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有( )。A.《刑法》B.《物权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以上全是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公民可以有双重国籍B.我们一直不变的身份是公民C.公民身份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D.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3.林西把自己的零花钱100元捐给了灾区,她行使了公民个人所有财产中的( )。A.使用权B.收益权C.占用权4.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 )。A.9月17日B.12月12日C.12月4日D.4月12日5.护照上的重要信息不包括( )。\nA.签发机关B.公民身份号码C.出生地点6.没有选举资格的是( )。A.年满18周岁的学生B.小学生C.退休的老人D.全职太太7.( )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A.法律B.道德C.纪律8.2016年国家宪法日的活动主题是( )。A.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制中国B.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C.学宪法,讲宪法9.下列哪种方式不能取得国籍( )。A.以出生的方式B.以申请加入的方式C.以旅游的方式10.下列属于中国公民的是( )。A.来中国旅游的日本游客B.外籍华人\nC.父亲是德国公民,母亲是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美国二.填空题(共10题,共44分)1.过马路,要遵守( )法规;在公共场所,要( )公物、( )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 )。2.2019年国家宪法日的活动主题是:弘扬( )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是由( )位数字组成的。4.( )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5.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 )和( )规定的权利。6.(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利,督促其履行自已的职责,管理( ),为公众提供服务。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 )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 )和诬告陷害。8.( )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 )和( )。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 )、法律( )、法律( )。9.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 )位数字组成。10.法律保护了我们的(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2.向宪法宣誓,就是为了彰显宪法权威。( )3.参政议政仅仅是成年人的事。( )4.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义务观念无所谓。( )5.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是法律规定我们的义务。( )6.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 ( )7.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最大载人下潜深度纪录。 ( )8.法律援助是要收费的法律服务。( )9.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10.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四.连线题(共2题,共7分)1.连线魔方。\n2.下面的话分别是谁说的?请连线。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习近平 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起作用了,制度不是稻草人,效果就出来了。邓小平 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毛泽东五.简答题(共5题,共33分)1.公民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监督权?2.编制宣传宪法的标语。(两条)3.简要说明刑法和民法的作用有什么区别?4.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说一说法律有哪些作用?5.居民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处?请列举出其中三项。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我们为什么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呢?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n1.材料: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大家能列举一些学校和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例子吗?八.综合题(共3题,共28分)1.根据宪法第二章的规定,把公民对应的义务序号填在相应图片下的括号里。①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②让孩子接受教育的义务③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④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图一( ) 图二( ) 图三( ) 图四( )2.法律知识我知道。(填序号)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过期食品吃坏肚子。( )(2)叔叔阿姨去民政局领结婚证。( )\n(3)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时唱国歌。( )(4)国家规定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 )(5)一家工厂偷偷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大量的鱼虾死亡。( )3.观察下图,完成问题。(1)说一说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原因是什么。(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身份信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A4.C5.B6.B7.A8.C9.C10.C二.填空题\n1.交通;爱护;保护;归还2.宪法3.184.刑法5.宪法;法律6.行政法;公共事务7.人格尊严;侮辱;诽谤8.宪法;基础;依据;效力;权威;地位9.1810.权利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图:\n2.五.简答题1.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②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2.(1)坚持依法治国。(2)坚持文明执法。3.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4.答:法律的作用:(1)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如法律规定适龄儿童要履行义务教育的义务,作为适龄儿童,我们就要接受义务教育,不能辍学打工。再如,法律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我们在图书馆、广场等地方,就不能吸烟。(2)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如法律禁止酒后驾车,如果喝醉了酒在开车上路,就是错误的。(3)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如当我们的受到不法分子侵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请求法律的帮助。5.①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②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③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六.辨析题1.身份证是能够证明我们身份的东西,上面有我们很多的身份信息,在我们取车票、住酒店等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一旦身份证丢失,就会造成身份信息泄露,会带来很多麻烦。七.材料题1.学校和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例子有:(1)开学第一天,交通警察到学校讲解交通安全知识。(2)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火灾逃离”现场演练。(3)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场所,未成年人可享受免费或优惠票价。\n(4)网吧门口张贴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牌。八.综合题1.②;④;①;③2.⑤;②;①;③;④3.(1)随意丢弃车票的做法不合适,因为车票上有身份证号码、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2)生活中,我们要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以及其他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不要随意乱扔;不要随意透露或在网上发布单据的二维码、条形码等;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某某用于某某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如果请他人代自己办事,也要托付给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