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教学设计<br />一、活动设计背景: <br />十一、二岁的孩子已具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做事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想摆<br />脱父母的左右。而生活中,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有很多是四个<br />长辈守着一个孩子,长辈们喜欢过度关心孩子,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教训孩子。同<br />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唠叨。孩子不爱听,发脾气,因而影响两代人的关<br />系,甚至给孩子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是很重<br />要,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条件。 <br />二、活动目标: <br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唠叨,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br />表达方式。 <br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对待唠叨的好办法。<br />活动重难点:<br />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br />三、教学准备: <br />1、排练小品《东东在家》 <br />2、教师课前做好一份采访录音。内容为父母对唠叨是什么看法,在与孩子沟通<br />的过程中,父母有什么问题。<br />四、教学过程: <br />(一)小品表演 引话题 <br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品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品,这个小品是<br />我们班同学自己创作和表演的,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小品《东东在家》。(播<br />放视频) <br />师:看了这个小品,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br />师:同学们,据一份儿童的心理问卷分析显示:90%以上的孩子认为父母太唠叨,<br />也惹来不少孩子的厌烦。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爱唠叨吗?他们唠叨时,你是怎<br />样处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br />(二)实话实说 谈唠叨 <br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经常在什么<br /> <br />情况下唠叨吗?他们经常喜欢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唠叨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br />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生畅谈。 <br />师结:从刚才同学们的讲述中,老师也体会到了大家的心情。我们父母都希望子<br />女有出息,他们把自己所有未圆的梦,未完成的事业都深深寄托在了我们身上。<br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br />牵挂。引起的唠叨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组长做好记<br />录。 哪个组愿意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br />师:虽然引起的唠叨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有下面几种情况:(请看大屏幕) <br />(1)学习方面:作业拖拉,书写不认真,成绩不理想。 <br />(2)娱乐方面,无节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 <br />(3)社交方面:外出玩耍不提前交待清楚,让父母担心。 <br />(4)卫生方面:房间脏,乱。 <br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br />(6)饮食方面:挑食,暴饮暴食。 <br />师:同学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你的父母是不是经常因为你某一方面做的不够<br />好,才会一遍遍的叮咛嘱托,一次次的指点要求。 <br />(三)社会调查 来沟通 <br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因为这样的一些小事唠叨吗?老师这里<br />做了一个采访调查。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几位家长的真情告白。(播放录音) <br />师:听了这位家长的真情诉说,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br />师:孩子们,我们从呱呱坠地的无知婴儿,到牙牙学语再到现在的青春少年,我<br />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辛勤养育和精心照顾下慢慢长大。生活中,你从哪些细节<br />中可以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 <br />师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可以看出,同学们都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体会<br />到他们的关心是最真诚的,最无私的,也是最不求回报的。 <br />(四)共同探讨 想办法 <br />师:小品中东东对待父母唠叨的方法好吗?那平时你面对父母的唠叨,你是怎样<br />处理的?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同桌可以先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br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方法,哪些方法比较合理有效呢?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br /> <br />下,请看大屏幕。 <br />1、安静聆听法 <br />2、转移注意法 <br />3、换位思考法 <br />4、解释沟通法 <br />5、撒娇耍赖法 <br />(五)集思广益 改小品 <br />师:刚才的小品中,东东面对妈妈的唠叨时的做法不科学,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br />己的创作才能,再以《东东在家》为素材,小组同学合作来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