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2-2期中考试卷高二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2分)一、基础题。(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渲泄通牒平心而论攻城略地B.坐镇振幅曲意逢迎通情达礼C.晚祷饥馑睚眦必报闪铄其词D.辐射披靡礼尚往来英雄辈出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真正的君子不像那些的伪君子,害了人还要往自己的脸上涂脂抹粉。②体验式德育教育注重自我体验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起地说教更易于学生接受。③古人论文,讲究气贯长虹,力透纸背;今人为文亦应有丹田之气,不可。A.道貌岸然一本正经装腔作势B.道貌岸然装腔作势一本正经C.一本正经装腔作势道貌岸然D.一本正经道貌岸然装腔作势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B.春晚好不好看,在于节目内容能否及时、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在于有能让观众忍俊不禁且留下鲜明印象的语言类节目。C.周迅在电视剧《红高粱》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气,加上曾经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鬼气、仙气,更是将她的演技地位继续稳稳地被锁定。D.元宵节前后,学生、务工人员集中返程,全国铁路迎来节后新一轮客流高峰,仅3月5日就发送旅客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0.6%。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社会情绪能力”是继“情商”之后,目前国际上脑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认为,这些问题说教就可以解决,但其实不然,这些都与脑的发展基础相关。①人的智商一直是可以完善、可以发展的②而智商的高低,至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不至于毁灭你的生活③只要你不断学习,知识就会长进,智商就会提高④你过得快不快乐,都取决于这五个方面⑤但社会情绪能力是决定人一生幸福的关键⑥社会情绪能力包括正确地评价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A.①②③⑤④⑥B.⑥②③⑤④①C.①③②⑤⑥④D.⑥④⑤①③②5.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9\n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子,他不仅继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艺,而且形成了新风格。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面对皇帝的退缩、士大夫的排挤和世人的辱骂,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选择了隐居。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秋佳节,夫子庙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6.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C.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D.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7.下列三副对联分别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居者,最恰当的一组是()甲:画栋倚云呈异彩,花灯映月放光辉。乙:春风堂上双飞燕,丽日池边并蒂莲。丙:蟾宫折桂立苍穹,北斗凌云横碧水。A.甲—金榜题名乙—喜结良缘丙—乔迁新居B.甲—乔迁新居乙—金榜题名丙—喜结良缘C.甲—乔迁新居乙—喜结良缘丙—金榜题名D.甲—喜结良缘乙—乔迁新居丙—金榜题名8.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一项作为该语段的结尾。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________。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9\n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945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1444年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韩国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1600个汉字。越南在汉代中叶之后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摘编自《光明日报》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9.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是()A.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B.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C.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D.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10.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文写就,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B.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试图废除汉字未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C.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D.“谚文”是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之后,在公元1444年利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C.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D9\n.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因形声字字形少变,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B.及即尊位及:等到C.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D.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1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A.①②⑥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④⑤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第Ⅱ卷(共108分)9\n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四、古代诗歌阅读(16分)1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10分)菩萨蛮魏夫人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1)该词上片前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2)有人说词人“早晚溪边去”的目的是为了盼望外出的丈夫,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5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4)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5) ,蓝田日暖玉生烟。(《论语》)(6),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林肯中心的鼓声木心搬到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去购票。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场演出。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节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肠百转的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的音乐。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又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9\n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意癫狂,石破天惊,戛然而止。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凝重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偶然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音色,各种记谱符号。这鼓声引醒的不是一向由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人,除了历来习惯于被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之外,还确有非管乐、弦乐、声乐所能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原始而古老。在尚无管乐、弦乐、声乐伴随时,这些因素出现于打击乐,在漫长的遗弃废置之后,被今晚的鼓声所引醒,显得陌生新鲜。