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中2022-2022学年第1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2.“大宗能帅小宗,小宗能帅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定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A.中央集权制完善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D.议会制初步建立4.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A.封建制度B.分封诸侯国C.王位世袭制D.封建生产关系产生5.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磨擦、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宰相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B.唐朝相权一分为三C.宋代废除宰相制度D.元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6.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唐律疏议》颁布前的审批需要通过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A.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④7.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8.北宋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B.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C.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D.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9.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0.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废除丞相制B.军机处的设立C.厂卫机构的设立D.严酷的文字狱的实行6\n1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2.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13.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权利和义务。此项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违背了自然界的很多法则,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B.打破了贵族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导致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14.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D.按律量刑,限制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15.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这部法律文献是由梭伦颁布的B.它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人C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D.它促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16.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共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使我们信服”。雅典每个官员在任职以前要宣誓:“他们将公正和依法从政,绝不以他们的职务接受礼物。”这说明古代希腊崇尚A.法律至上B.直接明主C.公民意识D.权利制衡17.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18.古代雅典的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陪审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19.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是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B.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C.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20.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21.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6\nA.美国不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B.政府权力不能受到任何力量的控制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22.下图所示两部法律文献的关系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封面1787年宪法A.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B.后者中的原则和做法源于前者C.两者没有继承和发展关系D.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23.“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是A.联邦制原则和民主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和民主原则D.联邦集权原则和分权原则24.确立总统制共和国,标志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是A.《人权宣言》B.1791年宪法C.拿破仑《法典》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5.恩格斯说:“美国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而且在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这些“因素”促使美国的建立者们A.实行了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B.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C.实施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热衷欧洲事务谋求世界霸权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的著名丞相及其权力时期代表人物拥有的权力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不是合法的宰相,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请回答:(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3)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2)为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矛盾,概述秦朝以后各朝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10分)(3)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4分)这两对矛盾的演变趋势是什么(4分)27.(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6\n材料二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可以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以连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示反映了英国内阁跟国王的关系如何(4分)?材料二中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又如何?(4分)(2)材料三中的笼子是指什么?(2分)用“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来回答美国是怎样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8分)(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7分)兰州一中2022-2022学年第1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历史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6\n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6题25分.27题25分.共50分)26.请回答:(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3)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2)为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矛盾,概述秦朝以后各朝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10分)(3)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4分)这两对矛盾的演变趋势是什么(4分)27.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示反映了英国内阁跟国王的关系如何(4分)?材料二中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又如何?(4分)(2)材料三中的笼子是指什么?(2分)用“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来回答美国怎样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8分)6\n(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7分)兰州一中2022-2022学年第1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答案一、单选题答案1—5CBBBC6—10AADAB11—15CABDC16—20ADCDD21—25DBBBA二、材料解析答案26.【答案】(1)自秦朝开始设立的丞相一职在明朝被废除;明朝以后相当于丞相的地位、权力降低。(3分)主要原因相权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4分)(2)西汉设“中朝”,限制三公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宋代设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明朝废丞相,设六部;清朝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听命于皇帝。(10分)(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4分)。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4分)。27.【答案】(1)内阁跟国王的关系: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国王形式上任命内阁,但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4分)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议会可以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可以解散议会。(4分)(2)“笼子”是指三权分立制度。(2分)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总统由民间间接选举产生,要对国民负责,同时对宪法负责。总统有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多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8分)。(3)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不足:妇女地位低下、种族问题、奴隶制度。宪法修正案不断弥补其不足(7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