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紫藤萝瀑布【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感悟中心。2、品味语言,学习如何通过比喻、拟人等多种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重点】品味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语言。【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课前小阅读]1、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华,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其小说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宗璞家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家人身患绝症,她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逝世前写成此文。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预习板块】1、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认真填写。(1)给划线的字注音。伫立()依傍()伶仃()()酒酿()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沉淀()迸溅()()(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迸溅:伶仃:3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2、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主旨)2、全班讨论下列问题:(1)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2)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3)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4)“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作业板块】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②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第①段首句有什么作用?结尾句又该怎样理解?2、仔细揣摩第②段的含义。33、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4、结合全文意思品味最后一段的含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