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2年度下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人文素养)(全卷共两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分,共48分。)1.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著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姓名生卒家庭背景事迹方长裕1909-1937家庭富裕,曾捐建当地学校美国二战纪念书籍载:淞沪抗战时,驾意大利进口飞机一次炸毁日机10多架,中弹坠毁。翁心瀚1917-1944父亲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战争爆发时,赴印度接受飞行培训,在云南打击日军时油尽坠毁。周启多1914-1940大户人家,父辈在天津做生意作为学员,在昆明主动请缨驾机迎敌,不幸中弹坠毁。就该表而言,无法佐证的是()A.富家子弟为民族贡献抗日力量 B.国民政府作了抗日准备C.国民革命军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 D.中日空军战斗力悬殊大3.“民国54年”台湾地区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发行了一枚20周年的纪念邮票,据此判断纪念的事件是()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B.北伐战争开始C.抗争的胜利D.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4.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途中需要()A.东渡黄河B.南渡黄河C.北渡长江D.往西穿越太行山脉5.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其错误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1个B.2个C.3个D.4个6.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A.要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下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晚成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8.2022年3月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是()A.对实现祖国统一抱有坚定的信念B.反映出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C.反映了总理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D.体现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9.右图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一届人大奠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B.“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1978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10.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11.“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A.两大阵营的对峙缓和B.中国挫败了“两个中国”阴谋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D.联合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舞台12.《奥巴马执政百日》2\n关于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选项中能印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有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的政体改造中国政治B.离开美国投放原子弹中国不可能打败日本C.美国干涉导致中国至今尚未完成国家统一D.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决定性因素二、综合题(共52分)1.(20分)“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新和谐公社蓝图图二《共产党宣言》书影图三巴黎公社成立大会材料二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材料三图四攻打冬宫图五井冈山会师(1)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7分)(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6分)(3)材料三中图四、图五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7分)2.(32分)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舍众政府。”——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1)“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试述这一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材料二中的口号出现于哪一重大运动中?(2分)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6分)材料三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按要求完成下表。(6分)史实政治经济外交材料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4)据材料四,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4分)并分析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5)某班同学围绕“社会是否需要口号”展开辩论。有人说,社会不需要口号,要的是淡定有为;有人说,社会需要口号,要的是激情涌动。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2分)2\n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2年度下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人文素养)选择题:1-5ADCAC6-7ADDCB11-12BC13、(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发展趋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2)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原因: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3)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14、(1)民族危机加剧;满清政府腐朽;救国救民意识高涨;民族民主意识增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形成。(2)运动:五四运动。影响:①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②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③为党的成立提供了干部条件;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⑤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⑥爱国、救亡的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志士。(3)史实政治结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共同纲领》确立了人民民主国家的架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人召开及其通过的宪法,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一五”计划建设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确立。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人国际舞台。(4)特点:50、60年代:主观热情高、革命性强、政治色彩浓、群众运动色彩明显、极富鼓动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贴近社会实际、更加理性务实,语言朴宴、发展经济意识浓、彩为终验性总结。原因:50、60年代: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左”的错误和情绪滋长;国际、国内形势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5)不需要口号:口号属于意识的反映,带有主观性;口号具有较强的鼓动性;不切实际的口号对公众有负面引导作用;社会发展需要务实、理性。需要口号:口号反映社会现实;口号流传快,有较强的宣传力和号召力,对公众影响大;切合实际的口号能激发公众的热情;切合实际的口号对公众有积极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