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I卷(36分)一、(15分)1、选出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叨(tāo)扰咋(zé)舌曲(qū)意逢迎龇(zī)牙咧嘴B.哽噎(yè)纤(xiān)维循规蹈矩(jǔ)殒(yǔn)身不恤C.吱(zhī)声巢穴(xué)揠(yà)苗助长锱(zī)铢必较D.偌(ruò)大订(dìng)正差(chā)强人意纨绔(kù)子弟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翔实班配山呼海啸亭亭玉立B.机率爆料异曲同工不谋而合C.稼接装订娓娓动听绿草如茵D.忸怩煤炭因材施教雍荣大度3、选出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①质朴纯美的情和爱,从作者笔端流淌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充满了人情味。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③当他对着世界媒体后半生理想时,显得那样意气风发,看不出他已有72岁的高龄。④10万元年薪聘教授,148个教授职位。A.契合终生夸夸其谈虚席以待B.契合终身侃侃而谈虚席以待C.吻合终身侃侃而谈虚左以待D.吻合终生夸夸其谈虚左以待4、选出没有病句的一项A.大中城市在“十二·五”期间,要基本普及医疗保险制度,农村也要在条件成熟时普及“医保”制度。B.有时候示弱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相反却可称作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清醒,令人感慨。C.世界银行指出,美国对伊拉克的查核反恐战争,将会延长该地区经济萧条的时间,从而对该地区的贫困人口造成伤害。D.对于这种侵害顾客利益的行为,商场负责人拒不认错,于是几位顾客只好状告法院,以求公正。5、选出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氓》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B.《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前者是编年体,后者是纪传体,但都以“实录”的手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C.“不朽篇章寒夜书成雾雨电,无情岁月激流喷出家春秋。”这副对联的内容与李尧棠有关。D.郁达夫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二、(9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6-8题。春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据说源于经孔子修订过的《鲁春秋》,但这一时期应从哪年开始,以什么为标志,传统上史学界就有分歧。最早划分春秋的是司马迁,他将其定在“共和行政”-12-\n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另有人严格按《鲁春秋》的起始年代划分,将其定在公元前722年。还有人认为,前说起始年代太早,后说嫌迟,应取东周平王元年,即公元前770年为妥。后来,“东周春秋说”成了史学界最流行的说法。笔者认为,这一看法值得商榷。这里关键是要研究“春秋”一词的历史内涵,内涵不清,外延就难以把握。传统上划分春秋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孟子•离娄下》说:“《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宋代的蒙学读物《三字经》说得更清楚:“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以上概括起来是两点:一是“王室衰微”,二是“诸侯纷争”。应当说,这两点确是春秋的历史内涵。但还有一重要内涵被忽略了,就是改革。改革是春秋时期的主线,无论是王室衰微,还是诸侯纷争,都与改革有关。在西周后期至东周的所有改革中,周的改革,尤其是“厉始革典”最重要,它是中国古代第一声封建春雷,对后来其他诸侯国的改革具有决定作用。可是,“东周初期春秋说”却将周的改革排斥在了春秋之外,这是不应该的。笔者认为,春秋的开端还是以司马迁的公元前841年为准才科学,但其政治标志不能用“共和行政”,而应用“厉始革典”。只有这样,才能既将周的改革划在春秋之内,又突出了周的改革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地位。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周太子晋亦有类似的看法。他将后稷至季历划为一个历史时期,文、武至夷王为一个时期,厉王以后又为一个时期。这一看法是正确的。由此可见,厉王十七年,即公元前841,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该年既发生了“厉始革典”、“诸侯发难”、“流王于彘”、“共和行政”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同时也是周进入封建社会从而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还是春秋时期的起始年代。