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长: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历来的政治斗争本质上都是权力和利益之争,而政治制度则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要工具。以此角度来认识先秦时期的重要制度,下图图中①至④依次应填入A.①王位世袭制②礼乐制度③分封制④井田制B.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C.①分封制②王位世袭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D.①王位世袭制②井田制③礼乐制度④分封制2.吕氏春秋》曾引用一个寓言故事∶“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未定者,人欲望之也。由未定,充且屈力,而况众人平?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作者讨论的主题是A.郡县制B.人文精神C.租佃关系D.嫡长子继承制3.西汉初年,地方治理呈现出下图所示态势。这一态势的形成A.加强了封建专制皇权B.提供了推恩令的社会基础C.沿袭了秦朝地方制度D.缓和了中央与地方间矛盾4.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5.有学者认为,元代欠缺一种合理的政治理想,他们并不知宋朝所谓政治的责任,因此亦无所谓政治的事业,他们的政治,举要言之,只有两项:一是防制反动,二是征敛赋税。以下可作为其论据的选项是A.罢除丞相职位,六部直接隶属皇帝B.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各地刑狱C.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省官互迁D.设立理藩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事务6.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轮流担任公职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时对相当多的公职人员任职实行相对公平的抽签制或抓阄制,但这令很多雅典人叫苦不迭,特别是穷人、家庭负担重的人。这表明A.增强集体意识的紧迫性B.提供任职津贴的必要性C.实行精英政治的可能性D.废除民主制度的可行性7.如图漫画创作于1831年,一群英国下议院议员围绕在钱仓前,一边贪婪地从中取钱,一边说:“选举制运行这么好,为什么要换掉它呢?我们不需要改革……”此漫画意在A.暗示公款源源不断地流进了议员的口袋B.批判英国国王干涉下议院议员的选举C.揭示对现行选举制度进行改革的迫切性D.强调无产阶级应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8.美国建国时,立宪者不赞成复制罗马宪政,反对行政人员和法官由人民每年选举产生,主张总统任期4年,参议员任期6年。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A.注重国家稳定B.大小州的矛盾尖锐C.总统权力扩大D.人民主权意识强化9.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10.在苏维埃基层政权选举中,苏维埃政府向选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抗日根据地各级参议会的选举中,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圈选”“豆选”等方式。这些措施A.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保障了政权的稳定与发展C.开始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D.民主政治原则得到了落实11.在一次重大的会议上,毛泽东深情地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2.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B.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C.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D.鲜卑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13.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写道: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清政府封锁戊戌政变的消息B.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C.晚清农村交通闭塞,通讯不畅D.人们封建忠君思想浓厚14.1956年,中央主管财经工作的副总理陈云说:“有同志说夫妻店不算社会主义,我倒是看到社会主义长时间内还需要夫妻店,因为老百姓还要买油盐醋,要吃大饼、油条、汤圆、馄饨。”这表明A.保留个体经济成为了高层共识B.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被突破C.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重中之重D.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尚在摸索15.宋真宗时期,规定文武官职满三年,给予磨勘迁秩。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一般官员只要在任上没有过失,大都予以升迁,缺乏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磨勘迁秩导致A.皇权专制不断强化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冗官现象日益严重D.科举制度逐渐废弛16.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A.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B.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D.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17.据调查,解放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A.宗法实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18.《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19.元代学者郭居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这反映出元代A.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B.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C.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D.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
20.罗马帝国时期为保障离婚女子的生活来源,规定“解除婚姻应当将婚前嫁资返还给妻子”,但也考虑到婚姻关系也有可能是因女方的过错而解除,对嫁资的返还作出了一定限制,即丈夫对嫁资的留置权,一般有因花费留置、因子女留置、因伤风败俗留置、和因赠与物留置等规定。这表明罗马法A.体现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B.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C.渗透着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D.影响着后世资本主义的立法21.观察如表,①到②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人文主义发展使宗教仪式简化B.婚姻习俗逐渐摆脱宗教影响C.社会进步使结婚程序更加规范D.世俗权力日益高于教会权力22.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以及有关劳保、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法令。这些法律和法令的颁布A.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B.照搬了苏联立法模式C.立足于一五计划的开展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23.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新罗人崔致远。他十二岁入唐,十八岁进士及第,历任淮南节度使幕职,居唐十六年后回国,被后人尊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鼻祖。从上述描述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唐朝政府允许外国人做官B.新罗大量吸收汉文化C.唐朝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D.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24.明代编制《大统历》时,只推算京师一地的日出入和节气时刻。