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化学(理)2021.10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1,则HCl(g)=H2(g)+Cl2(g)的△H为A.+184.6kJ·mol-1B.+92.3kJ·mol-1C.-369.2kJ·mol-1D.-92.3kJ·mol-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的大小与起始浓度有关B.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C.K值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D.温度越高,K值越大3.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写上能量变化值即可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可以表示物质的量或分子数目,只能为整数C.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D.催化剂可以同时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降低反应的△H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的是A、使用催化剂B、增加体系的压强C、加入一种反应物D、升高温度5.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2v(B)=3v(C),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2A+3B=2CB.A+2B=CC.3A+2B=2CD.2A+2B=3C6.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相等C.X、Y、Z的速率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7.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反应3X(g)+Y(g)2Z(g)产生的影响是A.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8.温度为T时,将NH4HS(s)置于抽成真空的容器中,当NH4HS(s)NH3(g)+H2S(g)达到平衡时,测得体系的总压强为6kpa,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为A.6(kpa)2B.9(kpa)2C.8(kpa)2D.36(kpa)29.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平衡移动方向一致的是A.C(s)+CO2(g)2CO(g)△H>0B.O2(g)+2SO2(g)2SO3(g)△H<0C.H2(g)+I2(g)2HI(g)△H<0D.Cl2(g)+H2O(l)HCl(aq)+HClO(aq)△H>0①②10.已知:2ICl(g)+H2(g)=I2(g)+2HCl(g),该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为吸热反应,B.反应①的能垒比反应②的大,所以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第①步反应C.整个反应过程共有3个基元反应D.ICl(g)+HI(g)=I2(g)+HCl(g)△H=-218kJ·mol-111.下列现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C.用排饱和食盐水方法收集Cl2D.打开啤酒瓶盖,瓶口冒出大量气泡12.将2mL0.1mol·L -1FeCl3溶液和2mL0.01mol·L -1KSCN溶液混合,发生如下反应:FeCl3(aq)+3KSCN(aq)Fe(SCN)3(aq)+3KCl(aq),为了使平衡状态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再加入2mL1mol·L -1FeCl3 溶液 ② 加入KCl固体 ③ 加入适量的铁粉 ④再加入2mL0.4mol·L -1KSCN溶液 A.②③B.③C②④D.①③④13.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A(g)+B(g)2C(g)△H<0这个可逆反应图象的是14.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B.C(石墨,s)=C(金刚石,s)△H=+1.9kJ·mol-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2C(s)+O2(g)=2CO(g)△H=-221kJ·mol-1,则碳的燃烧热等于110.5kJ·mol-1
D.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kJ·mol-1,则含2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7kJ15.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已知NH3的体积分数(纵坐标)和温度(横坐标)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平衡常数K:A点<B点C.H2的转化率C点最高D.A、B、C、D、E五点都达到了平衡状态16.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①Fe2O3(s)+3CO(g)=2Fe(s)+3CO2(g)△H=-24.8kJ·mol-1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47.4kJ·mol-1③Fe3O4(s)+CO(g)=3FeO(s)+CO2(g)△H=+640.5kJ·mol-1计算CO(g)+FeO(s)=Fe(s)+CO2(g)的反应热为A.+218.0kJ·mol-1B.-218.0kJ·mol-1C.-208.0kJ·mol-1D.+208.0kJ·mol-117.在一定温度下,将3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充入0.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2B(g)4C(?)+3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反应后体系压强是反应前体系压强的0.8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C的聚集状态可能是气体B.平衡时,A的转化率B的转化率相等C.平衡后升高温度,若平衡常数增大,则正反应的△H>0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2518.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4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H2,记录获得相同体积H2的所需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混合溶液12344mol·L -1 H2SO4/mL30V1V2V3饱和CuSO4溶液/mL02.5V420H2O/mLV5V6100A.表中的V1=30,V4=5,V6=17.5B.在该实验过程中CuSO4起催化剂的作用C.若将4mol·L -1 H2SO4改成18.4mol·L -1 H2SO4,产生H2的速率更快D.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19.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B.C点时,V逆>V正C.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D.T1时,0-1h,二聚体的速率为0.9mol·L−1·h-120.一定温度下,在3个容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温度物质的起始浓度物质的平衡浓度Ⅰ4000Ⅱ4000Ⅲ50000A.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热B.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C.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D.