(选自孙景坛:《<周礼>的作者、写作年代及历史意义新探》有删改)6、从作者观点来看,下列对“厉始革典”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厉始革典”是周朝最重要的一次改革,它决定了其他诸侯国改革的方向。B.“厉始革典”应该成为春秋时期的开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司马迁。C.公元前841,这一年相继发生了“厉始革典”、“诸侯发难”、“流王于彘”、“共和行政”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D.从历史看,现有“厉始革典”,然后才有“共和行政”,而“厉始革典”在分期上更有典范意义。7、下列各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把东周春秋说成了史学界最流行的说法不一定准确,还值得讨论。B.研究春秋一词的历史内涵与外延都很重要。C.春秋的历史内涵有二:一是“王室衰微”,二是“诸侯纷争”,缺一不可。D.“厉始革典”是周进入封建社会,同时也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并且是春秋时期的起始年代。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室衰微也好,诸侯纷争也罢,都与改革有关,改革是春秋时期的主旋律。B.周的改革在春秋时期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应该将之划到春秋之外。C.综观全文,传统上划分春秋的主要根据是《史记》《孟子》《三字经》。D.“春秋”这一时期从哪一年开始,以什么为标志,本文谈论了这一个具有争论性的观点。三、(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剑侠王士祯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怪之。归以告中丞,中丞大怒,亟责偿官。吏告曰:“-12-\n偿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愿以妻子为质。”中丞许之。 比至失金处,询访久之,无所见。将归矣,忽于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漫问之。叟忽曰:“君失金多少?”曰:“若干。”叟曰:“我稍知踪迹,可觅露车乘我。君第随往,冀可得也。”如其言。初行一日,有人烟村落。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几百里,无复村庄,至三日,亭午抵一大市镇。叟曰:“至矣。君但入,当自得消息。”不得已,第从其言,比入市,则肩摩毂击,万瓦鳞次。忽一人来讯曰:“君非此间人,奚至此?”告以故,与俱至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乃与曲折行数街,抵一大宅,如王公之居。历阶及堂,寂无人。戒令少待。顷之,传呼令入。至后堂,堂中惟设一榻,有伟男子科跣坐其上,发长及骭。童子数人,执扇拂左右传。拜跪讫,男子讯来意,具对。男子颐指,语童子曰:“可将来。”即有少年数辈,扛金至,封识宛然。曰:“宁欲得金乎?”吏叩头曰:“幸甚,不敢请也。”男子曰:“乍来此,且好安息。”即有人引至一院,扃门而去。馈之食,极丰腆。是夜,月明如昼。启后户视之,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大惊,然无隙可逸去。彷徨达晓,前人忽来传呼。复至后堂,男子科跣坐如初。谓曰:“金不可得矣。然当予汝一纸书。”辄据案作书,掷之,挥出。前人复导至市口,惝恍疑梦中,急觅路归。见中丞,历述前事。叱其妄。出书呈之。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移时,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久之,乃知书中大略斥中丞贪纵,谓勿责吏偿金,否则,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三寸,宁忘之乎?问之夫人,良然。始知其剑侠也。(选自《虞初新志》卷九,原文出自《池北偶谈》卷二十三)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漫问之 漫:随便B.君第随往,冀可得也 第:次第C.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 缄:书信D.问之夫人,良然 良:的确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告以故,与俱至市口 具告以事C.乃与曲折行数街 乃夜驰之沛公军D.乍来此,且好安息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1、这篇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故事传奇色彩的一项是①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 ②与俱至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 ③不得已,第从其言,比入市,则肩摩毂击,万瓦鳞次 ④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三寸,宁忘之乎 ⑤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 ⑥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A、①②⑤ B、②③④C、①⑤⑥ D、②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巡抚派遣专差送几千两银子到京城去。