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一中2022-2022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Il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个人观念淡漠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专制王权强大3.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分封制的实行B.郡县制的实行C.察举制的实行D.科举制的实行4.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A.夏禹B.商汤C.周武D.秦皇5.史书记载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帝独尊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2-\nC.限制、监督了皇权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7.唐代有人在中央负责政令的草拟工作,那么他应该任职于(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8.《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B.民政C.行政D.财政9.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10.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变化。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与其搭配正确的是()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11.明王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为防止丞相“专权乱政”,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中外朝制度B.设“参知政事”分权C.设立中书省掌行政权D.废除丞相制度12.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13.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 )A.中朝 B.枢密院 C.军机处 D.宣政院1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12-\n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1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6.2022年将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100多年前香港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落入异族之手。那么,香港和祖国被迫分离和下列哪一条约相关?()A.《中俄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2022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的黄海“丹东一号”清代沉船,经过持续的水下调查与研究,在一瓷盘的底部中间位置发现繁体的“致远”字样。据此可判定该沉船的领导人应是()A.李鸿章B.邓世昌C.刘步蟾D.丁汝昌18.“开辟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与上述条款属于同一不平等条约的是()①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之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9.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企图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下列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21.《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12-\n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A.滥杀无辜百姓B.极端排外情结C.盲目排斥洋货D.维护传统社会22、“(义和团)那种举动,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物质进步之抵抗,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在这里称赞义和团运动A.反对欧美文化B.强烈的爱国精神C.抵制近代技术D.打败了侵华列强2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民族抗战的旗帜,该战线正式形成于()A.“九•一八事变”后B.西安事变后C.卢沟桥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24.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中描述了这样一场战役:1937年的某天,八路军115师扼守山梁两侧,霎时枪声大作,敌人很快被打蒙了,乱作一团,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取得自抗战以来的首次大胜。剧中描述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平型关大捷D.徐州会战25.“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2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②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④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7.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给中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取得近代反抗外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改变社会性质,取得民主革命彻底胜利C.洗雪百年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凝聚力D.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升国际地位28.英国领事富里赐在《天京游记》中说:“我不能不承认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开通的中国人。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12-\nA.洪秀全B.洪仁玕C.曾国藩D.石达开29.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B.《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30.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导致“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天京变乱的严重内耗C.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 D.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31.有人认为:“(中国)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32.辛亥革命后的两年时间里,全国涌现出了500多家报馆,它们都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这表明辛亥革命后()A.大众传播媒介的根本变革B.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受尊重3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34.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信息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B.党纲的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C.明确反帝反封建是党的主要任务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35、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下列主张出自该纲领的是()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12-\nB.“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C.“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D.“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36、2022年6月24日的党建新闻网网文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成功的历程,也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表现是()A.纠正陈独秀等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开始缔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D.提出了城市暴动的方针37.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A.北伐战争B.遵义会议C.南昌起义D.土地革命38.“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报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39.“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这首民歌反映出当时中国革命的特点是()A.城市暴动,武装起义B.以俄为师,党内合作C.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合作,全民抗战40.“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41.毛泽东获悉人民解放军取得一场重大战役胜利后,欣然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2.前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先生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它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该“事件”是()A.解放战争B.新中国成立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改革开放-12-\n43.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于()A.1950年B.1952年C.1954年D.1956年44.“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5.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A.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46.据下表分析,导致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时间间隔较长的主要原因是()1954-1983年中国历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时间表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1954.51959.41964.121975.11978.31983.6A.国家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改造B.政府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C.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与包围D.出现文化大革命47.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48.2022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方略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国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49.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写道:“我早就听说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人,跟他一打交道,我还发现他是个非常执着的人,他的态度很坚决。他说,香港主权问题不在讨论之列,稍后中国会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决定。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邓小平坚持“主权问题不讨论”的实质是坚持()A.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谈判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12-\nC.“一国两制”的方针不能动摇D.武力收复比谈判更具可行性50.据凤凰网资讯频道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22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与共产党的民族根本利益一致51.2022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B.海协、海基会的沟通C.两岸三通的扩大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52、“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中国处于孤立地位B.在国际交往加强和苏联的合作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D.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53、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54、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但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它”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政策C.“一国两制”的方针D.“一边倒”的方针55、某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12-\n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C.“求同存异”的方针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56、2022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57、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C.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58、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走向正常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5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政策,其含义是指()A、不加入东西方两大阵营B、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正常关系C、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D、重视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60.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将“日本的战争机器……卡住了13个星期”的是()A.卢沟桥事变B.太原会战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40分。)61.(14分)中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阅读下列材料:-12-\n材料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材料二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材料三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成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以上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6分)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3分)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范例。(4分)(3)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4分)6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12-\n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杨天石《帝制的终结》(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3分),并说明该政治制度的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6分)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4分)-12-\n城固一中2022-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CBDDDAAADDDCDCBBCDD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BBDCDABBACDCDCABDCCC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DBCCBDDDACACCACACBBC二、非选择题答案:61题(19分):(1)甲午中日战争。(3分)《马关条约》。(3分)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2分)(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分)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4分)(3)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4分)62题(21分):(1)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或宗法制、分封制)(4分)(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3分)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相权一分为三,且相互制约,加强了皇权。(4分)(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6分)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