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 )国籍。A.外国B.中国C.双重国籍2.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法律来源于生活B.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C.生活离不开法律3.赵明的身份证号码是:331001200806208161李同的身份证号码:33100119980312303X从这两个身份证号码中,你可以判断赵明和李同( )。A.出生日期相同B.户口所在地相同C.性别相同4.生活照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行人和驾驶员都要遵守( )。A.劳动法B.刑法C.治安管理处罚法D.道路交通安全法5.作为一名小学生,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不包括( )。A.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B.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nC.认真学习,努力考到第一名6.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不因场合而变化,那就是( )。A.孩子B.学生C.顾客D.公民7.下列属于公民权利的是( )。A.劳动权B.依法服兵役C.遵守公共秩序8.下列关于公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拥有美国国籍的马克不是中国公民B.去美国出差的小李不是中国公民C.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9.( )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法律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0.以下能体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的有( )。①在法律体系中,宪法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③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④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n⑤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1.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 ),也包括( )。2.(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 )。3.(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 )。4.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 )、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 )未成年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 )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 )儿童出现。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的广泛关注。5.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 ),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 )。6.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 ),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 );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 ),不( )别人。7.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8.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 )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 )和( )。9.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0.( )是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纳税人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查询有关税收的法律和政策,咨询如何办理( )、发票购领、申报纳税,举报税收违法行为。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国籍有两种取得方式:一是出生取得,二是申请加入取得。( )2.法律禁止酒后驾车。我觉得法律让我们更安全。 ( )3.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外国国籍。( )4.身份证虽小,但是作用可大了,生活中不少地方都用得上它。( )5.我们少年儿童只能享受权利,不能履行义务。 ( )6.保护和促进人权,人人有责。( )7.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代表中国,都是中国的名片。( )8.人人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义务。( )9.我们作为小学生,不需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10.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罗马,并为古希腊所沿用。( )四.连线题(共2题,共12分)\n1.连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人身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女性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财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文化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物质帮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劳动权2.把下列情境与宪法规定的相关权利连起来。 小花的奶奶今年年80岁,她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族的高龄津贴 劳动权家琪的爸爸工作的公司要求员工工作12小时,还没有加班费 物质帮助权小明给同学叫“瘸子” 平等权考某单位工作时,看到要求“仅招男性” 建议权王晓萌在政府网站就校园周边环境提建议 名誉权五.简答题(共5题,共34分)1.民法可以保护我们哪些权益?2.你认为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行使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怎样履行作为中国公民的义务?3.我国居民身份证分为正面和背面,请你在下面方框内写出身份证背面的那些信息。4.联系生活实际,简要写一写法律的作用。5.请你为国家宪法日设计几条宣传标语。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你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人跳“广场舞”吗?对此你怎么看?有什么解办法?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n1.六年级2班召开了“宪法权威我之见”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言。张同学说:宪法有权威,国家秩序才良好,人民生活才美好。王同学说:维护宪法权威,我们就必须全面实施宪法。李同学说:我们的宪法宣誓制度就是为了彰显宪法权威。赵同学说:任何纽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宪法权威的具体体现。郭同学说:尊重宪法就要先了解宪法,让我们一起诵读宪法吧!(1)你对上面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你认为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呢?(2)请你写两个宣传宪法的标语,作为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标语。八.综合题(共3题,共22分)1.如果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工资,你认为爸爸应该怎么办?2.我来区分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把序号填入对应方框中)3.我国的法律职能不同,请把你知道的法律职能填在对应的括号内。①行政法 ②民法 ③刑法( )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n(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B4.D5.C6.D7.A8.A9.C10.C二.填空题1.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2.宪法;集中体现 3.宪法;依据 4.保护;爱护;城镇;留守5.沟通;交往6.纳税;荣誉和利益;别人的财物;伤害 7.基本权利;基本义务8.18;选举权;被选举权9.国籍10.12366;税务登记 三.判断题1.√2.√3.×4.√5.×6.√7.√8.√9.×10.×\n四.连线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财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身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物质帮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性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文化权利。2.略五.简答题1.民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等权益。2.行使权力:1.公民在行使公民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力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公民权利。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的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律观念和高尚道德的,负责任的,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3.身份证背面的信息有: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身份证号。4.1、指引作用。这是指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这是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3、预测作用。这是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4、强制作用。这是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5、教育作用。这是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5.(1)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2)实行依法治国坚持执政为民;(3)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4)宣传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5)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六.辨析题\n1.有,跳广场舞也是阿姨和奶奶们放松娱乐的一种方式,我们不应该要求他们停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和跳广场舞的阿姨和奶奶们商量声音可以放小点,或者规定跳舞的时间即可。七.材料题1.(1)上面的观点都有道理。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和机构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违反宪法的活动都应该得到追究;维护宪法权威,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就必须做到遵纪守法,还要宣传宪法知识,让宪法深入人心。(言之有理即可)(2)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我守法,我光荣。(言之有理即可)八.综合题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2)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如图:3.③;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