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箴言中学2022年下学期高二期终考试理科历史试题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能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A.社会经济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B.国家处于分裂状态C.“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D.诸子百家逐渐形成[来源《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人情关系B.法制建设C.礼乐秩序D.伦理道德3.汉武帝时代,儒学逐渐被统治者确立正统思想。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标志是A.私学的开创B.百家争鸣的出现C.太学的创建D.理学的兴起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A.“大一统”理论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D.“仁政”思想6.理学思想的核心是A.“天理”B.“仁”C.三教合一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8.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认可“存天理,灭人欲”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C.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D.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9.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唯物主义思想D.重农抑商10.“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这一论断评价是A.孟子“仁政”学说B.荀子礼法并施主张C.董仲舒新儒学D.程朱理学有学者说,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下列主张符合其观点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人生而平等”D.“天赋人权他提出“人要认识你自己这一至理名言,意在教导人们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在于认识自己的理性和智慧。”这位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是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梁启超所说的欧洲“古学复兴”是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他写成《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会出售“赎罪券”,他的思想主张引发了德意志和欧洲轰-4-\n轰烈烈的宗教改革。他是A.但丁B.加尔文C.马丁·路德D.康德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之间关系的规定产生重大影响的启蒙思想家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洛克D.卢梭在伦理观方面,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基于此,他们提出的主张分别是推行A.人治与法治B.王道与民主政治C.“仁政”与道德教育D.兼爱与自我节制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A.肯定自我价值B.认同宗教权威C.批判教会腐败D.逃避现实生活天主教认为教会的神职人员掌管“天堂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信徒才能赦罪。对此,马丁·路德疾呼A.废除宗教信仰B.加强宗教仪式C.信仰即可得救D.教士应拥有世俗权力19.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法语自身的魅力B.工业革命的影响C.启蒙运动的影响D.文艺复兴的影响20.已知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A.夏商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求善而不存真B.有很强的封闭性C.缺乏理性精神D.落后于西方国家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A.小说B.戏曲C.说书D.绘画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上最具光彩的双子星座,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是迥然不同对这种区别的形成原因,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A.两人的文化修养和品味不同所致B.两人的性格不同所致C.两人不同的人生观所致D.两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所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种文学艺术的特点是A.词藻华丽,手法夸张B.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C.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D.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牛顿在伽利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实验,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他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A.相对论B.太阳中心说C.量子力学D.万有引力定律27.1878年,爱迪生在报纸上发布了一项新发明,结果煤气公司的股票猛然下跌,因为这意味着普遍使用的煤气灯将要被淘汰。这项新发明是A.发动机B.内燃机C.电灯D.电影放映机某一理论被评价为“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你认为这一理论-4-\n应该是指A.进化论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29.近代前期,自然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人文动力是①冲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②理性主义的熏陶 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要 ④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A.乘火车旅行B.打越洋电话C.用电灯照明D.网上购物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1)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儒家思想取得胜利”?(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8分)32、在古希腊罗马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进行了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6分)(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8分)2022年下学期期终考试高二理科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5ABCDC6——10AABAC11——15ABBCB16----20CACCB21----25BCBDD26----30DCABD-4-\n二、非选择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20分)(l)孔子:仁和礼孟子:仁政荀子:礼法并用。(6分)(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6分)(3)背景: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8分)32、(20分)(1)潮流: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6分)(2)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6分)(3)影响:①冲破教会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8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