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二中2022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A.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唐代的崇儒尚佛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3.2022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经世致用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D.有教无类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B.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5.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6.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这段话所包含的主张有①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理”②“理”在人身上体现为人性③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④“理”在社会中体现为三纲五常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n7.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8.清初学者潘耒在为某书作序时说:“先生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当代文人才子甚多,然语学问者,必敛衽推亭林先生”。潘耒所评价“先生”的思想特点是A.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B.理在气中,趋时更新C.探究万物规律“格物致知”D.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9.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秦崇尚法家,导致此时儒家受到抑制B.b处:得到汉代统治者认可C.c处:社会动荡、宗教兴盛,儒学发展出现危机D.d处:明朝思想批判推动儒学新发展10.下图展示了古代中国、西方古代科技发明曲线,由此得出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11.“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7-\n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人生而平等”12.“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C.“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D.“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13.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彦:“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来桥梁的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科技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14.《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A.人的自然天性难以泯灭B.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D.青年人是不会盲从盲信的15.12、13世纪,以法国为主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13世纪后半期新文化萌发之际,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多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了()A.古典文化最早在西欧复兴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C.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D.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承继关系16.1518年,马丁·路德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他认为: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A.肯定了王权高于教权B.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C.使人们摆脱了宗教束缚D.动摇了上帝的神圣地位17.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7-\n18.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19.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A.楚辞 宋词 唐诗 汉赋B.汉赋 唐诗 宋词 楚辞C.宋词 唐诗 汉赋 楚辞D.楚辞 唐诗 宋词 汉赋20.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21.“在西伯利亚草原上放养的驯鹿,最大的天敌是狼,为了保护驯鹿,猎人主动消灭了草原上的狼。结果驯鹿大量繁殖,数量急剧增加,品种却迅速退化。”这段材料集中反映的普遍规律是()A.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B.物种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C.自然环境是不断变化的D.人口的大幅度增长22.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②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⑤23.丹皮尔指出“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运用与发明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运用与发明。”下列哪项发明不能印证这一观点A.瓦特改良蒸汽机B.爱迪生发明电灯C.贝尔发明电话D.诺贝尔成功研制炸药-7-\n24.热播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有这样一个情景“通过太空中虫洞的时候,他们发现飞船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时间”,这一大胆的想象是基于谁的理论()A.牛顿的经典力学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达尔文的进化论25.“凡是在动物居住很久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也就是说在某一器官的更多运动的影响下,使个体得到或失去的一切,只要所获得的变异是两性所共有的,那么这一切变异就能通过繁殖而保持在新生的个体上。”上述材料阐述的生物进化思想包括①环境对生物体产生影响②用进废退③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④获得性遗传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其中26题20分,27题18分,28题12分,共50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6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4分)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虽是宗教题材,但画中圣母、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特征,通过宗教题材展现对美的理解,抒发作者情感。材料二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7-\n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造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三孟德斯鸠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1)据材料一,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特征”,指出此时艺术家对宗教的态度。(4分)(2)概括材料二的主张,并指出其影响。(4分)(3)据材料指出,为什么说“孟德斯鸠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材料一、二相比,孟德斯鸠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10分)28、材料(12分)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7-\n历史答案(文)1——5BADDD6——10CADDB 11——15ACCAD16——20BDDBC 21——25ABABB26.(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6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4分)(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6分)(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4分)27.(1)特征:提倡人性,反对神性。(2分)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天主教会的腐朽,但未放弃宗教。(2分)(若答出利用或借用宗教题材刻画人的美;披着宗教外衣宣扬、歌颂人的美;反对宗教神学观念对人的束缚或反对天主教会;只要答出一条都可得2分。但如果特征和态度不明确分开而混着答只能得一半的分。)(2)主张:主张信仰得救,否定罗马教皇权威。(2分)影响:推动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2分。)(若答出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亦可得2分)(3)贡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法治(法的重要性、或法的功能);自由以法律为前提(自由受法律的制约)(每点2分,共计6分)进步之处:提出理性主义、把反封建斗争提高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28.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12-9分)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二等(8-5分)①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分)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①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