途中,差官住在古庙里,门户、箱子都锁得严严实实。早晨起来,银子不翼而飞,而门上的锁仍然锁得好好的。B.差官被偶遇的瞽叟带到一个大户人家后,被关押在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那里的白色粉墙上堆迭了很多人的耳鼻,差官极为惊恐却没有机会逃脱。C.剑侠托差官给巡抚捎上一封书信,斥责巡抚贪婪无度,告诫他不要责罚差官赔偿银子,如若不然,就要在某月某日半夜三更睡觉时,将巡抚夫人的头发截断三寸。-12-\nD.这篇笔记小说虽然没有对剑侠的正面描写,但通过差官、瞽叟、中丞等人物,从侧面烘托出剑侠惩恶扬善的形象,这样虚实结合的手法给文章带来一种传奇效果。II卷(114分)四、(25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怪之。归以告中丞,中丞大怒,亟责偿官。②拜跪讫,男子讯来意,具对。③移时,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①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分)②全诗是围绕着一个什么字来逐渐展开的?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3分)③诗人并没有寻到常山道人,但结尾为什么说“相对亦忘言”?请结合你对“禅意”的理解进行分析。(3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①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②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③,瑞脑销金兽。(《醉花阴》)④诏书切峻,。(《陈情表》)⑤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⑦,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五、(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家乡的桥-12-\n陈根生①苏北平原,枕江俯海,河港交叉。生我养我的如皋古城就浮在这一片波光粼粼之上。②有山就有路,有水就有桥,桥是水乡的天使。可不,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哪一刻离得开桥?别看这么个小县城,有名有姓的桥就有五十六座!家乡流传着一副对联,至今铭记不忘。上联是:冒家姐姐看迎春,一(益)人丰乐;下联是:白衣奶奶拜观音,万佛愿修。这上联指:冒家桥,姐姐桥,迎春桥,一(益)人桥,丰乐桥。这下联指:白衣庵、奶奶庵、观音堂、万佛庵、愿修庵。二十二个字便巧妙地联结了古城里五座桥、五所庙,而且刻画得有姿有态、有情有趣,令人拍案叫绝。这副趣联是哪位文人学士的大作已不可考,但字里行间所倾注的家乡人民对桥的感情,比桥下的水都深都长!③家乡的桥,每一座都涂抹出一片风景。无论是古朴的砖木桥,还是厚重的石板桥,都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画框里出色的一笔。桥洞里的水总是缓缓地、静静地,跨着轻盈的碎步,踏着舒徐的旋律;流着银杏的壮伟、刺槐的蓬勃;淌着楝(liàn)树的秀丽、杨柳的婀娜。于是水也妩媚了,桥也风姿了。一位摄影家曾来拍过照,水上桥拱是半个圆,水下倒影是半个圆,合起来似一轮满月,作品题名“圆洞替月”。现在想起来其实并不贴切,因为水呀,桥呀,全都影影绰绰在夜色迷茫中,月色氤氲中,改为“月朦胧桥朦胧”不是更逼近一首上乘的诗么?④家乡的桥,人们一踏上去就踩在一片烟尘茫茫的历史里,走过桥便翻阅了一份辉煌的履历。南门红桥得名于一支太平军曾经威风凛凛地经过桥上;北门奉安桥得名于人民群众自发悼念中山先生;东门集贤桥不是一座普通的石桥,它可是因宋代城里连续出了王维熙、王观、王觌、王俊、王咸、王正纲祖孙叔侄五代状元、进士而建造的,每一块石板、石条都曾煊赫一时!西门的雁桥也不是一座普通的木桥,它是石姓三兄弟因隔河来往不便而建的,取名雁桥表示兄弟友爱如雁,清康熙状元胡任舆写过一篇《雁桥记》,至今读起来每个字都滴着浓浓的兄弟情。⑤家乡的桥呀,桥石上蹒跚过我童年的稚嫩,桥栏上偎依过我青年的幻想,我往昔的岁月像落叶似的一片片飘落在桥面凹凹的缝缝罅罅里……上小学、中学我走的都是迎春桥,上大学后在外面转悠了几年,回来依旧走迎春桥。迎春桥是座十六七米长、六七米宽的古老石桥,东桥堍原先有座低矮的土地庙,小时候有个头疼发热什么的,母亲总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悄悄到土地庙里烧炷香,然后一路低声喊着“娃儿哎——回来哟!”“娃儿哎——跟妈回家哟!”喊进了巷子,喊进了家门,一直喊到娃儿的床头,还要我从被窝里抬起昏沉沉的头答应一声“噢——到家了!”才算灵验。是母爱感动了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老两口发慈悲,还是小孩子本来就有耐受性?