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届高考历史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山西省襄汾县考古挖掘的陶寺遗址(约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中,发掘很多古墓,如少数大墓、中型墓以及数以千计的大量小墓,其墓葬规模、随葬品的数量与质量判然不同,还有被杀殉用于奠基或祭祀的人骨。这说明了当时A.人殉制度比较普遍B.国家机器已经产生C.社会贫富分化明显D.阶级对立十分突出2.古代某思想家曾说过:“古人不会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不会天下大利都奉献给自己而取其中一毛;人人都各自为自己,而不侵犯别人;这样天下就太平无事了。”据此推测该思想家属于A.道家学派B.墨家学派C.儒家学派D.法家学派3.宋人也开始将镇和市习惯性地结合在一起,有了镇市之称谓。在宋代存世方志中,多有“市镇”一条,可见宋代“镇市”或“市镇”已成为专用名词,然宋代官方文献中多称镇市而非市镇。从“市镇”到“镇市”的转变反映了北宋时期A.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B.政府对市场管控减弱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D.沿海港口城市较繁荣4.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有人据此史料推断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危害百姓。该结论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5.如图是元朝某一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图,图中A、B、C分别最可能是9\nA.直隶省、吐蕃、琉球B.中书省、吐蕃、台湾府C.直隶省、宣政院辖地、台湾府D.中书省、宣政院辖地、琉球6.明清时期江南的大型茶叶种植园慢慢开始向民间发展,小户人家的种植业慢慢兴起,大型的种植园雇佣了很多的无地农民,使他们成为茶园生产的雇佣工人,大片的土地被地主用来种植茶叶,城市里出现了茶叶制作的手工作坊,越来越多的新兴工艺被用在了茶叶的生产上。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A.茶叶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商品经济向农村地区延伸D.种茶业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7.明清之际思想家们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该新思潮A.具有爱国与民主意识B.摆脱了儒学束缚C.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D.受启蒙思想影响8.下表可以反映出17世纪中国瓷器出口年均数量(单位:件)年份总数欧洲东南亚日本1602~164440453565970245067934981645~1661129366412926925418820——据冯先铭《中国陶瓷史》记载A.闭关锁国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曲折发展9\nC.朝贡贸易的兴盛D.中国出口瓷器质量世界领先9.康有为极力颂扬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和政治制度,同时又竭力维护儒家之正统,试图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A.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B.借儒家外衣宣传民主共和C.尚未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体现出一定的时代局限性10.1928年中国轮船仅有1300多艘,总吨位不足30万吨,到1935年,中国轮船总数近4000艘,总吨位达7000万吨。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轮船业的发展A.与政府政策的支持密切相关B.得益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C.主要因为帝国主义放松侵略D.开始打破列强对中国航运业垄断1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震动了中国社会。面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掀起了反蒋抗日浪潮。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各界爱国人士发表通电,抗议日本侵略行为,要求南京国民政府抗日。这表明当时中国A.国民大革命群众基础广泛B.民众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罢工成为抗日的主要方式D.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变化12.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设立蛇口工业区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长江流域开放带形成;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A.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B.主导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C.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前进D.国家战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13.查士丁尼时代以前的罗马法中有要事物与略事物之分,前者指土地和牛马等,其转移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后者则不必。但在《民法大全》中,两者间的区别已经消失,财产转让更加简单易行。这反映出罗马法A.有效缓和了罗马阶级矛盾B.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有意淡化公民的法律意识D.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4.卢梭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提到:“在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时,应当发展青年自然涌现出来的善良情感,也要使他们在社会行为中接受痛苦的磨炼以生成坚定的道德意志,进一步转化成道德信念,最终使其行为始终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相一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是近代西欧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B.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批判性继承9\nC.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必然要求D.对立德育人方式进行了理性思考15.如图为某场世界性战争局部形势图,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1914年战线的形成是大战全面爆发的开端B.1916~1917年战线东扩受到西欧战事影响C.1918年战线加速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德俄国界回到1914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友好开放的政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鼓励对外交往。唐朝政府设置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不少地方设商馆以招待外商,设互市监、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周边邻国纷纷遣使建交并进行正常的商业贸易,当时与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中外贸易广泛开展,唐都长安外商云集,成为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唐政府下令保护,绝不盲目排外。在此背景下,大量外来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传入,唐朝兼收并蓄,积极地借鉴吸收。