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第一次校模拟试题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荥经(yíng)哽噎(yē)琵琶(pá)望风披靡(mǐ)B狙击(zū)压轴(zhóu) 摈弃(bīng)锐不可当(dāng)C冗长(yǒng)采撷(xié)兴奋(xīng)掎角之势(qǐ)D楔子(xiē)订正(dīng)篆书(chuàn)飞来横祸(hè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班配 枯躁 照相机 以德抱怨B欠收 妨害 捅漏子 吉人天相C缘分 疏浚 爆冷门 真知灼见D寥廓 稼接 大拇指 箭步如飞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看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真是不刊之论。B初春的校园,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花团锦簇的氛圈中,有的唱,有的跳,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C有的同学整天打疲劳战,这是不足为训的。D那些以权谋利的贪官,尝到甜头,私欲便急剧膨胀,得陇望蜀,一步步走向深渊。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这个人是有度量的,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志也能交上朋友。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可读性强,每月印出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就被老乡索要一空。C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合了令人震镊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D宋庆龄主席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兴亡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一生。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B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以湘西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边城》就是其中的一部。C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高老头》《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依次是:塞万提斯、巴尔扎克和狄更斯。D古体诗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诗经》为四言,《石壕吏》为五言,《琵琶行》是杂言。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10-,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吉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于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风俗通》中记载了:“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模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吉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6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B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C占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丽已。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工具,古琴又被人们赋予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D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吉琴就已经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B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文王、武王加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10-地、人之和合等,这些在《风俗通>中都有记载。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是弹奏古琴的好时机。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它与棋术、书法、绘画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关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本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①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灞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讠悤讠同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奈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辛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租。太祖善之,拜扬威将军。(《兰国志·魏书》)[注]①榇(chèn):棺材。②讠悤讠同,人名。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霸为帅,屯子开阳屯:驻扎B霸敬异周,身诣令舍诣:来到C周得其罪,便收考竟考:拷打D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逆:阻止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太祖之讨吕有也 俯察品类之盛B清定海岱,功莫大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D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不如因善遇之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臧霸“勇壮”的一项是()①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②因与父俱亡命东海③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④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⑤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⑥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10-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往助吕布。兵败后,臧霸又把他藏匿起来,太祖点名搜索,在臧霸那里找到了吕布。B在兖州叛乱中,徐、毛二人背叛太祖,后亡命出逃投靠臧霸。太祖命刘备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入首级。刘备转述的臧霸的一席话,使太祖改变了主意。C臧霸非常尊敬下邳令武周,曾到其舍做客。后来臧霸从事讠悤讠同不遵守法度,武周就拘押拷打讠悤讠同。霸却没有怪罪武周,反而更加亲善。D张辽讨陈兰,臧霸被调到皖地,讨伐吴将韩当,使孙权不得前救陈兰。韩当阻止臧霸于夹石,被臧霸击败。孙权遣数万人分兵救陈兰,闻知霸军在舒城,立即撤军。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2分)(2)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4分)(3)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2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词,按要求作答。