休息这么半天一夜也就自然痊愈,总之第二天一早就又背上书包跨过迎春桥上学去了。⑥-12-\n我走在迎春桥上每每怦然心动,更主要是因为桥两边栏杆上嵌着两块条石,一块刻着六个字:“愿天常生好人”,另一块还是刻着六个字:“愿人常行好事”,多少年风吹雨打下来,至今仍清晰可见。我每行至此,触目所及,都不免受到一次人生的教诲,仿佛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站在路边用苍凉而恳切的语调殷殷叮嘱后辈。这“二愿”并不是那位捐银造桥的明朝知县的创作。宋朝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说,豫章的一家旅馆墙壁上有人题了十二个字:“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后来他的一个叫彭执中的长辈,又受到此语的启示,自己立下一条生活准则:“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其实,我又何必如此多言呢!每当人们急匆匆地赶到岸边,这桥就挺身而出,把两岸连接起来,替人们排忧解难,静静地,默默地,不要谁道声谢,不望谁报个恩。⑦我深爱着家乡的桥……16、本文语言灵动、意境优美,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17、结合全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深爱着家乡的桥?。(3分)18、“家乡的桥”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请从实用、历史、人文、道德教化角度中的任意一角度,对某一座“家乡的桥”进行评价。(6分)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A.这篇散文以“家乡的桥”为线索,串起如珍珠般的各个段落,使文章前后勾连,首尾圆合,浑然一体。B.文章的第一段,交待了如皋古城枕江俯海,河港交叉的水乡特点,具有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重要作用。C.东门的集贤桥、西门的雁桥的名字都具有深刻的含义,它们记载了一段家族的历史,表现了浓浓的兄弟情谊。D.在第六段,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桥人格特征,形象地体现了桥对人们所起到的道德教化作用。E.这篇散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娓娓道来,耐人寻味,体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绚丽飘逸的风格特点。六、(12分)20、这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一幅漫画,题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文字记叙描写一个情境,不少于80字。(6分)-12-\n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3分)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的,它是一种①的生命形式。它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具有高度的寄生性,因此,②,它就不能独立地自我繁殖,也没有了任何生命活动,成为一个非生命体。只有遇到宿主细胞,③。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①②③22、七、(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旱灾,正在我国西南部肆虐。有这样三瓶水进入笔者的眼帘——第一瓶水,其实只有半瓶,捧在西南一个女孩的手心里。她说:要靠它喝整整一天。第二瓶水,放在一个大会场的排桌上,只是被拧开喝了一两口,人们就散会了。第三瓶水,最近陈列在某个名牌饮用水展销会上,750毫升装,售价198元。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最佳角度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12-\n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发展性试题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B.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C.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2、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202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斥资180亿美元防止五大湖遭亚洲鲤鱼入侵②亚洲鲤鱼是指原产于亚洲的鲤鱼,也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③它们不仅繁殖迅速,也给水中其它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并有向美国五大湖蔓延之势④但随着数量的增加,亚洲鲤鱼已经危害到当地的生态环境⑤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政府于2022年底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⑥美国曾于70年代从中国进口这些鱼类,以改善生态A.