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政治(文)2021.1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表明(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概括和总结②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指导③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当严重的生态危机迫使我们真正厘清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我们不禁要追问过往经济发展模式的适切性,建设“美丽中国”的价值追求也成为一个必然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发展哲学的应有之义。这体现了( )①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最佳表述是(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邓小平理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强调( )A.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5.2019年10月2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一月昼工作期,继续开展包括月表形貌、物质组成和浅表层结构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进一步揭开月球背面的奥秘。这佐证了(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观测设备是揭开月球奥秘的基础④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让我们一起开启哲学之旅。请回答下列小题。
1.“十年前你在做什么?”那时还没有满大街的二维码,北京奥运会热潮尘烟消散,做这份卷子的你还是位可爱的低年级小学生……留恋也好,决绝也罢,过去的时光不复再来。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用于这一情境的是A.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B.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C.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D.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2.或许在某个星夜,当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宇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冲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①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是哲学产生的根本源泉③会推动人们进一步的探究 ④说明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它们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B.不具备共同的属性和特征C.都具有主动创造性D.不一定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4.哲学与具体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从中可以看出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综合C.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D.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5.小西在撰写哲学小论文时,引用了下面一段学术资料: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你认为小西所要论证的问题最有可能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哲学基本问题C.哲学与时代精神D.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6.“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引导规范和约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度有序利用资源,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深入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高国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这是基于( )①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创造规律②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③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④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7.近期,全国部分地区又出现零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溯源调查中,相关人员经过反复比较、筛查发现多和“冷链”有关。为此,国家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对进口冷冻食品的检查力度。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将实践作为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加大检查的力度②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客观条件,把握具体的联系③加强溯源调查,有助于全国抗疫实践活动顺利推进④实践延伸人类认识器官,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引用“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来谈如何实现“黄河宁,天下平”。以下古语蕴含哲理与治理黄河要求一致的是( )A.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B.道经坦途常遇覆,慎迈危辙则常安C.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D.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2.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①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直接模仿②观念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移入人脑加工改造过的③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④任何观念都可以在现实的世界中找到其物质的“原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晃就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①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②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③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④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传统的植树方法是在地上挖一个树坑,之后把树苗栽进去。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运用在治沙的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在治沙中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植树方法;开人将细长水管插入沙地,水压顿时冲出一个个孔洞,另一人将沙柳插入,填上沙土,种下株沙柳,只需10秒钟左右。这一方法减少了土壤扰动,成活率提升到80%以上。该方法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把握好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在曲折中前进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④重视意识作用,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在发达国家,“飘绿”一词,专指某些公司或项目假借绿色环保之名蒙蔽公众,其实别有所图,甚至与环境保护背道而驰。在我国把类似现象称之为穿上“绿马甲”。要找出那些穿上“绿马甲”野蛮生长的企业,需要环境保护部门善于( )①从虚假的人为事物联系中发现真实的自在事物联系②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客观的本质联系③从蛛丝马迹的个别现象还原成整体的面貌④透过内在的真实联系揭示外在的虚假联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前不久,央视制作了《大国工匠》节目,社会反响巨大。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它说起来很虚,但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今天我们更需要倡导这种精神,是因为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和自觉选择性②有了工匠精神就能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③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④意识源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 ②③B. ①②C. ①④D. ③④1.漫画《种蛋得蛋》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A.规律是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B.规律并非都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C.认识规律才能改造规律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脑内多巴胺缺乏,就会出现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病症状。最新研究发现,多巴胺不仅会影响身体活动性,对记忆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部分解释了为何帕金森病患者及抑郁症患者常会并发认知障碍。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活动的内容由人脑决定③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④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人工智能简称AI,现在已经进化到了非常高端的程度,每一个人说的一句话,干的每一件事儿,甚至你的记忆、意识等都可以数字化的存储,放在网盘或其他云端,人的思维方式可以被机器学习出来,遇到新问题时,通过技术进行现实还原,就可以与后人进行跨时空的对话,这表明(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②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的运行规律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能促进事物的发展④人类社会的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4.福建某农产品加工企业从蛋鸡养殖产蛋,到鸡蛋挑选、清洗等十几道初加工程序,全部实现自动化操作。不仅如此,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还让食品生产、交易、消费得到更加快速、高效地运转。这表明( )①结构合理有利于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②依据事物固有联系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应充分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④复杂事物各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共同发力。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咬耳扯袖、抓早抓小、提醒纠正;对违规公款吃喝、餐饮浪费典型案例,要通报曝光,形成警示震慑。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有( )①“咬耳扯袖、抓早抓小”意在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②联系的“人化”特点要求人们必须做到统筹协调、齐抓共管③曝光典型案例是基于共性和个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及时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才能有效制止餐饮浪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漫画“人生路”启示我们( )①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③要坚定信心,勇敢地面对挫折④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材料题(共52分)2.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打出了国威军威,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真正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谱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人乐章。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致敬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光辉典范的志愿军将士,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原因。(12分)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早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12分)4.