(8分)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子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1)根据前两联,回答诗人当时处境是怎样的?(2分)(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清简述。(3分)(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旬中空缺的部分,任选5句。(5分)(1)__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4)燎沉香,消溽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6)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白纸黑字奚同发决定去一趟那座小城,虽然平日指尖一次次抚摸地图上那个圆点,实际上她对那里一无所知。是一张神秘的纸条,把她与那个圆点连成一线。纸条的神秘不仅是它的出现方式,更主要的是犹如久旱甘霖般及时。纸条出现的那天,爹做农活时摔断一条腿,他打上石膏就离开了卫生所。就这,还是拖欠了一屁股债。学校又一次催她和小弟交学费,开学都一个多月了,一家人正为钱犯愁。晚间,她试穿那件别人捐赠、由学校分配给她的棉衣时,手伸进衣服口袋,触到一张折叠的纸条,很普通的白纸,展开,是几行字:收到纸条的同学,如果上学有难处,跟我联系,我会帮你完成学业。落款“姚国庆”。全家人顿时一扫近乎绝望的悲情而乐观起来,纸条传达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难的最后屏障。爹、娘、她与小弟,四个人没有谁心存丝毫怀疑,一张写了黑字的普通白纸,像几世相承的珍宝,在他们手中欣喜而小心翼翼地传递。-10-要不,跟他联系一下,她怯怯地问。接着一家三口的目光都集中到爹的身上。爹却自顾自地抽着烟,一言不发。最后,爹使劲儿地掐灭了纸烟,以她从未见过的严肃神情说,咱不能就这样随便地麻烦人家,不到万不得己,不能走那一步。重新振作的爹表示,再难,还没到砸锅卖铁的时候,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决不让一个娃辍学。上镇中学时,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但是不幸却再次降临,小弟在上学途中因雨天路滑跌落山崖,娘一病瘫在床头……她决定退学,与爹共同支撑起这个再也经不住风雨的家。双手抱头,隐忍丧子之痛的爹,平生第一次把粗厚的巴掌气愤地捆在她的脸上,小弟搭上一条命,如果你不能读出书来,对得起谁?从此爹拖着那条残腿,苦苦维护着家的尊严,又一次打消了她动用纸条的念头。六年后,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爹却含笑离世。纸条夹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里,已有些泛黄,捏在手上,已经被汗水微微地打湿了。娘长叹一声,唉——八年了,也不知写字的人还承认不?这个地址还管用不?她怔在那里,是啊,没办法,只能把命运交给这张纸条了……八年盼精神支撑,随着一个普通信封寄走了,心里空落落地。两个月后,一个雾气没散的早晨,门前响起清脆的马铃声,邮递员大喊她的名字。在灶头烧水的她,手握尚在燃烧的半截儿柴火,夺门而出。有信件,还有汇款!信上说,几经周转,收到她的信晚了,让她快去学校报到,以后会准时寄钱给她。老天爷啊,老天爷啊,我可以上学了!她高声重复着,一头匍匐在地……然后向远方连连跪拜,口中喊道:恩人呐,恩人呐……四年大学,她一刻不敢倦怠。从接一第一次汇款,她心里就默默许诺,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一定要去探望恩人。这个诺言,如今变要兑现了!找到邮政所3019号信箱,没有具体地址,向汇款窗口的工作人员打听,对方大吃一惊,反问她是不是那个被资助的大学生。这下,轮到她惊讶了:是她在这儿有名,还是姚国庆有名? 邮政所几乎停业办公;大家七嘴八舌围过……一切都明白了,是一个大娘绐她寄的钱。起初,邮政所还奇怪,她是一个捡破烂的怎么每月都要寄出两份钱。一份给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另一份是以姚国庆的名义寄出。原来,姚国庆是她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可她收到一个陌生女孩来信,纸条上丈夫熟悉的字迹让她泪水涟涟。虽然单位破产,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谎言……在一个依墙斜拉的低矮的破旧帐篷前,电视台记者见到长跪不起的女孩子。围观的人争相介绍,哭了一个多小时啦,都成泪人啦,人能有多少眼泪啊?可她还在不停地抹泪儿。现场观众焦急地把目光投向街道,只是那个供俩孩子上大学,甚至把住房都卖了的女人咋还不回来?记者的镜头更是急切地扫来扫去。所有的人都在期待那个女人的到来。大家心疼哭了那么久、跪了那么久的瘦弱女孩,也在构想另一个女人的模样,或她出现的场景……(选自《文化月刊))2022年第12期,有删改)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韵两项是( )()(4分)A 女孩在得到有人准备资助她完成学业的纸条后,曾多次萌生动用纸条韵念头,但都被父亲阻止,直到女孩考上了大学,父亲离世后,女孩才能将纸条寄出。B 这篇小说语言质朴,叙事生动,构思巧妙。作者在作品中将自己的理智与读者的情:感巧妙地勾连起来,在平静韵叙事中蕴涵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C 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凸显人物韵性格。父亲多次阻止女孩动甩“纸条”,说明他是一位讲自尊、有骨气的勤劳农民,但他也有守旧、狭隘的一面。D大娘为了丈庆临终的嘱托。为了兑现与丈夫的共同承诺,卖掉了房子。靠拾破烂维持生计,供陌生的女孩完成大学学业,这种超越生命的承诺令人肃然起敬。E结尾描写了女孩、记者以及围观的群众,都在焦急地等待着那个兑现了承诺的女人,但她却没有到来。c结尾的这种开放性设计,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17小说中的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场的“女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10-18本文以“一张纸条”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着“一张纸条”展开的。(6分)19文章的结尾有何特点?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20“白纸黑字”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六、(12分)2l下列这条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今年8月l日,广西桂林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老母亲不慎走失,她的四个儿子放下手头工作四处寻觅已达两月有余。自9月17起,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征集“桂林失踪母亲”的有关线索。10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栏目中破天荒地播发了一条“寻人启事”。在重阳前夕,这一非常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有关事迹的层层披露,在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及微博意见领袖们的努力下,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等携手5400万微网友,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帮助孝子寻找走失母亲的爱心接力。22 下图是“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标志”图案,请从两个角度、用简明的文字解说该标志的创意。23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③软弱的入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A ②①③④⑤⑥ B ⑤③①④②⑥C ②⑥⑤③①④ D ⑤⑥②③④①七、(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我们这个时代,“复制”似乎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但是,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10--10--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