①②⑥③④⑤ B.②⑥④③⑤①C.②④⑥③①⑤ D.⑤②③④①⑥3、阅读下面关于“潮汐车道”的文字,提取三个关键词语,且必须是四字短语。(3分)道路交通存在一种“潮汐现象”-12-\n,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而晚上则相反。在此背景下诞生了“潮汐车道”解决方案,即在交通导流改造中采取可变车道的方式进行交通组织: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则相反。但通常情况下交通道路标志是固定的,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实现车道可变呢?交警可根据现场交通情况,通过手持遥控器,控制可变分向行驶车道标志随时调整车道行驶方向;也可以提前在程序中输入固定标志转换的时间,由它自动变换;控制中心还可以通过仪器监控路口路况。适时使用远程控制手段对标志牌进行控制;也可以将隔离带变为通过遥控器控制的可移动隔离带……国内最早实施这一缓解交通拥堵手段的城市是乌鲁木齐,此后石家庄、杭州也相继开通“潮汐车道”。而交通拥堵状况最严重的北京,也在今年9月12日开通了首条“潮汐车道”。4、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成以下题目。(5分)池馆重新接草堂 宦游西蜀 派开南宋 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 烟尘誓扫还金阙 更入清风明月 高吟铁马铜驼上联:下联:本副对联写的是哪位南宋诗人?________5、根据语境,续写一段话。要求语意连贯、完整,表达。(不超过80字)(6分)凡有聚会,便有闲话。参与聚会的人,带着一袋袋的闲话回家后,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有的人,放一把火,把袋子里的闲话烧个精光,点滴不存。难得的是:点火烧时,心无疙瘩;烧毕以后,绝不遗憾。有的人,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D(A叨扰tāoB哽噎yēC吱声zī)2.A(B几率C嫁接D雍容大度)3.B4.C(A基本普及矛盾B“令人感慨”加“的”放在“人生”前D“状告”后加“到”-12-\n5.D郁达夫是创造社成员6.B7.C8.C9.B第:只管10.D且,暂且/尚且11.D(③街市上热闹的情景谈不上具有传奇色彩,⑤是叙述事件的开头。)12.A(B项,差官并没有遭到关押。C项,巡抚夫人被截断了三寸头发的事发生在先前。D有对剑侠的正面描写,“惩恶扬善”中扬善并没有在本文体现。)13.①怪之。归以告中丞,中丞大怒,亟责偿官。(差官)觉得此事很奇怪,赶回来把这件事告诉巡抚。巡抚非常生气,立即责令差官赔偿官府(银子)。②拜跪讫,男子讯来意,具对。(差官)叩头行礼完毕,那男人问了他的来意,(差官)详细地回答他。③移时,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过了一会,传出(命令)让差官回家,释放了他的老婆和孩子,免除了他的赔偿。(划线处每处1分)14.①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分) ②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1分)“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突出了一个“寻”字。(1分)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春草闭闲门”意味寻人不遇。(1分)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随山到水源”就是随山寻水源,而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也紧扣一个“寻”字。③诗人希望通过访晤常山道人来体会清寂、闲逸的“禅意”,(1分)他看到了白云缭绕水边、芳草门前摇曳的道人居所,也欣赏到雨后松色青翠、山水清秀之景,(1分)虽寻访不遇,但已然体会到宁静、恬适的清趣,无需与道人再言“禅意”,自然也就“忘言”了。(1分)15.略16.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桥与水相映成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1分)衬托,句式整散结合。用银杏、刺槐、楝树、柳树来衬托桥的风姿,突出家乡的每一座桥都是出色的风景。(1分)表达了对家乡的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分)17.①家乡的桥给江南水乡的人们提供了交通方便。②家乡的桥景色优美,富有诗情画意。③家乡的桥记载了家乡的辉煌历史。④家乡的桥记录了作者的成长经历。⑤家乡的桥记录了感人的亲情。⑥家乡的桥给作者以深刻的教益。(每点0.5分,共3分)18.