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1-20班用)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 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B.分封制走向解体 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 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 2.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3.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B.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4.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他们是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体现了 A.法律至上 B.分权制衡的原则 C.两党政治 D.联邦制 5.英国与德意志帝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民主政治,它们的相同点有①国王或皇帝是世袭 ②国王或皇帝是国家元首③首相或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种观点:“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中国是被哪场战争“轰出中世纪”的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北大哲学教授梁漱溟于1919年5月18日对一次学生运动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教授A.赞扬了学生的爱国精神B.绝对认可学生的正义行动C.肯定了学生的自由D.主张人权与法治8.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A.中国共产党诞生B.红军长征胜利C.抗日战争胜利D.国共第二次合作-6-\n9.1937年1月毛泽东第一次出现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照片下面均英文标注:民国政府曾悬赏25万大洋缉拿;全幅中国地图照片中特意标出长征路线图等内容,这是西方媒体首次翔实地向大众介绍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红军。随着中国的巨变,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多地进入西方人的视野。他们最令世人称颂的功绩是A.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B.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C.积极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抗日D.当时中国共产党已是全国执政党10.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习俗。1916年元旦,北京的警视厅通令全市卖元宵者,一律改“元宵”为“汤圆”,政府认为“元宵”音不吉利。当时的政府是A.晚清政府B.袁世凯政府C.孙中山政府D.蒋介石政府11.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美国司法部长米切尔·帕尔默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全美33个城市中竟有4000人被逮捕,而这些人的罪名则是被怀疑为激进分子。美国的“红色恐惧”浪潮到达顶峰与美国这一行动密切相关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日本独裁分子猖獗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D.苏联成为欧洲强国12.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图1圣西门图2《共产党宣言》图3巴黎公社图4攻占冬宫A.十月革命成功后的影响B.资本主义在19世纪发展带来的弊端C.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D.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生和影响1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写道:“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下列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制度政策是A.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和“一国两制”构想C.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实行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歌曲《爱我中华》的歌词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但是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15.“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6-\n16.据凤凰网资讯频道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22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与共产党的民族根本利益一致17.观察下列《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18.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因为它A.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B.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C.指导处理了中国和印度的关系D.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19.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句话最能说明A.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力量壮大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D.美国无力阻挡中国加入联合国20.海南中学高一年级某同学选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他利用周末时间观看了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再次较量”“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第Ⅱ卷(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20分)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6-\n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面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图一:1839年图二:1911年图三:1937-1945年图四:1949年4月(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4分)(2)图一和图三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图二和图四中的军队的最终政治理想有何不同?(6分)(3)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10分)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二-6-\n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22年)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2分)(2)1912年,中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共和国的诞生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各有何重大的推动作用?(6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具体表现?(1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5BBCBC6-10ADABB11-15CCDCD16-20CCAA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20分)(1)重大历史事件:图一:虎门销烟;图二: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图三:抗日战争;图四:渡江战役。(4分)(2)共同主题:反抗外来侵略。(2分)不同点:图二军队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图四军队的理想是建立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4分)-6-\n(3)斗争对象:由抗战时期的日本帝国主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2分)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挑起内战;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中国人民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分)影响: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坚实基础。(4分)22.(20分)(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2分)(2)作用:前者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后者标志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各项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权保障。(2分)(3)“基本的制度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民主增量”:通过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以及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进一步完善三大基本制度;修订宪法,并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法律化、制度化;通过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6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