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Ⅰ)部历史自主练习(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2.《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日:“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由此不能看出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3.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C.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D.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4.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5.下表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时间内容1862年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1863年创办广方言馆(外语)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1867年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1872—1875年派遣留美学生120人,学习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1887年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①注重外语和科技教育②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③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④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6.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歌词直接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①重视女子教育②倡导发展实业③追求文明进步④提倡男女平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下列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B.完全排斥西方文明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8-8.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说明当时中国①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③受到计划经济思潮的影响④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9.右图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关于这一命令说法正确的是A.宣告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B.说明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表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D.揭开了中共战略反攻的序幕10.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11.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B.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D.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1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D.“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13.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最能说明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C.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D.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14.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价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种现象A.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B.造成社会动荡,损害国际贸易C.增加生产成本,阻碍经济发展D.表明西欧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15.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8-16世纪的手工工场19世纪的机器工厂20世纪的跨国公司①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②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③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④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A.“冷战”局面已经形成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D.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17.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18.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C.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19.据联合国统计,距今10年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36个,5年前增至42个,现在则进一步增加到50个。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B.跨国公司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C.经济全球化拉大了贫富差距D.世界银行未能起到发展援助作用20.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他的作品“以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并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将生命和神话凝聚在一起,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惑和不安。”下列与此风格一致的文学作品是A.《战争与和平》B.《巴黎圣母院》C.《约翰克利斯朵夫》D.《老人与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40分。其中第21题15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2分。21.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日“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8-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四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3分)(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3分)(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4分)(4)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3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四所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22.【历史上重大历史改革回眸】(13分)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材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四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持怎样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节奏”?(5分)(2)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8-(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历史依据。(4分)2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是近代英国的奠基人,其地位的独特性与重要性使对其功过是非评价问题历来也是争论不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学者指出,克伦威尔处死国王及建立共和国完全是处于人民的压力下不得已才实行的,而其后来进行军事独裁统治才是其政治目的。其实,仅从一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对人物进行评价是不可靠的,甚至从人物的言论出发评价人物也不可信。历史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的愿望与言论本身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在言与行之间,我们的评价研究更应侧重后者。当主观愿望与其行动发生矛盾之时这种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也就是说,在1648至1649年英国革命危机关头,克伦威尔事实上是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了的,这一点勿庸置疑。——张庆海《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材料二克伦威尔如何图谋去保持他自己为英伦三岛的专制统治者,有三种环境能贡献他的力量:(一)他是一个军队所爱戴的领袖。(二)在他的法律与命令的严密实施之下,工商业达到繁荣。(三)他的外交处置,满足了英国的爱国热心,也富裕了英国的国库。有利的各通商条约,与荷兰人和法国人订立了。在反抗西班牙的战争中,军队夺取了敦刻尔克;海军此时确已变得极强……从西班牙方面抢得了牙买加,并装载大量的西班牙银子回来了。——卡尔顿·海斯《近世欧洲政治社会史》材料三克伦成尔最终成为英国最高独裁者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是时代选择了他。即使没有克伦威尔,我相信也会有其他类似的人坐上“护国主”的宝位。这个角色是必然的,至于谁扮演这个角色只是一个历史偶然。所以,克伦威尔犯的错误是时代的错误不是他个人所能决定的,但他的功绩却是他自己的努力,时代只是给他提供了机遇,况且,克伦威尔称“护国主”后仍然继续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对外掠夺政策。他的独裁只是形式上的专制,并不是专制制度的再版。——程世高《浅谈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请回答:(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侧重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1648至1649年英国革命危机关头”,克伦威尔是如何推动革命向前发展的?(4分)(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作者是如何看待克伦威尔的“护国主”统治的?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克伦威尔建立“护国主”统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5分)(3)材料三中作者提出“他的独裁只是形式上的专制,并不是专制制度的再版。”,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3分)-8-高三(Ⅰ)部历史自主练习(一)答题纸班级学号姓名成绩21.(1)(2)(3)(4)(5)22.(1)(2)(3)23.(1)(2)-8-(3)周练一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CBCACCB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AABCBBCD二、非选择题21.(1)表现: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经济繁荣。(3分,任答3点即可)(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1分)-8-表现: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2分,任答2点即可)(3)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2分)历史影响: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2分)(4)文化特征: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1分)说明:宋词繁荣,风俗画流行、话本、瓦子等。(2分,任答2点即可)(5)经济发展促进科技文化的繁荣,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又推动着经济的发展。(2分)22.(1)看法:节奏很快。(1分)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4分)(2)正确;(1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3分)(3)历史依据:倡导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4分)23.(1)侧重点:历史人物的实际行动。(2分)推动: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2)观点:作者认为克伦威尔建立“护国主”统治是时代的选择,不是个人的错误。(2分)社会条件: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得到军队的爱戴;颁布发展工商业的法律(《航海条例》等),得到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拥戴;外交处置满足了英国人的爱国心。(3分)(3)同意。理由:“护国主”统治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符合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不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再版。不同意。理由:“护国主”统治否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实际上就是个人独裁。(观点1分,理由2分)-8-