唐朝前期出现了“九夷重译,相望于道”的盛况,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使者、学者和商人频繁交往,大大加强了中国和各国间的相互了解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使唐朝得以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摘编自徐敏《唐前期的改革和兴盛》9\n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主要大学概况学校名称所在国家建校时间学校简介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1088年世界范围内广泛公认的、拥有完整大学体系并发展至今的第一所大学,当时研究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学者们聚集在博洛尼亚,共同评注古老的罗马法法典。1364年,大学建立了神学院。但丁、彼特拉克等都曾经在这里求学、研究或从事教学工作。在16世纪博洛尼亚大学开创了被称为“自然魔法”的教学,即实验科学。哈佛大学美国1636年1636年,移民到北美的清教徒决定仿照英国剑桥大学筹建一所高等学府。学院的领导者起初都由神职人员担任,直到1708年第一个非清教成员的校长上任。1727年,哈佛学院设立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授职位,置备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用实验方法讲授天文、物理和化学知识。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哈佛学院站在同情和支持独立战争一边。哈佛的毕业生包括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北京大学中国1898年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开办经科、文科、格致科(理科)、工科、农科等七科。“五四运动”爆发后,傅斯年、罗家伦等多名北大学生积极参与。中共一大前,中国53名中共党员有21名是北大师生、校友。梁启超、鲁迅、杨振宁、邓稼先等都曾在此任教或学习。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外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9\n19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销自由贸易政策,是为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取消了有利于本国地主和农民的保护性关税。1854年,《航海条例》被取消,外国商船得以在英国控制的口岸进行贸易。1860年,《科布登条约》签订,英国和法国同意互相降低关税……“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主张全球化的旗手,是为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与英国以一己之力来推动经济全球化不同,20世纪40年代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关于全球治理的制度设计。通过这两个体系,美国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材料二逆全球化在全球化的高潮之际从不会缺席,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也不断受到各种“逆流”的挑战。先是1949年成立的受苏联控制的经济互助会与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分庭抗礼,接着是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以及日本经济在亚洲的崛起……于是,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宣布放弃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美元贬值来平衡国际收支。——摘编自汪毅霖《“逆全球化”的历史与逻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化第二次高潮的新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放弃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背景。19.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下表呈现了四种史料,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按照对研究明代历史的史料价值高低,将四种史料的编号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分别说明理由。编号名称完成时间作者简介主要内容A定陵金冠1572~1620年(明万历年间)未知1957年出土于明神宗定陵地宫,正式名为金丝翼善冠,通体以极细金丝编成,薄如蝉翼,上饰金龙装饰,栩栩如生。B《明史》1739年(清乾隆四年)张廷玉,历任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谥号“文和”。二十四史之一,记载明太祖洪武元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的历史,三百二十三卷。C《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史》2010年施建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介绍了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史,主要内容包括:官修史书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史学领域的百花齐放等。D《明代岷州卫移民问题研究》2018年王泽琪,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本介绍了岷州卫设立的背景、岷州卫移民的主要经过及影响。9\n科生。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CACDDDAB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DABADD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16分)特点:友好开放;开放领域广;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文化艺术兼收并蓄。(每点2分,8分)影响:促进唐朝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唐朝文化艺术的繁荣;提升了唐朝的对外影响力;有利于儒家文化圈的形成。(每点2分。8分)17.(12分)【评分细则】论题部分:明确提出观点,3分;观点不够明确或观点杂糅,1~2分;无观点,0分。论证部分:能从材料信息中,选两个史实或两个角度进行论证,史实准确,逻辑清楚,得8分;单史实或单角度论述,得4分;史实每错一个,扣2分;论述脱离观点,0分。9\n总结部分:进行总结升华的,得1分。【示例】观点:大学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分)论述:大学是学术研究的场所,助推科技进步。16世纪,博洛尼亚大学便开始实验科学的教学,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1910年,北京大学设置理科、工科等学科,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4分)大学是育人成才的机构,助推社会发展。博洛尼亚大学培养了但丁、彼特拉克等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北京大学培养了邓稼先等科技功勋,为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4分)总结:综上,大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力量,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分)18.(15分)(1)(6分)特点:以美国为主导;走向制度化、体系化;各国间合作领域更加广泛。(每点2分)(2)(9分)背景:国际:多极化趋势出现;(3分)国内:美国经济受到冲击,实力下降;(3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3分)19.(12分)排序:ABDC。(4分,答对一个位置得1分)理由:A史料为明代皇陵出土文物,是研究明史的一手史料,能直接反映明代黄金冶炼制造的工艺水平,史料价值最高。(2分)B史料为官修正史,全面记录了明代主要历史内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是后朝修订,可能基于政治需要存在主观内容,其价值略低于一手史料。(2分)D史料为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相较于前两种史料,史料价值略低。(2分)9\nC史料为学者研究专著,本身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其研究时间范围为十至十三世纪,不属于明代历史的时间范围,对研究明史史料价值较低。(2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