惟有推崇中国之精神,才能化为中国之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移动通信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在5G喷薄欲出的时代,华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担负起了引领5G前行的使命。早在2009年,华为就启动了5G相关研究。在这十年间,华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并进行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实现了技术研发、联合测试、生态建设等方面大量突破性成果。当前,我国正加大对5G的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华为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紧促进在5G领域的突破。但是,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相继拒绝华为进入其市场,英国也拒绝华为在其国家进行5G建设,并对原来由华为建设的4G网络进行剔除。面对重重困难,华为积极开拓市场,加大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华为在全球6大5G产业联盟中拥有287家5G合作伙伴,拿下了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2个5G订单。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华为在5G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14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千百年来,人类对于宇宙的瑰丽与深邃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履,航天事业更成为推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重要支撑。而中国航天,不仅凝聚着尖端科技力量彰显着国家实力,更传承着悠久文化赋予东方人内敛的浪漫。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试验探空火箭成功发射,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材料二: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正式开启。成功发射,只是天问之旅“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天问一号还要经过7个月左右的飞行,才能抵达火星。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天问”第一次执行任务就要“绕、落、寻”,这个难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就连一向傲骄的美国人目前也没能做到,有人用“地狱级”形容,这样的比喻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在着陆方式上我们更是选择了难度更大的反喷射式,同时又搭载火星探测器、着陆机、火星装载机,一箭多机,基本上咱们一口气就追上了美国的火星探测水平。这是几代航天人精诚团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克服了巨大的艰辛和困难才取得的成就,真可谓来之不易。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原因。(14分)高二政治月考答案BBDDABAADBDCDDCCCDDCCABC二、材料题1.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打出了国威军威,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真正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谱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人乐章。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的历史交汇点上,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致敬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光辉典范的志愿军将士,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原因。【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征程、新挑战,需要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以更好地凝聚力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解析】此题考查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考查解读材料运用知识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解答题。知识限定明确,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的知识,分析说明即可。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早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答案】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头筹全局,抓住关键部分,选择最优方案。黄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修复保护和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关键,推动黄河治理工作整体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水沙治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各项工作,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解析】此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题干和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设问要求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属于分析说明类解答题。知识指向明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与原理知识相结合,分析说明即可。材料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说明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一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这说明抓住关键部分,选择最优方案,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材料作答即可。1.惟有推崇中国之精神,才能化为中国之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移动通信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在5G喷薄欲出的时代,华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担负起了引领5G前行的使命。早在2009年,华为就启动了5G相关研究。在这十年间,华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并进行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实现了技术研发、联合测试、生态建设等方面大量突破性成果。当前,我国正加大对5G的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华为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紧促进在5G领域的突破。但是,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相继拒绝华
为进入其市场,英国也拒绝华为在其国家进行5G建设,并对原来由华为建设的4G网络进行剔除。面对重重困难,华为积极开拓市场,加大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华为在全球6大5G产业联盟中拥有287家5G合作伙伴,拿下了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2个5G订单。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华为在5G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是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移动通信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在5G喷薄欲出的时代,华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担负起了引领5G前行的使命,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华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面对重重困难,华为枳极开拓市场,加大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注重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华为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5G相关研究,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等,并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5G的投入和技木研发力度这一契机,促进了在5G领域的突破。【解析】略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千百年来,人类对于宇宙的瑰丽与深邃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履,航天事业更成为推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重要支撑。而中国航天,不仅凝聚着尖端科技力量彰显着国家实力,更传承着悠久文化赋予东方人内敛的浪漫。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试验探空火箭成功发射,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材料二: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正式开启。成功发射,只是天问之旅“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天问一号还要经过7个月左右的飞行,才能抵达火星。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1
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天问”第一次执行任务就要“绕、落、寻”,这个难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就连一向傲骄的美国人目前也没能做到,有人用“地狱级”形容,这样的比喻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在着陆方式上我们更是选择了难度更大的反喷射式,同时又搭载火星探测器、着陆机、火星装载机,一箭多机,基本上咱们一口气就追上了美国的火星探测水平。这是几代航天人精诚团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克服了巨大的艰辛和困难才取得的成就,真可谓来之不易。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原因。【答案】①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善于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天问一号”成功升空是无数航天人精诚团结的结果,也是全国数以万计人员有序结合的结果。②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正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才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境界。③要重视量的积累。我国航天事业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为“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凝聚着航天人巨大的艰辛,他们吃苦、战斗、攻关、奉献,历经艰难曲折,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析】本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即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材料中“中国航天凝聚着尖端科技力量彰显着国家实力,几代航天人精诚团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克服了巨大的艰辛和困难才取得的成就”,可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角度分析,要树立全局观念,善于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材料中“几代航天人精诚团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克服了巨大的艰辛和困难才取得的成就”,可从事物是发展的,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角度分析;材料中“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试验探空火箭成功发射,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国航天事业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为“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重视量的积累;材料中“天问一号还要经过7个月左右的飞行,才能抵达火星,‘天问’第一次执行任务就要‘绕、落、寻’,这个难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就连一向傲骄的美国人目前也没能做到,在着陆方式上我们更是选择了难度更大的反喷射式,同时又搭载火星探测器、着陆机、火星装载机,一箭多机,基本上咱们一口气就追上了美国的火星探测水平”,可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角度分析。
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