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箴言中学2022年下学期高二期终考试理科地理试题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2.5*30=75分)长三角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医药等产业,向长三角区城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二是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之说。据此答1-2题。1.吸引苏南地区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的因素是①劳动工资水平②土地价格③政策④市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是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3-5题。3.从图4中的信息看,为保障农业高产稳产,需主要改良的因素是A.地形B.降水C.水源D.土壤4.从图4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作用是A.防洪B.发电C.养殖D.防治水土流失5.“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是①台风②地震③水体污染④噪声污染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对长江的综合开发有借鉴意义。回答6-7题。6.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①地处第一、二阶梯的交界处②长江径流量大③地形平坦④河流落差大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④7.长江和田纳西河的共同特点是( )-6-\nA.河流补给都以大气降水为主,且水汽均来自太平洋B.水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C.流域内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D.都实现了梯级开发,实现了对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8-10题。8.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9.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A.荒漠化、水土流失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C.地面塌陷、土壤是碱化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10.对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消费状况B.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资源跨区与调配的目前是市场要求读两幅“区域示意图”(图4),回答11~13题。11.对图中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8.酸雨严重危害乙地农业生产C.甲乙两地都可发展畜牧业D.甲乙两地都会受到旱灾威胁12.下列措施有利于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A.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漠化B.坡地上种植苹果、柑桔、落叶松等经济林果C.采用井灌井排,防止土壤盐碱化D.发展“立体农业”13.以下措施中,不适合在乙地区采取的是A.发展“基塘生产”B.持续开展计划生育C.退耕还林还草D.开发生态旅游资源2022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4-15题。14.“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15.“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A.台风B.洪涝C.地震D.森林病虫害-6-\n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现代绿洲和古代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大致的流向是由北向南 B.图示地区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 C.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地下水和雨水 D.甲为沙漠,乙为山麓17.该地区历史上有大量古代绿洲,后来被迫放弃成为废弃绿洲,其原因主要是 A.在绿洲外围扎设沙障和障内栽植固沙植物 B.该地区过度放牧 C.在冲积扇下缘过度开采地下水 D.该地区过度农垦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右图)。据此,回答18—21题:18.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A.气候、地形B.气候、水文C.土壤、植被D.植被、自然带19.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20.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21.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C.青藏地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6-\n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图8中A地区为“汇源果汁番茄汁”的主要原料产地,甲、乙两图分别是该区域不同年份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22.该原料产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①大气降水②高山冰雪融水③附近湖泊的水④河流水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3.与华北平原相比,图示区域发展番茄种植的优势条件是A.热量充足B.光照丰富C.土壤肥沃D.水源广布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24~26题。24.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5.导致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燃烧煤、石油,排放C02B.大量堆放工业废弃物C.农业围垦和城市开发D.海洋资源开采及赤潮现象26.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欧洲西部有许多由河流和运河构成的内河航运网,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据此完成27-28题。27.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因为欧洲西部( )①经济发达②地形平坦③水能丰富④降水丰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8.西藏自治区内河运输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A.境内无大江、大河B.河流枯水期长,不利于通航C.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D.政府对发展内河运输不够重视读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及成因示意图(图4),完成29~30题。图4 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及成因29..图上200mm和400mm等年降水量线大致分别经过的山脉是:A.祁连山和贺兰山 B.大兴安岭和长白山C.贺兰山和大兴安岭D.祁连山和长白山30.具有上述景观明显变化规律的地形区是: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二.综合题(25分)-6-\n31.2000年我国对“三河”(塔里木河、弱水、黄河)进行了统一调水,读“三河”流域调水示意图和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5分)图中A、B、C、D中供水相当紧张的地区是。F河表示“三河”中的__________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跨入新世纪我国将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和。(4)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水路线:A.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⑤河至北京。B.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⑥水库至(城市)。C.西线调水路线:⑦江和⑧江至黄河。(5)试对东线方案进行评价: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n理科地理参考答案;1—5ACCDD6—10DCDCA11—15BDAAC16--20DDACD21—25CCBDC25—30CDCCD(1)B塔里木河(2)南多北少,东多西少。(3)华北西北(4)京杭大运河天津丹江口金沙江(通天河)雅砻江(5)利用京杭大运河输水,工程量小;不能自流;水质较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