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中2022-2022-1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1.《尚书・召诰》中说“有夏服天命”,《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古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2.老子姓李名耳。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一现象受下列古代中国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了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B.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属官中书舍人各拟意见,称为“五花判事”。再由中书令即宰相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经门下省,由其属官给事中一番覆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诏书才算合法。这反映出唐代A.相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B.皇权与相权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C.三省互相牵制避免了丞相专权D.皇帝对军国大事拥有最终决策权5.唐朝后期某些藩镇“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反映出当时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6.九品中正制主要实行于-7-\nA.汉代B.魏晋南北朝C.隋唐D.明清7.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8.明太祖说:“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所反映的有效历史信息是A.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B.明朝政府机构重叠,人浮于事C.明朝君主不理政事,大权旁落D.明朝中书省的废除使皇权得到加强9.“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设置表明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B.中央集权加强C.中央机构完善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10.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A.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双全,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D.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1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12.“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7-\n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13.《査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行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从材料中得到的直接信息是A.在古罗马妇女完全没有任何人权B.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C.说明《査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民带来好处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14.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C.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现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15.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这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是A.君主制B.共和制C.贵族制D.君主立宪制16.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17.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他强调的是A.民主原则B.司法独立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D.分权制衡原则18.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不得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不得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A.联邦制原则B.民主原则-7-\nC.三权分立原则D.自由平等原则19.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20.“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C.德意志帝国D.意大利王国21.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序号处填的内容应分别是项目法国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总统皇帝国家元首产生方式①世袭国家元首任期任期制②政府首脑总理宰相国家权力中心③皇帝和宰相A.①世袭②任期制③总统B.①世袭②任期制③议会C.①选举②终身制③总统D.①选举②终身制③议会22.俾斯麦毕生“孜孜不倦地与民主为敌,创新和发展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和实践”;但列宁却说他“按自己的方式,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创新和发展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和列宁的“进步”分别指A.建立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和实现统一发展资本主义B.确立起新兴阶级的统治和实现统一发展资本主义C.建立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和摆脱了外国的侵略控制D.确立起新兴阶级的统治和推动了德国的强大2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其最本质的原因是A.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端落后B.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C.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D.中国实行闭关政策24.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7-\n在这场決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25.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下列哪一城市的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宣告结束A.广州B.上海C.南京D.天津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共50分)26.(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佐理赞化,以安生民”。——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明神宗实录》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某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1)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8分)(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27.(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7-\n——《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材料二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职官;全体挨次进行统治,也挨次被统治;抽签参加政治机构……一切职司各人都不得连任;一切职司的任期都是短暂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三公元前399年,希腊世界的雅典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审判。70岁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这位“亘古以来最有智慧的人”(蒙田),被雅典人以城邦利益的名义判处了死刑。(1)材料一、二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6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10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12分)-7-\n兰州一中2022-2022-1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BABABADDAADBBD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DACCDACA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2分)(1)(6分)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皆由其决断,为减轻政务压力,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从旁协助(2分)。英国:资产阶级为进一步限制国王权力,保障君主立宪政体的完善发展(2分);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2分)。(2)(8分)明朝: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对皇帝负责。(4分)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4分)。(3)(8分)明朝: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西方(4分)。英国: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4分)。27.(28分)(1)(6分)两则史料主要论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运作方式等。(如材料一答出掌握政权群体、对法律的重视;材料二答出职官当选人群、政治机构参与方式、限定任期时间等亦可酌情给分)(2)(10分)史料一主要体现了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的特点(4分);史料二主要体现了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权力制约的特点(6分)。(3)(12分)直接民主,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条件(3分);容易被些政客所操纵,一部分人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3分);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3分);过于泛滥的民主导致雅典走向衰落(3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