示例:①历史:南门红桥得名于一支太平军曾经威风凛凛地经过桥上;北门奉安桥得名于人民群众自发悼念中山先生;东门集贤桥不是一座普通的石桥,它是因宋代城里连续出了王维熙、王观、王觌、王俊、王咸、王正纲祖孙叔侄五代状元、进士而建造的。②人文:西门的雁桥是石姓三兄弟因隔河来往不便而建的,取名雁桥表示兄弟友爱如雁,清康熙状元胡任舆写过一篇《雁桥记》,至今读起来每个字都滴着浓浓的兄弟情。③实用:上小学、中学我走的都是迎春桥,上大学后在外面转悠了几年,回来依旧走迎春桥。迎春桥东桥堍原先有座低矮的土地庙,小时候有个头疼发热什么的,母亲总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悄悄到土地庙里烧炷香。④道德教化:迎春桥上两边栏杆上嵌着两块条石,一块刻着六个字:“愿天常生好人”,另一块还是刻着六个字:“愿人常行好事”,每行至此,触目所及,都不免受到一次人生的教诲。(-12-\n意思对即可)19.ADB项第一段没有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作用。C项集贤桥没有表现兄弟情。E项本文风格并不绚丽飘逸。(4分)20.21.①结构极其简单 ②如果离开宿主细胞 ③显示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22.23.略【参考译文】有一个巡抚,在安徽上任。一天,他派遣专差送几千两银子到京城去。途中,差官住在古庙里,门户、箱子都锁得很严密。早晨起来,银子不知去向,但门上的锁仍然锁得好好的,差官觉得此事很奇怪,赶回来向巡抚报告。巡抚非常生气,立即责令差官赔偿官府(银子)。差官说:“赔偿的事我自然不敢推托(辞),只是这件事非常奇怪可疑,请给我一个月的假期,我将前往追踪查访这件事。我愿意把老婆和孩子作为人质。”巡抚答应了他。(差官)到了遗失银子的地方,他询问察访了很久,什么也没有发现。快要返回了,突然(他)在街市中遇见一位瞎老头,(瞎老头)胸前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善于判明重大疑难事件。”差官随便问他。老头忽然说:“你丢了多少银子?”差官回答:“有若干两。”老头说:“我稍微知道些行踪疑迹,你可找辆敞篷车给我乘。你只管跟着我一起去,就有希望可以找到银子了。”差官按照他的话去办了。开始走的第一天,还见到有人烟的村落。第二天,(他们)进入深山,走了不知几百里路,就不再有村庄,到第三天,到了正午,(他们)抵达一个大市镇。老头说:“到了,你只管进去,一定会自己得到消息。”差官不得已,只好听从他的话。等到进了市镇,只见行人车辆熙熙攘攘,很多房屋排列得又密又整齐。突然有一个人前来问道:“你不是这市镇上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差官把事情告诉了他,同他一起来到市镇口上,(差官)寻找瞎老头,瞎老头已不知去向了。(差官)于是和那人曲折拐弯走了好几条街,来到了一处高大的住宅。(住宅)像是王公贵族的住所。他们上了台阶,进了大堂,(大堂上)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那人告诫他稍等片刻。不久,里面传话叫他进去。(差官)到了后堂,只见堂中只陈设了一张床,有个高大的男人光头赤脚坐在床上,头发长得垂到了小腿。几名童子,拿着扇子、拂尘在两边伺候他。差官叩头行礼完毕,那男人问了他的来意,(差官)详细地回答他。那人用脸部表情示意一下,告诉童子说:“可以把它抬来,”立即有几个少年把银子扛来了,封条标记和原来的一模一样。那男的问:“你是不是想得到这银子呢?”差官叩着头说:“非常希望,只是不敢请求啊。”那男的说:“你刚到这儿,暂且好好休息一下。”随即有人把他带到一座院落,把门关好就离开了。送给他食物,非常丰盛。这天夜里,月光明亮得如同白昼。差官打开后门看了看,只见白色粉墙上堆叠了很多东西。仔细一瞧,都是人的耳朵鼻子啊。差官惊恐极了,然而没有什么机会可以逃得出去。他坐卧不安,一直等到天亮,先前带他进院子的人突然来传呼他。差官又到了后堂,那男子仍然光头赤脚坐在那儿。(那男子)对差官说:“银子不能交给你了,但是我会给你一封信。”说完就靠着桌子写信,写完后扔给了他,挥手叫他出去。前面曾为他带路的人又引着他到了市镇口,差官恍恍惚惚怀疑是在梦中,急忙寻找道路返回。差官见到巡抚,一五一十地述说了前面经历的事。(巡抚)叱责他胡说。(差官)拿出信呈给他看。巡抚拆开信一看,突然脸色大变跑进内室去了。过了一会,传出(命令)让差官回家,释放了他的老婆和孩子,免除了他的赔偿。不久,才知道信中大意是斥责巡抚贪婪无度,告诫他不要责罚差官赔偿银子,如若不然,那么某月某日巡抚夫人半夜三更睡觉时,被截断了三寸头发,这件事难道忘记了吗?巡抚一问夫人,果真如此。巡抚才知道这些事是剑侠做的。-12-\n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发展性试题语文试卷答案1、C【解析】 A.“电影”与“参与”搭配不当。B.“提出”多余,去掉。D.语序不当,“不仅”放“电子商务”后边。2、 B3、“诞生背景”或“潮汐现象” “实现方法”或“可变车道” “实施城市”或“相继开通”(必须是四字短语且来自文中)4、上联: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下联:诗极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陆游5、示例:有的人,解开袋子上的绳索,把闲话拿出来,从头到尾好好温习一遍,然后把它存在记忆之中,等到参加其他聚会,再一字不漏的复述出来。有的人,把闲话拿出来反复把玩,给它加一点油添一点醋,然后再将这一份经过改造的“商品”到处免费派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