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D.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2.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A.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4.202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发现了大脑中的定位系统细胞——这种人体中的GPS细胞让人们能在空间中定位,并成为更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该研究成果证明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料都是对史实的主观映象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6.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和兰迪、德国科学家托马斯通过长期研究揭示了细胞组织转运系统——“囊泡转运”的奥秘,为人们准确认识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而寻找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支持。这表明A.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规律C.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基础D.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和主动创造性7.右边漫画《习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事物成长B.要坚持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C.要注重量的积累,促成事物飞跃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和主观相统一8.人类初始,对自然存敬畏之心。发展到近代,人类认为可以主宰自然、征服自然。如今,人们发出了要在更高阶段上回归自然的呼声,这将会形成人与自然的"理性和谐"。这一认识过程A.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B.是一个由谬误到达真理的过程C.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过程D.是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9.“一路一带”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推动的重要战略。所谓“一路”6\n是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将进入海洋、拥抱海洋,多方向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所谓“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亚、东南亚、俄罗斯、中东欧和西欧。“一路一带”说明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C.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D.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事物间的联系10.近期有很高死亡率的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肆虐,根据目前的调查,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是动物携带的病毒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A.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B.只要遵循规律,人最终就能战胜自然C.人要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1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这句话警示我们A.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C.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事物的复杂性12.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水平是这个国家外树形象、内聚民力、永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前景总体乐观,但近年来出现的“以权压法”“违法成本低”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法治之路绝非坦途。材料体现的发展观道理是A.办事情要善于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 B.前进性和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C.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次,抓主流D.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3.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A.自高必危,自满必溢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14.中国传统建筑常常悬挂楹联,以凸显建筑物主题,增添人文情趣。楹联上下相接、词性相对、平仄相合、意境相联。这种表达方式与下列哲理相通的是A.矛盾双方相反相成B.矛盾双方相互平衡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5.右侧漫画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力、体力以及各种能力都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在各方面都优秀。也许你在某个方面略胜一筹,但在其他方面,别人却会领先。”下列说法与漫画寓意相符的是A.百尺竿头,更进一步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16.十八大以来,“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的观念深入人心。下列选项中对于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B.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现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7.2022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五十周年。五十年来,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始终在感染,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焦裕禄的事迹给我们的人生价值启示是A.人真正的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B.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和唯一真谛C.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D.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6\n18.张大千创作的《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晖映交融,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这说明A.自然美离不开人的艺术创作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现象C.文化通过艺术作品产生强大精神力量D.艺术修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9.全国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积极利用剪纸艺术开发旅游纪念品,使以往人们仅仅用来贴窗花、自娱自乐的小小剪纸,成长为产值数亿元的当地支柱产业。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科技带动文化发展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经济促进文化发展20.《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风趣等特点,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它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唤起大家对山东这片热土的热爱,唤起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这说明A.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C.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D.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22.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作擅以景写情,尤擅运用景与情“反向配置”的手法,如通过描写明媚灿烂的春光,衬托词中主人公愁思的无限深重,从而使作品的艺术表现更显张力。这表明①情景“反向配置”合理运用了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②艺术作品中景物的色彩是由主人公情绪的色彩生成的③情景“同向配置”是艺术创作中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体现④艺术家对景物的裁剪与运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23.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用科幻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想象预见。下列对科幻小说认识正确的选项是①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未来的预见只能是幻想 ②科幻小说中的真理性认识往往包含谬误的充分③科幻小说的创作离不开对规律的深刻认识 ④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是科幻小说创作的源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4.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以下对“事实是真理的依据”理解正确的是①以“事实”为真理依据,揭示了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②以“事实”为真理依据,表明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6\n③以“事实”为真理依据,体现了真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被推翻 ④以“事实”为真理依据,说明了真理与谬误有确定的界限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25.在《选择的悖论》一书中,施瓦茨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施瓦茨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①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没有客观标准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6.近年来,埃及政府把大量财政收入用于生活必需品的补贴。这一方面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人口不断增长、社会财富并未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又成为社会动荡的助推器。这表明①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③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后者是主要方面④事物的利弊随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7.依据“巴纳姆效应”,人往往具有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星相学”正是钻了“巴纳姆效应”的空子,让部分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平均描述”的陷阱。从哲学上看,这些中学生①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②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转化③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④否认了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8.右边的漫画《进化》﹙作者:张兮兮﹚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善于通过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性质的变化②要学会防微杜渐,防止事物发生质变③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指导人生④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最大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9.“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也盛着市民的支出;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这启示我们①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分析事物联系的具体性和多样性②在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④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n非选择题部分32.“法”字当选2022年度汉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制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吹响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决定》凝聚了全党智慧,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1)结合材料一,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回答,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6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寻觅社会的真谛”中的哪些观点。(8分)33.2022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2022年9月30日,我国迎来了首个烈士纪念日。设立烈士纪念日,是对勇者、亡者、智者的纪念,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的价值观,是将一个民族共同体内互不相识的成员联系在一起的特殊而强大的精神纽带。通过有庄严感和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能使我们的民族从历史里获得前进的动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说明我国设立烈士纪念日的意义。(8分)6\n参考答案31.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1分)②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又统一的两面,这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2022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实现了在新常态下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中国经济运动总体继续向好;另一方面,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对此要保持清醒的认识。(3分)③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要求我们善于抓主流。2022年我国国经济运行虽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些都是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是支流,中国经济运行总体运行是好的,这是主流。(3分)③总之,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相结合的方法,既要全面地看待中国经济运行现状,又要分清主次,抓住主流。(1分)一。我国的依法治国必须依据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2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依法治国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而不能囿于已有认识。(2分)的通过,必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4分)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决定》的通过,将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进而有利于我国经济基础的进一步巩固和完善。(2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决定》的通过,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分)3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设立烈士纪念日,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有助于营造尊重、学习烈士的氛围,在无形中影响每一个人。(3分)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设立烈士纪念日,有利于传递正能量,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前进的动力。(2分)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设立烈士纪念日,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