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凤凰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理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全面推进()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治理国家能力的现代化。依法治国B、依德治国C、经济体制改革D、政治体制改革2、2022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1月10日至11日在()举行,本次APEC领导人会议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会议就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等问题与参加会议的各国领导人进行了磋商。美国、华盛顿B、澳大利亚、悉尼C、日本、东京D、中国、北京下列关于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世界观并不是人人具有,只有哲学家才有世界观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问题C、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问题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问题恩格斯认为,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方法论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正确的指导作用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朱熹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B、客观唯心主义思想C、辩证唯物主义思想D、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革命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一次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它第一次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领域D、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A、多样性B、物质性C、可知性D、不可知性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毕尔生的观点否认了运动是物质唯一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与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属于同一观点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下列关于运动正确的是:①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运动和静止是完全对立的5\n③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11、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根据生物学的知识,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说明: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被改变的B、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面对规律无所作为C、人们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D、规律具有客观性,但自然界、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性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发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脖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脖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人们在建造房屋时,总是先设计图纸;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制定行动步骤……这说明: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的选择性B、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客观性D、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因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C、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D、意识可以直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人能够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能动性D、主观性16、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17、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包含的哲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自于实践B、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C、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主观性C、社会历史性D、主动创造性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这说明:具体的B、有条件的C、客观的D、主观的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被称为真理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B、正确的认识C、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认识D、在任何历史条件下正确的认识“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5\n事物的运动是一成不变的B、事物的运动是不能认识的C、事物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D、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如今“表叔”“房婶”“给力”“小三”等新词铺天盖地而来。这些新词是:网民随意创造的B、知识分子的主观产物C、人们头脑中自生的D、社会实践的产物猎狗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猎人拦猎物,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来躲避猎人的追捕……这说明A猎狗等动物有意识B、某些动物具有某些意识C、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但这不是意识D、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如果环境不变,这些动物的心理也会自发地形成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因此,客观实在性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属性D、物质的主观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B、费尔巴哈的辩证法C、唯物主义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真正的哲学就是19世纪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B、真正的哲学就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D、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问题,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两者统一于哲学,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D、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是人人皆有,只有哲学家才有29、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一词之变表明①世界是物质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③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0、、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在过去几年一系列的近距离飞越考察过程中,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探测器确认在土卫二星球的南极地区存在巨大的水汽“喷泉”,科学家发现其喷出的物质中除了水和有机物之外还有盐分,这可能暗示其地表下方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海洋。可见①人类借助于科学仪器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②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③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认识工具④科学仪器可以替代人类对客观事物作出精确反映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第二卷:非选择题(40分)二:简答题(14分)31:请简要说明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8分)5\n32: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享受,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请简述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6分)分析说明题(26分)“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三句诗展现了中国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习近平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梦”的提出及其意义(12分)5\n2022下学期湘潭凤凰中学高二政治(理科)期中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DCDDBABBD11121314151617181920CBDCCCADAC21222324252627282930BDDCCDCBCB二:简答题3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分)32:对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或者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6分)三:分析说明33:物质决定意识(2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2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2分),要求我们重示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2分),“中国梦”的提出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2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