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2022-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①污miè()②静mì()③褴褛()④编撰()2.根据课文默写。(10分)①,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②,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③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④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⑤,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⑥,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⑦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⑧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⑨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⑩,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3.完成下列加点字解释。(6分)①王曰,何坐()②斗折蛇行()③凄神寒骨()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⑤食之不能尽其才()⑥执策而临之()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社会,揭露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B.不要为自己树立高深莫测的目标,更不要陷入自怨自艾、自责自苦的泥潭!C.老父亲退休后,学习、游玩、锻炼,他快乐着自己的快乐。D.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见证。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D.专家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6.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5\n上辈的读书人,大凡从乡野走出去的,都有一点泥土的气味。像张中行、季羡林等大师,在讲着那么深的学问的时候,还能从他们那里隐约地领略到蟋蟀的吟唱和野草的幽香。现在你就是听易中天、于丹、钱文忠讲乡野的故事,多少也能听出城里的水泥丛林和堵车的情绪。A.乡土气息是过去很多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作品的特质。B.乡野生活对上辈的很多读书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C.不是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就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乡土气息。D.现在很多读书人讲的乡野故事中都流露出了种种城市的气息。7.仿写。(2分)例句:读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我感受到汤姆高尚纯洁的伟大友情;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阅读理解(32分)(一)(4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①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注】①赚得:骗得。8.请你说说第四句中“放”“拦”这两个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答:9.诗歌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答:(二)(10分)终不知车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注】①越:越国。②辐:和下文的“輗”,“辕”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欺骗。1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①辐腐而轮败败:②以为车固若是固:③效而为之者相属效: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顾:11.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晋楚之郊”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观者闻其夸而信之 B.齐之习辞者也 C.至之市 D.无丝竹之乱耳5\n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译:(2)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译:(三)(5分)手机定位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例如,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④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⑤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13.判断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3分)答:14.选文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至少”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答:(四)(13分)报秋宗璞①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②这花的生命力极强,5\n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③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④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⑤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⑥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⑦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⑧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⑨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15.作者喜欢玉簪花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16.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③自然段为什么要写“连死不了都种死了”?(2分)答:17.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答:18.作者由玉簪花的“报秋”引发了关于人生的哪些感悟?(3分)答:三、作文(40分)19.记忆中,总有一段时光令我们难以忘怀: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痛苦忧伤……剪一段时光,让它在你的笔下缓缓流淌吧!请以“那一段的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3)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5\n参考答案4.(2分)C5.(2分)D6.(2分)C7.(2分)示例:奥斯特洛夫斯基我领悟到到保尔柯察金勇敢坚韧的顽强意志。二、阅读理解(32分)8.(3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生动形象(1分)地写出了下山的困难(1分)。9.(1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13.(3分)举例子(1分),具体地(1分)说明了无线定位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1分)。14.(2分)“至少”表示限制,说明最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1分),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分)。15.(4分)生命力极强,谦让,可以入药,花下总是干净的,其芳香有醒脑的功用。(写出四点即可)18.(3分)玉簪花“报秋”,让作者感觉到时光飞逝(1分),自己好像还有好多事都来不及做,所以内心焦虑、无奈、伤感(1分),作者从兄长寄来的诗作里领悟到了只要用心去生活,就应坦然面对四季和人生的变迁(1分)。三、作文(40分)19.作文切入分30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