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二中2022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理)满分:100分 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选项的内容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A.思想理论B.日月星辰C.文学艺术D.信念信仰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①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A.⑦③B.①②C.①③D.①④3.“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应该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享受者C.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D.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了人的发展4.近年来湖南省借助湖南卫视和金鹰艺术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业在湖南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主要体现了A.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文化对经济的决定作用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5.有人说,外国文化年或者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这说明A.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的影响D.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6.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这说明A.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D.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7.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也各不相同。这表明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一定不同C.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D.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5-\n8.“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句话说明A.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文化素养B.欣赏艺术作品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唯一途径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10.文化素养是现代人的一个基本素质,其核心和标志是A.掌握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B.在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C.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1.传统民族节日历经数百年上千年,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庆祝传统民族节日①是展示民族传统文化魅力的窗口②是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③是展现文化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12.我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是A.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13.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大部分国家以摇头表示否定,以点头表示肯定,而阿尔巴尼亚人则以摇头表示肯定,以点头表示否定;许多非洲国家以啃咬来宾的右耳垂来表示热烈欢迎。这些都说明①世界文化具有普遍性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性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14.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①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③中华文化占领世界文化市场 ④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中占主导地位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15.贵州省围绕“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5-\n战略,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将贵州建设成为原生态、多民俗、特色强的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这一举措有利于①推动贵州经济的发展 ②民族文化趋向同一 ③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扩大贵州特色民族文化的影响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是指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18.下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它必然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B.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C.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是一成不变的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被继承和发扬19. 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2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创新的源泉是A.对历史的继承,对生活的观察B.社会实践C.文化工作者的灵感D.对文化创造的执着追求二、简答题(12分)21.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广大农村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政治的发展。请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三、分析说明(12分)22.“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我说:-5-\n‘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象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中央电视台策划的“讲文明树新风”电视公益广告,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公益广告“入心、入脑、入耳”,有效地提高了公益广告的感染力和传播力。请你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谈谈热播公益广告的积极作用。四、综合探究(16分)23、2022年10月26日在山东落幕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是一届成功的文化盛会。组委会坚持“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办节宗旨,努力使人民群众成为参与者和最大的受益者。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本届艺术节厉行节约,摒弃舞台奢华炫目,彰显艺术本体魅力,呈现清新自然、淳朴简约之风。“十艺节”期间的参演经典剧目体裁广泛,黄梅戏版的《雷雨》、杂技版的《聊斋遗梦》、 昆曲版的《红楼梦》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焕发出新的时代精神。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法国卢瓦尔国家交响乐团《经典音乐之声》等40场境外经典剧目,为中国艺术节增添了浓浓的国际化色彩。请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十艺节”成功举办的启示。-5-\n政治参考答案(理)1-10 BABCCADCDD 11-20 ABCBBDABCB2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22、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公益言行能引导众树立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塑造健全人格。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公道言行能以其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公益言行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3、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节俭办艺术节顺应了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②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参演经典剧目体裁广泛,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焕发出了新的时代精神。③做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国外经典剧目亮相“十艺节”,为中国艺术节增添了国际化色彩。④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作用,关注群众需求。“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使人民群众成为参与者和最大的受益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