清代《时宪书》则加入了各直省及蒙疆西南等地的时刻列表。对地域广袤的蒙疆各部而言,钦天监推算的时刻实际参考价值有限,但其仍须接受。由此可见,清朝A.对蒙疆地区的管理流于形式B.天文历算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C.力图构建大一统的国家认同D.边疆和内地行政体制高度一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5题11分,26题13分,27题16分,28题1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邢义田:秦建立郡县制,中央派不同等级的官员做郡县的太守或是县令,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秦时还有另外一种制度,凡是地方上杂居有蛮夷的,就不设郡县,而设置道。它原来有什么风俗习惯,有什么领袖都得以保存,他们甚至不用像郡县的百姓那样纳税,只要象征性地进贡一些方物特产即可。此外还有所谓的属邦,凡臣属于秦的国家,因其故俗而治,只要顺服,秦对其内部也不加干涉。这种道和属邦的设置,我感觉背后的理念并不是强硬地采取百分之百的同化政策,这跟古罗马帝国有相似的地方。虽说罗马帝国征服了地中海世界,实际上罗马人采取相当宽容的统治政策。地中海各地本来有很多城邦或城市,罗马人对他们的统治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罗马把除了意大利之外的地方都划为行省,派一位元老去行省当总督。总督基本上只负责收税、保证治安、维持
司法秩序。其他方面各省城市都有市议会,由市议会选出的官员管理各自的城市。这些城市只要如数纳税,敬拜皇帝,其原来的习俗和信仰等等都不会受到干扰。因为统治多属象征性的,罗马帝国在三世纪以前从没有建立,也没必要建立像秦汉帝国那么庞大,由中央到地方层层节制的官僚体系。——据盛韵《邢义田谈罗马史背景下的秦汉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马帝国对地中海地区统治方式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渊源。(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方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并简要分析演变趋势出现的原因。(7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由唐高宗令人修撰,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它反映了礼制、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以及阶级差别等内容。它的法制思想有两个特色:第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第二,简化法律条文,减轻刑罚。唐律不仅对唐代的政治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直接影响了后代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成为后世封建立法的典范。它结合自身并以周边封建国家法律为外延,构建了区域性的法律系统一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材料二法国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
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摘编于百度词条和维基百科(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唐律疏议》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9分)(2)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其体现的民法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其影响。(7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童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钱来旦、陈晓率《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丈化模式溯源》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材料中蕴含了国家政治建设的诸多启示,请任选其中一种启示,自拟论题,结合近现代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三明一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月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5BDBAC6-10BCAAD11-15BCBDC16-20ABABA21-24DDCC25:(1)特点: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因地制宜,对少数民族杂居地灵活管理;给予属邦一定的自治权;注重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任意3点3分)影响: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有利于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后世的地方管理制度提供借鉴。(3点3分)(2)特点:统治政策具有宽容性;对地中海地区实行象征性管理(或总督对地方管理权力有限);城市拥有一定的自治权;重视对地方的经济控制;明确地方对帝国的臣属关系。(3点3分)历史渊源: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城邦传统;受到古希腊罗马的人民主权思想影响;延续了古罗马法律思想。(2分)26.(1)战前:上书言事;纳赀捐官;参加科举。(3分)战后:借助大众传媒;组建政治团体;选举民意代表组建民意机关。(3分)(2)趋势:从传统等级会议到近代代议制;参与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参与的程度不断加深;制度化、规范化。(2点4分)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革命不断开展的推动;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完善;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意识的增强;社会民众和民主人士的争取和持续斗争。(3点3分)27.(1)内容比较完整,刑事为主,刑法民法不分;以礼入法,封建专制和等级思想严重;法律思想上德主刑辅,条文简约,减轻刑罚(或者内容宽简约);体系较为完备,深刻长久地影响周边(任意3点6分)成因: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重制度创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趋于完备;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国家实力强大;民族交融发展,中外交流频繁;科技进步,领先世
界;汉唐以来的儒家正统地位的形成和发展;春秋战国以来的法制思想的不断进步,儒家以礼入法的思想在实践中的发展。(3点3分)(2)《法国民法典》体现的民法原则有:自由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自由原则(或者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等。(3点3分·)影响:弘扬了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时代精神,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保障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调动了法国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的巨大热情与积极性,有利法国的对外战争;确立起现代民法体系,建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2点4分)28.示例:政治建设中双方的妥协与宽容有利于国家发展(3分)近代英国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之间的妥协,这一妥协通过和平手段实现了冲突双方的利益让渡,英国借此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体,此后政治妥协成为英国政治的一种正常的调节机制,其保证了英国政治的稳定和发展;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了三权分立式的联邦共和国,其实质正是美国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中央政府和地方各州、不同族群种群之间政治妥协的产物。此后美国又通过宪法修正案不断对其完善,它使美国保持了政治稳定,也是推动美国走向繁荣的政治基石。(6分)总之,政治妥协已成为欧美国家解决政治冲突时的一种正常的社会调节机制,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原则。(3分)(从“妥协”或“制衡”等角度分析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