量C.传统文化的力量D.民族道德的力量36.“集毕生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的话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A.伟大创造精神 B.伟大团结精神C.伟大奋斗精神D.伟大梦想精神37.调查显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都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每年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时,各个民间社团热心策划,缜密安排,自行组织庆祝活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上述事例表明(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9-\n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8.浙江嘉兴南湖,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论述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对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红船精神具有恒久的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 ③红船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④红船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39.当前,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一作用表现在( )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0.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地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这是因为它(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满分20分)41.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文化节活动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此外,学校每年还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英语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8分)42.-9-\n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2分)-9-\n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答案(理科)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DDABDCCBCCABB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BBABCBBCDBDCA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ADABCCBA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满分20分)41答: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2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认识和实践水平,提升思维能力。(2分)③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2分)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分)42答: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3分)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3分)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3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