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这鼓声接近于无声,最后仿佛只剩下鼓手一个人,而这人必定是遒劲与美貌、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的无年龄的人——真奇怪,单单鼓声就可以这样顺遂地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念敲碎,不容旁骛,不可方物,把它们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样分裂飞扬在宇宙中……我扑向窗口,猛开窗子,鼓声已经在圆号和低音提琴的抚慰中作激战后的喘息,低音提琴为英雄拭汗,圆号捧上了桂冠,鼓声也将息去——我心里发急,鼓掌呀!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来,抛向空中,摔死也活该,谁叫他击得这样好啊!我激动过分,听众在剧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见那鼓手,只听得他在扬声致谢……掌声不停……但鼓声不起,他一再致谢,终于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贝壳也转为暗蓝,人影幢幢,无疑是散场。我懊丧地伏在窗口,开窗太迟,没有全部听清楚,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听他击鼓,冒着大雨我也会步行去的。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又不是从来没有听见过鼓声,我是向来注意各种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国的……然而这个鼓手怎么啦,单凭一只鼓就使人迷乱得如此可怜!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有删改)18.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19.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6分)20.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悟?请简要分析。(6分)21.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六.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人有了良好的素养,你的整个世界都为之而改变,你收获到的将是灿烂的阳光。9\n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2022—2022—2期中考试试卷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2分)一、基础题。(24分,每小题3分)1.D2.A【解析】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重严肃;现在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装腔作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摆出某种姿态。3.D【解析】A宾语残缺,“服务”后加“需求”;B两面对一面,在“有”后加“没有”;C结构混乱,“将……锁定”和“……被锁定”杂糅。4.C5.B6.C.A项“别劝了,行不?”和D项“不喝,不喝”都太过生硬;B项“足下”“家父”都是典雅庄重的词语,与中学生的身份以及吃饭的场合不符。C项既表达了谢意,又阐明了理由,非常得体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7.C8.D(填入的句子要与前文的句式结构一致,形成排比句,故排除A、B、C三项。)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9.B【解析】不符合题干要求,不属于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的表述。10.C【解析】汉字不是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11.D【解析】不是“形声字”而是“汉字”的字形少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12.D13.C14.A第Ⅱ卷(共114分)15.(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译文]李丰,字安国,原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李义应召随军。当初没做官,十七八岁的时候,在邺下一带就操行高洁,懂得分辨人物(优劣),海内之士都敛容肃敬,9\n没有谁不留意关注(他的)。后来随军到了许昌,名声一天天大起来。他父亲不愿意他这样,于是让他闭门在家,并责令他断绝与朋友的交往。当初,魏明帝还在东宫做太子,李丰正在学习文学(古代贵族教育中的一门学科)。等到魏明帝登上皇位,得到一个从吴国投降过来的人,(魏明帝)向他询问:“在江东听说的中原名士是谁?”那个投降过来的人说:“听说有个叫李安国的。”这时李丰正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魏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传遍了吴越了吗?”后来李丰职位变动,做过骑都尉、给事中。魏明帝驾崩以后,他做了永宁太仆,因为名过其实,所以才能发挥使用得很少。正始年间,调任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任职,常常多次借口生病(告假),按当时的台省制度,生病超过一百天就应当解除俸禄。李丰生病不满几十天,就暂时出来赴职,不久又回家养病,像这样有好几年。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但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做了好多年,同时做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公开警告两个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病休时,李伟做到了二千石的高位,荒淫嗜酒,把新平、扶风两个郡都搞乱了,可是李丰不约束管教,众人认为他是倚仗皇帝的恩宠。曹爽独掌朝政,李丰就在曹爽和司马懿两人之间摇摆,不知依附谁,没有投靠谁,所以在当时有人讽刺他写道:“曹爽的权势热得像沸汤,太傅父子冷得像浆水,李丰兄弟像游光一样(摇摆不定)。”他们心中认为李丰虽然表面上显得很清闲平静,可内心却在谋划事情,就好像在游光中不好捉摸。等到司马宣王诛杀了曹爽,把车驾驻在皇城,让李丰知晓,李丰非常害怕,立刻闭气,脚一软,瘫在地上不能起来。到嘉平四年宣王寿终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指着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显赫的任用,而自己因跟皇家联姻,想依附皇上,就顺从没有推辞,于是(大将军)上奏由他担任中书令。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等到皇帝每次单独召见,跟他谈话,都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景王知道李丰和皇帝会谈论自己,请来李丰,李丰没有据实相告,就被杀死了。这件事做得非常秘密。李丰前后在两个朝代做官,不把家里的生计放在心上,仰仗着俸禄罢了。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常常约束命令他不得侵占取用(财物),有时得到赏赐的钱帛,就把它们送给了亲族;得到内宫赏赐的宫人,大多送给了自家子弟们,并且李丰全都把她们送给各位外甥。等他死后,衙门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四、古代诗歌阅读(16分)16.9\n(1)①前一句是静景,后一句是动景。以动衬静,自然浑成。(2分)②上句置静意于动中,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下句置动意于静中,“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鸳鸯起”写出对对鸳鸯溪中嬉水的情景。动静相衬,整个画而就充满了盎然生趣。(3分)(2)①从“楼台影动鸳鸯起”中的“鸳鸯”可以看出她在思念她的另一半。②从“三见柳绵飞”中的“柳”也可看出她盼夫,在古代水边杨柳往往是送别的场所,结尾两句说她在溪边已徘徊了多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绵纷飞,从柳绵纷飞想到当年折柳送别的丈夫,这是很自然的事。③从“离人犹未归”一句也可看出她盼夫,柳絮年年满天飞,可是外出的丈夫却未归。(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意近即可)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羁鸟恋旧林 (2)渺沧海之一粟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学而不思则罔(5)沧海月明珠有泪(6)别有幽愁暗恨生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18.(1)①现场鼓手的演奏结束了,我因不能再次听到鼓声和听众一起疯狂而失落;②受到鼓声的鼓舞,我希望能过上一种新鲜有力的生活。(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2)①鼓声让我相信,这个鼓手是近于自然的,因而也是幸福的;②作为听众,我被鼓手的鼓声吸引,却不能分享他击鼓时的愉悦,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19.①用排比的手法,表现鼓声的节奏和声音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②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鼓手技艺的高超,极大地渲染鼓声非凡的感染力;③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我”的感情激动和失落的变化,以此突出鼓声对“我”的影响。(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20.①鼓声打破了“我”所习惯的管弦乐和声乐的表现方式,让“我”重新感受到打击乐的原始魅力;②鼓声唤醒了“我”精神中一直沉睡着、淤积着和荒芜着的因素,让“我”认识到它们的陌生和新鲜;③鼓声打破了欲望和观念的束缚,让“我”体会到重回自然的自由和幸福,表达了“我”寻求精神动力的愿望。(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21.①初来曼哈顿,“我”对能够免费享受林肯中心丰富多样的音乐而感到舒心惬意;②不久,“我”对从林肯中心传出的、不合意愿却又不得不听的音乐感到痛苦和厌恶;③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声所吸引,震撼,甚至为之疯狂。(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六、作文(60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