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年级11月月考历史试题分值:100分时量: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所给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4.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5.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6.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B.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7.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A.强调实地调查B.反对君主专制C.维护儒家正统D.主张经世致用8.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7\n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D.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9.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0.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A.经典力学理论B.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量子论11.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12.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13、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14.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15.发表于1940年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上述材料来源于百度词条,它是毛泽东的哪一部著作()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7\n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16.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柳宗元D.辛弃疾17.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8.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那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19.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C.“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引用过一句名言“有力量者应该有所获,能有所获者应该保持所获”。与此观点类似的是()A.相对论B.量子理论C.进化论D.电磁学理论21.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生前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是ks5u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22.“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A.进行维新变法B.发动武昌起义C.宣传实业救国D.掀起新文化运动7\n23.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24.“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5柳治微《中国文化史》载:“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造纸术的突破B.科举制的完善C.印刷术的发展D.图书买卖兴盛26.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他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智者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C.启蒙运动的影响D.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27.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28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ks5u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9.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30.在19世纪欧洲思想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分别是《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这两者A.对当时不公的社会问题的态度完全相同B.都从根本上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C.都与宗教思想桎梏直接相关D.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完全一致7\n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31题24分,32题16分)31.对于历史上“民本思想”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视角一: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材料一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视角二: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材料二(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一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视角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材料四(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日平均地权,二日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视角四: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理念材料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6分)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2分)这一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4分)7\n(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3分)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3分)(4)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2分)32.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4分)(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6分)ks5u(3)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6分)ks5u7\n2022年11月月考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5DAABC6-10DDBBA11-15DCBBC16-20DACCC21-25DDCDDC26-30BDDBB二.非选择题31(24分)(1)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6分)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4分)(2)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2分)意义、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近代反专制民主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分)(3)“质的飞跃”:明确反帝。(3分)新发展: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更加关注工农(3分)(4)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2分)32.(1)表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4分)(2)民主宪政(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评分说明:每点3分,不超过6分)(3)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革命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的宣传鼓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等;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每点3分,只要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6分。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