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理科)段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铜鼓岭的自然风光②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③伦理道德观念④乡镇企业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保留在客家文化中的古代北方中原文化的许多元素,至今依然对客家人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这说明了文化A.能够促进生活实践的发展B.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是在实践中永恒不变的D.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3.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自然科学知识C.社会科学知识D.语言和文字水平4.《诗经》等文化作品的产生与当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当时正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的时期。这表明①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③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一致④社会制度的更替能影响文化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在借鉴其它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就应该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彻底否定,一概不用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Z-X-X-K]6.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A.民族节日B.民族习惯C.文化遗产D.文化传统7.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为标志的。A.口语交流B.文字发展C.印刷媒体的推广D.网络出现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是A.具有相对稳定性B.鲜明的民族性C.变化发展的D.积极向上的[Z-X-X-K]9.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表明A.实践是文化创薪的手段B.实践是文化创薪的途径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10.“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潜移默化B.推陈出新C.兼收并蓄D.源远流长1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A.音乐艺术B.文学作品C.传统建筑D.汉字和史书典籍7\n1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帅地位④同化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A.①③B.①② C.②③ D.②④13.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这种精神就是A.团结统一的精神B.勤劳勇敢的精神C.爱好和平的精神D.自强不息的精神14.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B.毛泽东思想的产生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D.科学发展观的指导15.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们对其评价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表明A.春晚的质量在下降B.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C.广大观众的审美水平在提高D.国家必须对流行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16.今天的文化生活,“喜”与“忧”交织在一起,出现“忧”的原因是A.文化市场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发展D.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17.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到GDP的1/5。这说明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②文化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18.下列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③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④是由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①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②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n20.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_______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毛泽东思想C.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Z-x-x-k.Com]④社会主义荣辱观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2.“十一五”时期,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流动综合文化服务车”、“农村书屋”等新项目。这些举措①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②是为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③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④是为了繁荣文化市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3.一些发达国家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都包含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有关研究认为,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这表明A.提升文化软实力,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B.提升国家竞争力,应把科学文化建设放在比思想道德建设更重要的位置C.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大力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D.提升文化软实力,应使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24.右图漫画《谁丢的?》启示我们A.社会上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C.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D.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25.“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一观点告诉我们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B.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为重要C.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D.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7\n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A县,素有中国竹子第一乡之称,竹加工由来已久,竹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该县竹业企业和农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要求,努力将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产业。该县政府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品研发和销售平台,倡导竹文化精神,大力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把竹产业做成了特色文化产业。目前,A县占全国1%的立竹量产出了全国20%的竹产值。竹服饰、竹饮食、竹建筑、竹交通工具、竹娱乐品等在中国竹制品博览会、竹文化产品博览会中频频亮相。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A县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理由。(9分)27.2022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海南省文昌市登陆。台风过后,海南东北部地区遭受重创。“威马逊”造成文昌房屋倒塌及被掀顶逾4万间,转移24万多人,10万人失去家园。文昌灾情牵动海南社会各界的心。为表达对受灾民众的支持与关爱,某中学高一(10)班举行了一次“心连心,手拉手”爱心捐款活动。以下是爱心捐款倡议书的部分内容:高一(10)班各位同学:虽然我们不能为他们分担痛楚,但爱心与真诚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让我们以捐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援助,尽我们一份微薄之力!相信涓涓细流也能汇成浩瀚的大海,我们的爱心,一定会筑起他们重建的信心!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说明该班举行爱心捐款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10分)28.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图案是“和谐中华,活力山东”。该会徽创意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古汉字小篆繁体“中华”的“华”字;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同心结”的手法,寓意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华,全民全运”的理念。同时以“运动人形”作为会徽主形态,昭示“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会徽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山东文化传统特色的特征元素:几何形构成元素来源于山东济南出土的战国时期“错绿松石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饰;色彩将山东传统木版年画中的颜色与奥林匹克五环色彩融合为一体;构图文字应用了中、英文和阿拉伯数字。会徽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新形象。结合材料,说明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设计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8分)29.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Z-X-X-K]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国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名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7\n(1)请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6分)(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召开以“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班会,请你谈谈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30.在学校举行的成人仪式上,18岁的同学们欢聚一堂,在老师、家长的祝福下,向青春致礼,立下神圣誓言:“我已长大成人,永远做祖国忠诚的儿女,从今天开始,我以诚心对他人,以孝心对父母,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天地为鉴,国旗为证,十八而志,青春万岁!”铮铮誓言蕴涵了我们青年学生对崇高思想道德目标的追求。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9分)7\n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理科)段考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DADACCBCDDB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BDCADDDAC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A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入了竹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助推下,使竹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3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竹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经济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竹文化与竹产业日益交融。(3分)③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A县将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产业,进一步激发民族文化的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3分)27.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爱心捐款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爱心捐款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其健康成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3分)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爱心捐款活动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培养全班同学的爱心,塑造健全人格;提升全班同学的思想道德素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4分)28.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十一运会徽设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十一运会徽设计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实现了文化创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十一运会徽设计博采众长,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实现了文化创新。④积极创新内容和形式。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的新形象。(8分)29.(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6分)[Z-x-x-k.Com](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心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始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8分)30.①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7\n②我们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最高理想。③要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9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