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CO的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21.(10分)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增大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减小,则:(1)该反应为热反应,且m+np(填“>”、“=”或“<”)。(2)恒温恒容时,再充入物质A,平衡向方向移动(填“正”或“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恒温恒压时,再充入稀有气体(不参加反应),V正,V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恒温恒容时,再充入稀有气体(不参加反应),平衡。(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5)恒温恒容时,再充入物质B,则A的转化率,B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C的产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2.(10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目的一、向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5滴等浓度的FeCl3和CuSO4溶液,观察气泡产生的速度。比较Fe3+和Cu2+的催化效果二、两支试管,都加入2mL1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再同时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1mol·L−1的H2C2O4溶液和2mL0.05mol·L−1的H2C2O4溶液,观察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探究草酸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三、在锥形瓶内各盛有2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然后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mol·L−1和40mL18.4mol·L−1的硫酸。比较两者收集10mL氢气所用的时间。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四、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四个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共有个。(2)写出KMnO4酸性溶液和H2C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部分同学认为实验方案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3)实验方案三中通过比较两者收集10mL氢气所用的时间长短来判断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的判断方法是。(4)实验方案四的反应为2H++S2O32-=S↓+SO2↑+H2O,利用题目所给的实验数据,理论上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或溶液变浑浊的时间长短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操作时这两种方法中最合理的是。(填“A”或“B”)A.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B.溶液变浑浊的时间长短
23.(10分)在200℃时,某反应的变化图像Ⅰ如图所示,图Ⅱ是平衡后改变外界条件的变化图像,已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且t4~t5时间段扩大容器的体积,结合以下两个图像,回答下列问题。V正V逆(1)t1~t2时间段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在图像Ⅰ中将t1~t2时间段B物质的浓度变化图像补充完整。(4)t3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为、、t5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5)C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时间段为,平衡常数最大的时间段为。A.t1~t2B.t2~t3C.t4~t5D.t5~t6(6)在200℃时,若起始时密闭容器中A、B、C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mol·L−1、1mol·L−1、2mol·L−1,则。(填“A”、“B”或“C”)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V正小于V逆C.处于平衡状态24.(10分)CO、CO2、CH4等含碳的化合物的综合利用是当今科技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1)双功能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突破了低温下水煤气转换[CO(g)+H2O(g)=CO2(g)+H2(g)ΔH]中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程Ⅰ、 过程Ⅱ、过程Ⅲ均为吸热反应B. 图示过程中的H2O均参与了反应C. 图示的三个过程中均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
D. 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整个水煤气变换反应过程的ΔH(2)已知:Ⅰ.2NO(g)+2CO(g)N2(g)+2CO2(g)ΔH=-746kJ·mol-1Ⅱ.N2(g)+O2(g)2NO(g)+2CO(g)ΔH=+180kJ·mol-1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某催化剂的M型、N型均可催化反应2CO(g)+O2(g)2CO2(g),向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CO和O2,在相同时间段内,不同温度下测得CO的转化率(α)如图所示。①T0℃之前,相同温度时,对该反应催化效率较高的是型催化剂。(填“M”或“N”)②b、d、e三点中反应物的有效碰撞几率最大的是点③N型催化剂条件下,从a点到e点,CO的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是,e点时突然减小的原因为。④若b点容器中c(O2)=0.4mol•L-1,则T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答案BCCDAACBDBBBADCBADCC21.(10分,每空1分)(1)吸<(2)正不变(3)减小减小(4)不移动(5)增大减小(6)不变22.(10分,每空2分)(1)1(2)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KMnO4过量,溶液不能完全褪色或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较大,不易褪色(合理即可)(3)相同时间收集氢气的体积多少(4)B23.(10分)(1)0(1分)(2)2A+B3C(1分)
(3)起点从0.5mol/L开始(1分)(4)催化剂(1分)压缩容器的体积(1分)升温(1分)(5)D(1分)D(1分)(6)B(2分)212124.(10分)(1)B(1分)(2)CO(g)+O2(g)CO2(g)ΔH=-283kJ·mol-1(2分)910(3)①M(1分)②e(1分)③开始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CO的转化率先增大(1分),d点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1分),e点时突然减小可能是温度过高,催化剂失去活性。(1分)910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